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弹”专家

2021-11-05李硕

小读者·爱读写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两弹水瓶炮弹

李硕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出现了一批“两弹元勋”。他们研制出了氢弹和原子弹,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时隔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班也出现了一个制“弹”专家。他姓罗,专门研究和制造“炮瓶”。他的事迹对我们班的男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个子不高,其貌不扬,长得黑不溜秋的,活像一个“煤球”。他脾气很倔,若是发起脾气,比孙悟空大闹天宫还让人害怕。

在同学们眼里,他是个“香饽饽”,可是在老师眼里,他却是一个“恶臭的捣蛋鬼”。

在五年时间里,他研发了近二十种“炮”,比如摔笔炮、掷橡皮炮、弹钢珠炮等,因此,他被同学们称为“炮罗”。

后来,大家为什么又叫他“炮瓶罗”呢?那还要从一件事情说起——

有天,我们班去秋游。休息时,“炮罗”拿出一瓶矿泉水,在瓶盖上面钻了个孔。接着,他用力挤压瓶身,瓶里的水如一根水柱般向外喷射。他顿时从中得到了一点儿灵感,陷入了沉思:“水瓶如何发力,才能产生更强的攻击效应呢?”

他双手托着下巴,眼睛微微闭着,眉毛倒竖成“八”字形。他拿着瓶子捣鼓来捣鼓去,还不时地用力摇晃。瓶子里的水受到猛烈冲击后,激起一朵朵水花。通过观察,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经过剧烈摇晃后,瓶子里的水受到空气的挤压,会产生一种冲击力,此时拧开盖子,瓶子中立即会“哧”的一声冒出一股气体,就像开瓶装汽水一样。他想:如果借助这股气体所产生的力量,将瓶盖上的孔钻得更大一些,瓶里的水不就可以喷得更远吗?对,就这么做!

他将瓶盖的孔钻得更大,将瓶子握在掌心,使出所有力气,用力摇晃。瓶子中的水受到外力的挤压,不断地向外冲击。只听瓶子发出“砰”的一声响,一股水流直接飞出了好几米,如发射的炮弹般升上天空。 “成功了!成功了!”他高兴得几乎要发狂。写到这里,你该知道为什么叫他“炮瓶罗”了吧?

第二天,上音乐课时,“炮瓶罗”心里还在想着如何改进“武器”装备的事儿。他伏在桌子下捣鼓水瓶,结果水瓶“走火”,“炮弹”向音乐老师的脸上直击而去,老师的脸上顿时水花四溅。老师擦了一把脸,勉强镇定下来,目光变得可怕至极。她强压心中的怒火,把“炮瓶罗”拉到班主任面前,向其诉说他的“罪状”。班主任没收了他的“武器”,把他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可是,他不当一回事儿,依然钻在自己的“实验室”里,一门心思地研究自己的“炮瓶”“武器”……

指导教师 李晓云

开头用“两弹元勋”作比较,引出制“弹”专家“炮瓶罗”的故事,语言很幽默。

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彰显了人物的性格,为制“弹”这件事做好了铺垫。

概括制“弹”专家研发和制造的“炮弹”。寥寥数语,写出了他的“业绩”。

从制造“炮弹”过渡到制造“炮瓶”,銜接自然。

这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研究和制造“炮弹”的“专家”。他能从平常的生活小事中发现一些特殊的现象,继而产生一定的灵感,制造出“炮瓶”。

这里详细描写了“炮瓶罗”制造“炮瓶”的过程,表现了他非凡的才能。

“炮瓶罗”对“炮瓶”的研究简直是“走火入魔”了,在上课时竟然还在偷偷研究,结果不小心向音乐老师发射了一束“水柱”,惹来“杀身之祸”,实在是得不偿失。

名师点评

习作语言风趣、幽默,向读者讲述了一个爱“制造事端”的男孩儿——“炮瓶罗”的故事。因为他爱捣鼓,所以研制出了许多“炮瓶”;又因为他爱搞“研究”,结果发生了“炮瓶”走火,击中音乐老师的事件。通过这些事,突出表现了他的“顽劣”性。小作者善于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一个鲜活、特点突出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猜你喜欢

两弹水瓶炮弹
树上长“炮弹”
装填炮弹
稼先的故事
“炮弹”表妹
迷宫弯弯绕
陈士榘:抓获第一名日军战俘的新中国“两弹”基地功臣
积木炮弹
折叠压缩运动水瓶
贺核工业60周年
朱光亚:“两弹”元勋、战略高科技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