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学徒制中的国际流动项目研究

2021-11-04吴秋晨

职业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徒制资助德国

吴秋晨

摘要:在国际化背景下,德国的经济和劳动力市场正在经历着新的挑战。在政策层面,德国原有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不断发展,要求在其学徒制中加入国际流动项目。国际流动项目一方面可以帮助本国学徒到国外实习,从而具备胜任国际市场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外国青年进入德国劳动力市场做準备。为了扩大其影响力,德国联邦政府采用了网络宣传,附带国际资格证书等措施,同时加强国外实习的质量保障。但是国际流动项目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由于资助比例有限和企业规模限制,申请长期国际流动项目的学徒数量远少于短期国际流动项目。对于这类问题,应开展国际流动项目的相关理论研究,提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关键词:学徒制;国际流动项目;国外实习;德国;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10-0085-06

作为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德国在202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 322亿欧元,位居欧洲首位,世界第四。同时,德国还是世界贸易大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21世纪初曾保持着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地位。2020年度德国外贸总额达到22 306亿欧元,它已经同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关系,从事出口工作的人员占其总就业人员的近三分之一[1]。近年来,德国对于技术工人的需求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本国工人需要具备胜任国际劳动力市场的能力。这是因为德国经济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全球运营、开拓市场和参与跨境合作中的实力。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0%以上是通过对外贸易产生的,全球化经济发展态势对德国经济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今,要求职员接受过正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工作中,有一半以上需要外语技能,且呈现上升趋势。不仅如此,还有诸如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的社会能力也对职业教育的学习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德国劳动力市场中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工人。在2017年,约有240万来自其他欧盟国家的外来工作者在德国就业,占到德国所有就业人口的6%;来自非欧盟国家的外来工作者大约为220万,占比5.5%[2]。根据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资格和职业领域预测,尽管人口在增长,中等职业技术工人的短缺情况仍将持续[3]。在人口结构变化和某些部门已经出现技术工人短缺的背景下,德国需要来自欧盟和非欧盟国家的技术工人。典型的例子是,德国铁路交通行业正处于发展状态,但是火车司机供应不足。因此,德国铁路公司Deutsche Bahn在西班牙招募新的学徒,在德国进行火车司机专业的学徒培养[4]。

所以,德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必须为未来的全球化人才培养做出巨大贡献,而学徒制中实施国际流动项目便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一、国际流动项目的政策背景

(一)鼓励本国学徒去国外实习

德国《职业培训法》明确提出有关学徒制中需实施国际流动项目:“在符合培训目的的情况下,部分培训可以在国外进行。国外实习时间不得超过规定的总培训时间的四分之一。”《职业培训法》作为法律框架,界定了在学徒制度的管理方面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和功能。《职业培训法》背后的主要利益相关方是联邦政府、联邦各州、社会合作伙伴和商会[5]。因为德国经济强烈依赖出口,需要能够胜任国际劳动力市场的技术技能人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都在各自的范围内促进国际流动项目的开展。2013年,德国联邦议院的一项建议明确了《职业培训法》的总体目标,即支持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换,该建议确定了职业教育流动的国家基准:到2020年,德国所有学徒制的毕业生中,至少有10%具有国外实习经验。

(二)帮助其他国家的技术工人进入德国

德国《职业资格认证法》规定,个人有权通过适当的机构将其在国外获得的资格与德国劳动力市场资格相匹配。事实证明,德国联邦政府的职业资格评估法是帮助在德国境外获得资格的人融入德国劳动力市场,确保德国技术工人供应充足的有效工具[6]。在2012年至2017年期间,仅联邦法律管辖的专业就提出了111 500份认可申请。大多数被认可的职业资格是在受监管的行业,尤其是在医疗和护理领域。来自欧盟地区的护理职业申请主要来自罗马尼亚、波兰和西班牙。

作为“技术工人战略”的一部分,《技术工人移民法》于2018年12月起草,2020年3月1日生效。《技术工人移民法》的目的是为技术工人、学徒和学生的移民提供便利,帮助他们进入德国的培训和劳动力市场。这项法律为来自其他国家的技术工人提供了准入机制,且不受职业限制。如果外国技术工人具备德国职业资格达到两年以上,则可以申请永久居留权。不仅如此,还把外国职业资格纳入到认可范围中,如果技术工人具备外国职业资格达到四年以上,也同样可以申请永久居留权。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将受益于在德国有长期工作经验的、来自其他国家的学徒和熟练工作人员。

二、国际流动项目的资助方案

德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学徒和培训企业之间的培训合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雇佣合同,这是一种采用书面形式、由双方签字、必须明确学徒职业而制定的培训方案。此外,它还包括培训时长、企业外的培训、工资和带薪休假等规定。为了保障双方的利益,该合同必须在具有监督功能的商会进行登记。在国外实习过程中,合同也是有效的,双方都需要继续履行权利和义务。对于学徒来说,合同并不是流动的障碍,相反,它有助于学徒做出流动的决定,因为合同是一种财务上的保障。然而,企业不愿意为长期的国外培训提供资金,因为企业需要继续支付学徒在国外实习期间的工资,即使学徒当时对企业生产没有做出直接贡献。这就是企业更愿意派遣学徒进行短期的国外实习而不是长期的原因。在德国,相关资助方案能够帮助到那些准备去国外实习的学徒,尤其是长期流动的学徒。同时,还有一些资助方案是针对来德进行实习的外国学徒,帮助其他国家的青年进入德国劳动力市场。

(一)学徒流出资助方案

在德国,职业教育中的伊拉斯谟+方案由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中负责欧洲教育业务的部门(以下简称NA at BIBB)实施,它资助了大约一半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国际流动项目。在2018年,共有22 770名职业教育学习者参加了伊拉斯谟+方案资助的国际流动项目,而在2008年这个数字仅仅是7 515。一些职业的培训已经达到10%的国际流动性,例如工业部门的销售经理。从2015年开始,伊拉斯谟+方案一直通过其“流动章程”促进职业教育学习场所的国际化。截至到2018年,共有121个学习场所得到认证。

德国联邦教育部于2017年9月启动了一项新的国家试点计划,为德国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国外实习提供资助。它被称为“全球学徒制(AusbildungWeltweit)”,提供了在欧盟以外的所有国家开展国际流动项目的可能性。这一新方案旨在加强学习者及其培训企业在国际流动项目中的参与度,为那些对于派遣学徒前往欧洲以外国家有着较高需求的企业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能够补充的资助方案。由于该资助方案在2017年和2018年实施效果较好,所以于2018年11月成为职业教育国际流动项目的国家资助方案。该方案资助的国外实习时长在3周到3个月之间,平均时间为6周,高于伊拉斯谟+方案(该方案资助项目在2017年平均交换时间为4.6周)。与伊拉斯谟+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全球学徒制方案主要面向来自培训企业和商会的资助申请,而职业学校却不可以申请。学员在申请全球学徒制资助时应已确定合作企业。

(二)学徒流入资助方案

为了促进来德流动项目的开展,德国联邦就业和社会事务部与德国就业局正在资助一项特别方案,以促进对德国职业培训感兴趣的欧洲年轻人(18~27岁)进入德国进行学习。这样的方案可以降低欧洲青年失业率,方便欧洲青年更容易进入德国劳动力市场。该方案为能够在德国完成企业培训提供帮助,例如培训前和培训期间的德语课程、培训期间的差旅费和生活费、附带的资格证书和其他入职培训措施。该方案始于2013年,最开始是对个人进行资助。根据第一次评估结果,资助的原则在2015年转为对项目进行资助,这意味着现在是项目获得资助,而不是个人获得资助。从2013至2018年,资助量从最初的1.39亿欧元增加到5.501亿欧元,几乎翻了两番。截至2018年1月,共有250个项目获得了资助。

(三)双向流动资助方案

有三个组织为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学徒提供流动项目:使用伊拉斯谟+方案的NA at BIBB、德法职业教育交流办公室和法德青年办公室。根据2017年在NA at BIBB进行的一项针对外派机构的在线调查[7],德国和法国之间学徒流动的最大障碍是语言问题。这解释了德法职业教育交流办公室和法德青年办公室的实用做法,它们提供低门槛的流动模式。

德法职业教育交流办公室,为职业教育学习者提供关于在法国学习的经费支持和信息,通过网站和不同的活动来解决职业教育机构的问题。德法职业教育交流办公室提供低门槛的团体流动项目,使得像外语学习等不再是妨碍学徒流动的因素。法德青年办公室为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学徒流动项目提供的资助最多,共有超过9 000名参与者,流动时间长达3周。

除了以上组织外,还有一些跨国组织促进了德国和其他国家之间青年的跨境流动,包括职业教育的国外实习,从而鼓励青年学习外语技能、跨文化意识等。这些组织有:德国—波兰青年办公室、德国—希腊青年办公室和捷克—德国青年交换中心等。

尽管如此,德国学徒制中的国际流动项目依然面临着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长期流动项目比例大大低于短期项目。根据流动研究显示,大多数学徒(超过85%)在国外实习时间没有超过一个月,即不超过一周的占比33.5%,一周至三周的占比33%,三周至一个月的占比20%。剩下的约14%则是在一个月以上,但也几乎没有超过三个月的长期海外实习(只有少数大企业,如BASF和Merck Chemicals提供3个月和4个月的国外实习)。国外实习的平均时间较短,是因为和资助的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由私人或企业资助的国外实习通常最多持续一周,而公共部门资助的则持续三周到一个月。这也可以用伊拉斯谟+方案(至少两周)和全球学徒制方案(至少三周)的最短国外实习时间来解释。

三、提高国际流动项目吸引力的措施

(一)為国际流动项目建立网络宣传平台

由于很多青年人不知道学徒制中的国际流动项目,所以相关机构通过网络宣传来扩大国际流动项目的影响力。2017年,NA at BIBB建立了由伊拉斯谟+方案资助的网站:欧洲学徒(Euro Apprentices)。该网站通过展示德国流动学徒的个案,来传递个人学习的成功经验。

联邦教育部设立一个办事部门,即职业教育国际流动项目信息和指导服务中心(Informations-und Beratungsstelle für Auslandsaufenthalte in der Berufsbildung,以下简称IBS),向职业教育学习者提供有关出国学习的信息和指导。IBS属于NA at BIBB,涵盖职业教育学习者个人信息和指导,为个人和区域或者部门的顾问建立联系,为流动项目提供深入指导,包括寻找资助方案和支持职业教育海外学习的互联网数据库。IBS还通过互联网、电子邮件、电话和教育展览会等方式,接收雇主和学校对其职业教育国际活动的建议。作为IBS的补充,伊拉斯谟+方案在2015年推出了一个专门针对职业教育学习者的网站,直接向职业教育学习者提供信息和指导。

此外,NA at BIBB和IBS于2017年在社交平台上共同发起了社交媒体活动“我的国外实习  ”。这项活动主要面向职业教育中的年轻人,向他们提供信息,激励他们参与国际流动项目。这项活动不仅包括有关伊拉斯谟+方案资助的信息,还包括其他流动计划和资助方案的参考资料。在这种情况下,NA at BIBB和IBS也在2017年制作了一段视频,讲述了伊拉斯谟+方案资助的4名获得国际工作经验的学徒。此外,NA at BIBB即将发布一个新电影,它讲述了2名学徒由伊拉斯谟+方案资助,前往阿姆斯特丹工作的故事,展现出前往国外实习对年轻人和培训企业的好处。

除了针对青年学习者,NA at BIBB还在其网站上为流动项目的职业教育学校和企业提供信息和指导,流动项目的组织者可以在《流动手册》中找到量身定做的信息,该手册于2016年首次出版,并于2018年由NA at BIBB更新。

(二)为国际流动项目附带国际资格证书

职业学校和企业都表示,如果在国外实习期间能够有某种形式的文件记录学徒的学习过程,那么将有助于提高国际流动项目的吸引力。虽然德国学徒制不会直接提供国际资格证书,但是附带国际资格证书的国际流动项目越来越多。很多学校和联邦政府提供附带的国际资格证书,作为国家资格证书的额外模块。在乌丁根职业学院(Berufskolleg Uerdingen),电气工程、信息技术、金属和化学专业的学徒可以获得附带的“欧洲技师(European Technician)”资格证书;在杜塞尔多夫的马克斯韦伯职业学院(Max-Weber-Berufskolleg),伊拉斯谟+方案资助项目,智慧欧洲(Be Smart for Europe)可以提供附带的欧洲数字技能职业证书;在不来梅的诺伊施塔特学校(Schulzentrum Neustadt)提供附带的名为“跨文化护理和支持技能”的资格证书。

另一个例子是职业教育和产教融合开发项目,旨在扩大波罗的海地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该项目的目标是开发和试点第一个跨境资格证书,涉及丹麦、德国、立陶宛、波兰和瑞典共5个国家。这将促进职业学校和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步伐,为其他项目发展提供经验。

商会也支持发展附带的国际资格证书。例如,穆恩斯特手工艺商会提供附带的国际资格证书“欧洲助理(European Assistant)”,提供为期三周的海外实习;“欧洲助理+(European Assistant Plus)”的版本则提供四个月的海外实习。

一些地方政府也把附带的国际资格证书纳入到国际流动项目中。2017年5月,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教育部决定致力于达到职业教育流动性的国家基准:到2020年,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10%的职业教育学习者应有海外学习经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将实施双重认证工具。职业学校的“欧洲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活动获得认证,学习者可以获得国际流动项目的附带资格证书(包括至少10个工作日的海外实习和至少40小时的外语和外国文化等的相关培训)。对至少10%的学生派遣到国外实习,并实施国际化课程和战略措施的学校给予认证。通过这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措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致力于在把国际流动项目融入到职业教育系统中。

(三)国际流动项目的质量保障

德国学徒制的培训条例包括职业教育考试标准、职业特征、培训计划和考试规定。《职业教育法》规定了这些职业培训必须达到的要求,确保质量[8]。在德国,由商会负责监督整个培训的相关性和质量。同样,质量保证和监督也是学徒在国外实习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培训企业和学徒都希望在国外的学习是有效和有意义的,能够帮助自己获得合适的能力。如果在国外的培训时间超过四周,需要与主管机构制定相关的监督计划。在实践中,商会有一个固定的联系人,派遣机构(职业学校或者雇主)和商会之间能够进行有效对接,监督国外实习的培训质量。一些资助方案也对国外实习的质量保证进行管理,例如伊拉斯谟+方案,相关方在派遣学徒前会协商达成一致,将实现哪些学习成果,以及如何确定和记录这些成果。德国学徒制中关于学习成果的评估和确认应在培训结束时进行全面的检查,它包含整个学徒制培训的成果,无论是否有部分培训在国外进行。因此,不存在对国外获得的能力进行单独验证的程序。但是,所有学习活动(包括在国外实习期间)都由学徒在日志中报告,并由企业负责的培训师签字。

四、启示

德国《职业培训法》明确把支持国际流动项目作为发展学徒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并计划在2020年使得10%的职业教育学习者拥有海外培训和实习经验。德国学徒制流动项目得到了业内各方的认可,根据BIBB在2012年做了一项调查,62%的专家认为,促进学徒期间出国培训对双元制职业教育有积极影响。欧洲职业培训开发中心的一项调查和流动研究也都证实了这一观点[9]。在参与度方面,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学徒制学习过程中选择国际流动项目。在德国,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形式,雇主有动力培训年轻人。因为在他们看来,投资学徒制从长远来看是有回报的,比如企业特定技能的定制培训、学徒的生产性和创新性贡献、避免未来技能型员工短缺、提高员工忠诚度、提高公司形象等[10]。根据相关研究得出,雇主对于将学徒送往国外持积极态度,他们知道这种经历对学员回国后的个人能力、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有积极影响。

(一)提高职业教育跨境合作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德国作为欧盟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始终坚持推进欧盟一体化进程和结构性改革,致力于欧盟团结和联合自强。在学徒制中开展国际流动项目是德国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开展跨境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为德国本土和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盟国家,提供了大量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从德国劳动力市场的角度来看,这种跨境合作可以帶来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德国本土的职业教育学习者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来学习国外的优势技术,助力德国的企业升级转型,尤其是应对工业4.0背景下的技术变革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德国很多行业面临的人才缺口,需要通过外国移民来填补空缺,而国际流动项目是吸引海外人才和培养海外人才的有效方式。我国当前大力发展的现代学徒制,正是德国的学徒制模式。这是因为德国在学徒制领域中实现了学校职业教育和企业学徒之间的紧密结合,能够培养行业所需求的人才[11]。学徒制不仅能为传统的手工艺生产提供技能人才,它还是当前各个生产服务以及智能制造领域的重要人才支撑来源。全球化的今天,与时俱进是每个行业发展共同的特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也同样不能“闭门造车”。通过跨境合作的模式,可以放大技能人才学习的效果,满足当前以及未来劳动力市场需求。

(二)开展国际流动项目相关研究,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学徒制在国际流动项目中面临着较多问题,因为它涉及两种不同学徒制模式的衔接,涉及培训时间长度,资助和薪酬来源,学徒合同条款签订等方面。此外,还有地理位置,语言文化等一系列问题,都对学徒在境外培训和实习带来了挑战。实际上,国际流动项目的真正问题在于其本身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尽管德国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有关国际流动的相关概念,也在后续的学徒制中开始实施这一做法,但由于国际流动项目本身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人们对于它的认识还有待深入。

国际流动项目最难实施的原因之一,是原企业不愿意继续承担出国学徒的薪酬,尤其是那些进行长期流动的学徒。理论上,企业通过学徒制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可以转化为内部发展的有效潜力。但同时,企业是否愿意在学徒制,尤其是国际流动项目中进行投入,它取决于企业能否获得长期受益,这是企业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因素[12]。所以,在国际流动项目中,需要研究企业在学徒制国际流动项目中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为后续资助项目开展提供依据。同时,在国际流动项目的相关研究中,培训企业、职业学校和学徒都希望把国际流动的选择列入培训条例和课程框架中。国际流动项目成为学徒制中的一部分,会将出国实习期间的经费问题在整体培训合同中明确说明,让长期流动资助有根据和保障。这样,学徒可以在一开始就知道国际流动项目的存在,为整个学徒制培训做好提前规划。

(三)学徒制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性和包容性

不管是现代学徒制还是传统学徒制,它们都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是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德国在近年来一直扩大学徒制中的国际流动项目,并与其国家当下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可以发现,学徒制已经不再是针对某一群体的“特权”,而是面向各种人群、满足多元化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国际流动项目中,学徒会出现外语学习困难、不同文化适应困难等问题,这说明学徒制本身还需要扩大开放和包容的程度。不管学徒制的出发点是什么,都要落脚在对于人的培养这个方面。如何针对不同人群,满足其对于技能学习的需要,且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学徒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同样,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在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尤其是从偏远农村地区来到城市后,也存在跨地域、难适应等问题。因为在农民工与在校生的教育和培训中,如果按照同样的方式来进行,前者在师资、经费等方面就会出现问题[13]。理想的学徒制,应该能够容纳更多的群体,对于跨地区、不同语言的学习者,能够体现其开放和包容的特征,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减少阻碍。

参考文献:

[1]外交部.德国国家概况[EB/OL].[2021-05-10].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oz_678

770/1206_679086/1206x0_679088/.

[2]Statistisches Bundesamt. Arbeitsmarkt auf einen Blick-Deutschland und Europa[R].Wiesbaden: Statistisches Bundesamt, 2018: 18.

[3][5-6][8]HIPPACH-SCHNEIDER U, HUISMANN A.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Europe: Germany. Cedefop ReferNet VET in Europe Reports 2018 [R].Bonn: BIBB (Cedefop ReferNet Germany), 2019: 44-48,36,53-56,48.

[4]Deutschlandfunk: Deutsche Bahn setzt auf spanischeLokführer[EB/OL].[2021-03-20]. https://www.deutschlandfunk.de/fachkraeftemangel-deutsche-bahn-setzt-aufspanische.766.de.html?dram%3Aarticle_id=452906.

[7]NA at BIBB. Deutsch-franz?sische Mobilit?t in der beruflichen Bildung: Fakten, Trends, Herausforderungen[R]. Bonn, 2018.

[9]HUISMAN N. Cedefop European Public Opinion Survey on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Training, Country Overview: Germany. Cedefop ReferNet Thematic Perspectives Series[R]. Bonn: BIBB (Cedefop ReferNet Germany), 2018: 28.

[10]Bundesinstitut für Berufsbildung(Hrsg.):Datenreportzum Berufsbildungsbericht 2019. Informationen und Analysen zur Entwicklung der beruflichen Bildung[R]. Bonn: Bundesinstitut für Berufsbildung, 2019: 269.

[11]徐國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30-38,117.

[12]冉云芳,石伟平.德国企业参与学徒制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与启示[J].教育研究,2016(5):124-131,152.

[13]關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77-83.

(责任编辑:张宇平)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Mobility Program in German Apprenticeship

WU Qiu-che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Germany's economy and labor market are experiencing new challenges. At the policy level, Germany's origi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tinue to develop, requiring the inclusion of international mobility programs in its apprenticeship. On the one hand, the international mobility programs can help apprentices in their home country to go abroad for internships, so as to have the ability to compet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prepare foreign young people to enter the German labor market. International mobility programs have clear application procedures and funding schemes, and they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rman apprenticeship. In order to expand its influence, the German Federal Government has adopted measures such as network propaganda, attached with intern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and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ed the quality assurance of foreign internships.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mobility programs also faces many problems. For example, due to the limited funding ratio and the size of the enterprise, the number of apprentices applying for long-term international mobility programs is far less than that of short-term international mobility programs. For such issues,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mobility program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increase the enthusiasm of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Key words: apprenticeship; international mobility program; foreign internship; Germany; funding

猜你喜欢

学徒制资助德国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梦梦”“娇庆”德国行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我国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中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路径分析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徒制”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新中国科技60年(3)
开始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