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中豪情寄笔端

2021-11-04李永强

美术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肌理物象山水画

李永强

凤举是一位豪情满怀的画家,性格豪爽,为人耿直,通过几次交流,可以感觉到他的豪迈与性情。古人云:“画如其人。”的确如此,凤举的画和他的人品一样朴实淳厚,作品中处处蕴含着画家对艺术的真诚与饱满的创作激情。

为人豪气、喝酒豪气、作画亦豪气。凤举的国画气势磅礴,充满着豪情,充满着力量,充满着他对艺术满满的真挚追求。从风格上来看,凤举的国画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继承黄格胜山水画的笔墨样式,其二是具有创新意味的综合材料探索。

首先我们来谈谈他对黄格胜山水画的学习与继承,黄格胜是中国山水画名家,其画风雄壮浑厚,用笔老辣生拙,犹如版画语言的线条与墨块的运用从而突破了传统山水画语言的形式与表现力,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村寨技法与山石画法,丰富了传统山水画的表现内容。作为黄格胜的弟子,凤举长期耳濡目染,黄老师作画的技巧技法被他默默地学习、消化,天长日久,练就了扎实的笔墨功夫与造型能力。他的作品以书入画,主要以书法的线条勾勒,然后用墨皴擦,最后是染,这是他绘画的主要技法元素。他的用笔生拙沧桑、厚重有力,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广西地貌坚硬的山石、遒劲的树木、沧桑的山寨……他的笔法主要是中锋行笔,力透纸背,强调用笔的力量与苍劲,不追求飘逸与灵动。在他的画中,看不到飘逸的细线条,看不到轻盈与飞舞,因为那不是凤举的追求,也不符合他的性格与审美标准。他追求的是一笔划过,犹如屋漏痕、印印泥般的实在与力量,质朴而无华。

写生也是凤举的拿手好戏,这也是得益于写生高手黄格胜老师的教诲。每当黄老师下乡采风写生,身边总少不了凤举忙前忙后的身影,白天坐在老师身边帮忙理纸磨墨,认真观看、学习老师作画的方法。晚上请老师指导自己的作品,聆听教诲,当然酒是不能少的。凤举喜欢写生,他写生的足迹已经遍及广西和全国大部分省区,黑河、黄河、长江、漓江、左江、右江,祁连山、华山、恒山、泰山、嵩山、元宝山,从西北大漠到江南水乡,从林海雪原到三亚海岛,都有他写生的身影,即便是陪家人出去旅游也不忘带上写生工具,随时随地都要写生一张,这是喜欢,是真爱,已经成为习惯,成为他生活的一种方式。通过大量写生,他一方面提升了自己的造型能力,另一方面也提升了与对景作画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对画家来说,都十分重要。造型能力让他面对何种物象都可以游刃有余,无论走到哪里,随时随地坐下来拿起笔就能画,那种删繁就简的概括性与提炼性让他面对繁密杂乱的自然物象能够快速捕捉到精彩的对象并予以重点表现,深入刻画的能力让他能够对重点物象的细节进行重点描绘,正所谓远观其势,近观其质。他的写生不是完全照搬自然物象,而是以某一打动画家心灵的风景、物象为中心,进行删减、挪移、增设等来完成,创作出的作品既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又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与美学标准,如他创作的《广艺故事》系列作品,熟悉广艺的人都能感觉到它的所在,但又不是完全临摹自然。他用写生作品阐释了黄老师提出的“写生就创作”的艺术命题。

其次谈的是凤举具有创新意味的综合材料探索,这是他在学习继承黄格胜山水画风格基础之上创新性思维的视觉呈现。这类作品风格鲜明,特点明显,不同于黄格胜风格的山水画,也不同于传统文人山水画,他将绘画的视觉张力、水墨画的抽象性、肌理的随机性、材料的自然性、山水画的人文性等统一于画面,虽然有些局部还显示出不成熟的地方,但这种探索无疑是成功的,是极其有意义的。他显示了画家的学术思考,我经常说,画家的学术思考绝不在于论文的写作,那是论文无法解决也无法呈现的东西。这种学术思考主要呈现在画家对于绘画语言的创新性上、鲜明的图式造型以及个人独特艺术风格的塑造上,这也是判断一个画家学术性、创造性的高低以及成功与否的标准。凤举的这批画,让人眼前一亮,他深深地打动着观众,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也极其有力地证明了他是一个有才气、有学术思考的画家,而不是随便玩几笔的票友。凤举的这批画既充满着材料与肌理的随机性,又有着相对统一的艺术风格,既有综合材料的视觉性,又有中国画的人文意境,这是他在个人艺术风格塑造上取得的重要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对材料的运用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有机统一,偶然性是他运用综合材料进行探索时不可知的视觉肌理,是那种随机偶然呈现的画面直观效果;必然性是他心中对运用何种材料会出现何种视觉效果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把握,比如,画面中需要的是色彩鲜亮、充满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肌理,还是需要水墨简淡、充满深邃的抽象的文人意境的肌理,这些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为了让材料的美感与表现力在绘画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不断尝试如胶、丙烯、报纸、泥土、矿物颜料等新材料的运用,也正是这些不断的材料尝试让他的绘画产生了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与绘画意境。

鳳举在中国画创作这条艺术之路上有他自身的优势。他的书法学习从未间断,保证了他笔墨技法源头的纯正,他是学设计出身的,创新思维促使他不断尝试中国画新材料的融合,又有名师教导与指路,自然进步飞快。当然最重要的是他的豪情与热爱,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而且充满着学术思考,这是一个画家成功的重要基石。我们期待他在今后的艺术之路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冯凤举

广西象州人。1996年师从李捍军。2001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2012年师从孔令宇,2014年师从黄格胜。厦门大学软件工程硕士。现为广西艺术学院党委委员、建筑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漓江画派促进会常务理事,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家、自治区级展览并被多家美术机构收藏。著有《黄格胜与教育》《黄格胜与漓江》《艺术的使命》《问道榕荫楼》等文艺理论著作。

猜你喜欢

肌理物象山水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肌理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感受肌理
住宅室内设计中材料肌理运用的思考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程灿山水画作品
以“非美”意识辨析观光旅游产品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