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与百合固金汤治疗中风后遗肢体功能障碍

2021-11-08杨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9期
关键词:后遗肌力功能障碍

杨伟

(河南省泌阳县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泌阳463700)

缺血性中风为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中风后遗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以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1]。以往临床选择西医康复训练,但效果不显著,近年来中医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获取一定成效。本研究分析针刺联合中药方剂百合固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7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中风后遗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1.5±3.5)岁;平均病程时间(26.7±4.3)d。观察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0.5±3.1)岁;平均病程时间(25.9±4.0)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CT或MRI诊断为缺血性中风后遗肢体功能障碍;均为首次患病,出现足下垂内翻和四肢痉挛等症状;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或大面积脑梗死;患病前合并其他肢体功能障碍性疾病;存在出血性疾病;意识不清;存在严重脏器功能障碍。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训练。选择Bobath方案指导患者进行训练,确保肩关节呈外展,肘、腕和手指关节呈伸展状态,保持患侧卧位,关节实施被动训练,通过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活动训练关节和肌群,依据循序渐进原则进行训练。早期患者需要实施床上运动,健侧采取主动训练,患侧予以被动训练,如患者病情严重可依据痉挛分级予以抑制性体位,降低肌张力选择肌肉牵张法,有助于分离运动,功能训练由近端关节开始,主要训练为伸展性运动。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中药方剂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汤方剂组成:百合18 g、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麦冬15 g、玄参12 g、当归10 g、炒芍药18 g、贝母10 g、桔梗10 g、甘草6 g,如胸痛可在药方中加入花蕊石、血余炭、三七以及广郁金。1剂中药加入300 ml水取汁100 ml,分别在早晨和晚间顿服。同时采用另外1剂药浸泡在1 000 ml酒精中,以药液浸湿毛巾敷于患侧肢体表面,20 min/次,3次/d。针刺穴位选择伏兔、外关、丰隆、足三里、曲池以及肩髃,进行消毒后采用0.5~1.0寸不锈钢针刺入皮肤,进针缓慢并捻转,得气后停留2~3 min,每日进行1次。两组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两组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法(SFMA)比较,对两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情况采用SFMA评分,0~100分,分数和评估指标呈正相关[2]。(2)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力比较,分数1~5分,分数和评估指标呈现正相关[3]。(3)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选择Barthel指数量表对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4]。(4)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包括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S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S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s)

Barthe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SFMA治疗前 治疗后60 60 tP 40.96±4.36 40.74±4.25 0.279 0.780 84.69±3.69 70.33±3.12 23.018 0.000 54.76±4.60 54.69±4.74 0.082 0.934 90.36±4.12 80.22±4.87 12.312 0.000

2.2 两组上下肢肌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上下肢肌力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上下肢肌力评分比较(分,±s)

下肢肌力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上肢肌力治疗前 治疗后60 60 tP 2.90±0.64 2.92±0.60 0.176 0.860 4.11±0.41 3.37±0.63 7.625 0.000 3.06±0.64 3.08±0.52 0.187 0.851 4.13±0.75 3.64±0.55 4.080 0.000

2.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3 讨论

目前我国每年患缺血性中风人数为180~200万,每年中风死亡的人数大致为150万,大部分存活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几乎完全失去工作能力,进而降低生活质量[5~6]。而选择何种方式改善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质量为临床主要研究课题。

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的产生与逆乱脑络及机体气血上行存在关系,容易化火伤阴,痰、风、火和瘀一同出现阻滞脑脉或涌溢脑外。本病为肝肾虚损,风火痰瘀为标,肝肾虚损为本。本研究选择中药方剂对患者实施治疗,其中百合和二地黄具有滋肺肾的效果,麦冬和百合可起到润肺的效果,玄参和二地黄具有滋肾清热的效果,当归以及芍药可实现养血和阴的效果,贝母以及桔梗具有化痰的效果[7~8],甘草调和诸药。以上药物联合应用可起到调气血以及散痞瘀的效果。针刺作为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可有效刺激表皮穴位,对脏腑经络进行调节促进血瘀消散,同时可调和机体阴阳。现代研究表明,穴位刺激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脑部血流灌注量,增加流速,保护大脑皮层受损神经系统,有助于完成损伤位置的功能代偿,此外可加强损伤神经再生靶刺激反应,对运动神经元可塑性进行改善,有助于恢复肢体障碍协调性。临床已经证实穴位针刺对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调节性,对于肌兴奋传导协调以及中枢神经肌肉兴奋控制恢复具有促进作用,以此缓解肌肉亢奋。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上下肢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肢体肌力水平的提升,有助于肢体功能改善,提升生活质量。观察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合中药方剂百合固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肢体功能障碍可改善局部微循环,临床可行性良好。综上所述,缺血性中风后遗肢体功能障碍选择针刺合百合固金汤治疗效果良好,可缓解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现象,将其肌力水平提升,同时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可进行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后遗肌力功能障碍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