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本山川 极命生灵

2021-11-05

科学大观园 2021年21期
关键词:澄江化石恐龙

今年最受世界关注的明星动物,莫过于从云南西双版纳向北迁移旅行的15头亚洲象。

10月11日至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举行。在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

彩云之南,云岭高原,仅占全国4.1%的国土面积,各大类群生物物种数接近或超过全国同类物种数的一半。多年来,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云南的生态系统质量稳中向好,一大批珍稀、濒危、极小种群物种得到保护和恢复。从抢救古生物化石到拯救濒临灭绝的动植物,云南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的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追寻古生物的足迹

今年国庆假期,在云南省禄丰市川街乡恐龙谷附近的荒山上,一群恐龙研究专家小心翼翼地刨去发掘点位上面的红色泥土后,一条长长的恐龙脊椎骨化石逐渐显露出来。“今年5月,我们在这一带新发现了两具恐龙化石,二号发掘点这具恐龙大约长7米,距今1.8亿年。”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王涛一边清理化石上的土壤,一边介绍。

禄丰市川街乡拥有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侏罗纪晚期“恐龙坟场”。在禄丰世界恐龙谷遗址馆内,一片巨大的1.6亿年前的中侏罗纪晚期地质剖面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宽40米,长达100米,裸露着约20具恐龙个体骨骼化石和蛇颈龟化石,未挖掘的坡面下还掩埋着上百具恐龙和其他伴生物化石,场面壮观而神秘。

“禄丰是研究恐龙的圣地。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逐步形成的。我们研究恐龙,就是研究远古时期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演化史。”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尤海鲁说。

近80年来,在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董枝明、尤海鲁等三代专家的努力下,禄丰出土了上百具完整和零散的恐龙骨骼化石,其中已经研究命名的恐龙有14个属18个种,涵盖侏罗纪早、中、晚三个时期,禄丰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同一地区发现如此多恐龙种类的地方。讲述生物多样性演化历史故事的,不仅有禄丰恐龙化石,还有云南澄江生物群化石。

1984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生物学家侯先光在云南玉溪抚仙湖畔的澄江帽天山发现了纳罗虫化石,自此,记录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奥秘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得以重见天日。2012年,中国澄江化石地成为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古生物化石主题世界自然遗产。2020年8月,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建成开馆,馆藏标本6万余件,其中澄江生物化石5万件,全景式地展示了地球生命的演化过程。“这里发现的20个门类、281个物种,可以认为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源头。”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泰敏说。

“唤醒”几近消失的种子

“它的叶片毛茸茸的,像一个胖手掌。果实长着一对果翅,像蜻蜓翅膀。”漾濞槭的发现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又生博士曾这样描述它。漾濞槭是一种“枫树”,是典型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2002年,在野外仅发现4株;2015年,昆明植物园迁地保护的漾濞槭开花了,同年结出了第一批果实;2020年,大理云龙县漕涧林场近地保护的漾濞槭也开花了,这意味着漾濞槭种群在异地得到了更新和延续。而20年前,漾濞槭差点儿就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漾濞槭的发现纯属偶然。2001年,陈又生在查看标本时,发现几份采自漾濞縣马鹿塘,鉴定为贡山槭的标本形态与真正的贡山槭相去甚远。陈又生推测,这可能是一个新种。2002年4月,陈又生来到漾濞县马鹿塘实地考察,几经周折找到了这种植物,当时野外仅发现4株,根据发现地将其命名为漾濞槭,并于2003年正式发表。

漾濞槭每年2至3月开花,9至10月结果,花朵呈金黄色,每一串花序上只有三五朵花有蜜,“聪明的”漾濞槭盘算好了,这样安排便可以促使那些寻找花蜜的蜜蜂来回飞舞,帮助其完成授粉。

许氏禄丰龙埋藏形态化石标本。图片|禄丰县恐龙博物馆

2015年前,人们知道的野生漾濞槭只有5株,其中能开花结果的仅3株,加之其分布区狭窄(除云南大理漾濞县外,地球上再无野生漾濞槭分布)、生境破碎化严重且长期受人为干扰严重,种群自然更新极为困难。因此,早在2007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就开始对漾濞槭进行系统研究。人工繁育是漾濞槭保护的首要任务,但要实现人工繁育,必须解决授粉和种子萌发两大难题。由于植株相距较远,漾濞槭授粉有效性不高,结出的种子很少。研究人员曾经尝试嫁接,但没成功。参与漾濞槭保护的马鹿塘乡村民张国树想到一个“土办法”:到了漾濞槭开花季节,把一棵树上开花的枝条砍下来,绑在另一棵树上,没想到竟然授粉成功了。

2008年秋天,授粉成功的漾濞槭收获了一批种子,受陈又生委托,张国树把几千粒种子寄给孙卫邦,请他帮忙人工育苗。孙卫邦收到种子就带领团队迅速研究,掌握了“唤醒”种子的关键技术,成功培育出1600余株漾濞槭幼苗。

此后,通过分析幼苗的遗传结构,研究人员发现了5株漾濞槭以外的植物参与了授粉过程,这表明野外还可能存在其他个体。为此,他们翻遍山头,最终在2016年发现了新的野生漾濞槭个体约570株。目前,在多项国家和地方相关项目支持下,研究人员采集新分布点的漾濞槭种子,人工繁育出近5万株幼苗,在多个地点进行了规模化生境恢复、自然回归、迁地保护和近地保护,同时对其DNA材料进行了种质库保存。

猜你喜欢

澄江化石恐龙
“为何而来 发现澄江之美”
云南立法保护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恐龙大逃亡
第十二章 再见,恐龙!
第二次手术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澄江化石地成功申遗 填补历史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