APP下载

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高比例输注对严重创伤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1-11-08曾显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9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机体比例

曾显莹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南阳 473000)

出血是继脑损伤后导致创伤患者死亡的第2大原因,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针对严重创伤失血较多患者,出血未完全控制前大量输血是维持基本血压、纠正失血过多的重要手段,对抢救危重症患者有积极意义。但大量输注不含凝血因子血液、晶体胶体液可引发凝血功能障碍,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出血等并发症,继而会增加再次手术风险、感染风险及围术期病死率。有报道显示,大量输血患者应用新鲜冰冻血浆(FFP)可显著减少血制剂用量、降低致死率,但目前针对FFP和红细胞(CRBC)应用比例仍在探讨之中[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大量输血患者72例,旨在探讨FFP、CRBC高比例输注对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72例严重创伤大量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女10例,男26例;年龄21~56岁,平均(38.42±8.64)岁;体质量48~73 kg,平均(60.58±6.12)kg;创伤类型:7例外伤,25例车祸伤,4例坠跌伤。观察组女11例,男25例;年龄22~54岁,平均(37.76±7.69)岁;体质量49~74 kg,平均(61.23±6.04)kg,创伤类型:8例外伤,24例车祸伤,4例坠跌伤。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入院1 d内输入CRBC≥10 U,FFP、CRBC输入总量>1 600 ml;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正常,临床资料完整;近期无抗凝血药物应用史、所涉药物及研究方法无禁忌证。(2)排除标准:意识不清楚、言语表达能力障碍、严重精神病史;合并肝功能衰竭、凝血机制障碍;存在抗凝药物治疗史;存在其他系统严重疾病;临床资料缺失。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行常规血氧饱和度、血常规、有创动脉压、心电图、中心静脉压监测,并开通2条静脉通道,以乳酸钠林格溶液保证血容量正常;失血量>1 L,予以CRBC、FFP一定比例输注治疗,1 U的CRBC由全血200 ml制备而成,比例单位为1 U:100 ml。观察组输注FFP、CRBC比例为1:1;对照组输注FFP、CRBC比例为1:3。

1.3.2 检测方法 取5 ml肘静脉血,静置30 min,离心转速2 000 r/min,离心时间15 min,分离取血清,以流式细胞仪(美国Beckman EpicsXL)检测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3+、CD4+/CD8+)水平;以全自动血凝仪(北京迈润医疗器械公司,Sysmex CA-50)测定两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CD4+、CD3+、CD4+/CD8+。(2)比较两组TT、PT、FIB、APTT。(3)比较两组血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输血前后免疫细胞水平比较 输血前、输血后1 d两组CD4+、CD3+、CD4+/CD8+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输血前比较,输血后1 d两组CD4+、CD3+、CD4+/CD8+水平较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输血前后免疫细胞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输血前后免疫细胞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输血前比较,*P<0.05。

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CD4+(%)治疗前 治疗后CD3+(%)治疗前 治疗后36 36 tP 24.68±2.94 25.23±2.76 0.818 0.416 43.89±4.15*44.07±3.56*0.198 0.844 54.38±4.43 53.72±4.11 0.655 0.514 65.52±3.37*64.34±4.65*1.233 0.222 0.67±0.05 0.69±0.08 1.272 0.208 1.38±0.49*1.44±0.51*0.509 0.612

2.2 两组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输血前两组TT、PT、FIB、APTT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输血后1 d两 组TT、PT、APTT延长,FIB水平降低,但观察组TT、PT、APTT均短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时间 组别 n TT(s) PT(s) FIB(g/L)APTT(s)输血前观察组对照组36 36 tP输血后1 d观察组对照组36 36 tP 17.68±4.85 16.89±4.32 0.730 0.468 20.14±3.61 23.57±5.46 3.144 0.002 12.23±1.01 12.54±1.37 1.093 0.278 14.58±2.74 19.35±3.56 6.371<0.001 3.18±0.43 3.29±0.51 0.989 0.326 2.17±0.69 1.25±0.62 5.951<0.001 34.76±5.63 35.27±5.34 0.394 0.695 39.32±5.22 57.89±7.61 12.074<0.001

2.3 两组输血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输血前、输血后1 d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输血前后血压水平比较(mm Hg,±s)

表3 两组输血前后血压水平比较(mm Hg,±s)

舒张压输血前 输血后1 d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收缩压输血前 输血后1 d 36 36 tP 124.43±11.57 126.72±13.24 0.781 0.437 127.85±12.64 129.93±15.21 0.631 0.530 73.13±9.62 74.21±10.08 0.465 0.643 76.54±10.25 75.49±11.36 0.412 0.682

3 讨论

凝血功能障碍为严重创伤常见并发症,调查显示,严重创伤患者中10%~25%伴有凝血障碍[3]。大量输血为治疗大手术出血、伤情严重、失血量大等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方法,其1 d内输注量一般不低于有效循环血量(1次持续输注>1.5倍机体血容量)[4]。但短期内大量输血可导致血液稀释,造成低体温、低钾血症、血小板减少等,继而影响凝血功能。因此,积极探讨成分比例科学合理的输血方案有重要意义。

大量输血可在较短时间内补充机体红细胞,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增强机体携氧能力,另外补充一定胶体液、晶体液有效维持机体血容量,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以预防休克发生。但大量输注的大多是悬浮红细胞,无凝血因子、血小板等,可造成凝血因子稀释,出现凝血障碍,另外大量输注过程可导致组织低灌注,引发严重缺氧、酸中毒,继而使大量凝血因子、血小板被消耗,进一步加重凝血障碍[5]。而FFP中含有全部凝血因子,尤其是Ⅶ、Ⅴ因子能一定程度改善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因此输血时适当调整CRBC、FFP比例能有效改善临床结局[6]。

本研究结果显示,输血后1 d两组CD4+、CD3+、CD4+/CD8+水平高于输血前(P<0.05),可见CRBC、FFP比例输注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分析原因在于通过输血可增加机体免疫球蛋白等物质水平,调节内环境状态,故能改善免疫功能[7]。而TT、PT、FIB、APTT为常见凝血指标,可反映凝血酶活性、血浆FIB及内外源性凝血系统有无异常,此外FIB作为一种凝血因子,含量增加可反映出机体血液呈高凝状态[8]。本研究结果显示,输血前后两组血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输血后1 d观察组TT、PT、APTT短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FFP、CRBC高比例输注可一定程度改善凝血功能,且不会增加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严重创伤大量输血患者采用FFP、CRBC高比例输注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预防凝血障碍发生。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机体比例
血栓弹力图常用参数与凝血因子及凝血象间的相关性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人体比例知多少
邓俊峰作品选
组成比例三法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看恐怖片,血液都被吓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