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90天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1-11-04张冬青郑瑞丹林明华吴雯军林升龙王香梅马华皙叶寒辉高海兵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肝性脑病基线

张冬青, 郑瑞丹, 林明华, 吴雯军, 林升龙, 王香梅, 马华皙, 李 芹, 叶寒辉, 高海兵

1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 肝病科, 福州 350025; 2 漳州正兴医院 肝病科, 福建 漳州 363000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探讨影响HBV相关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因素,对于临床上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基线临床指标及MELD评分、抗病毒方案的使用及重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其90 d预后的预测因子,并建立新的预测模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内科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住入院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诊断标准符合《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1]中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诊断。入组标准:(1)符合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2)年龄18~65岁;(3)自愿配合研究者。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酒精、药物、中毒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肝衰竭;(2)伴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伴有循环功能衰竭;(4)心脑梗塞非稳定期;(5)伴有肾脏基础疾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6)妊娠晚期;(7)由于其他疾病而需要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8)肝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发生肝脏转移;(9)患有影响血脂水平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以及正在服用调节血脂药物者。所有纳入患者均在内科综合及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选择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的基础上,加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术治疗。

1.2 方法 以确诊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时间为基线,收集患者基线时的TBil、INR、Scr等临床指标,计算基线时的MELD评分,并收集基线时其他重要临床指标如:ALT、AST、Alb、ChE、AFP、CHO、HBV DNA水平等,以及基线时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MELD评分计算公式为:MELD分值=3.8×ln[TBil(mg/dL)]+11.20×ln(INR)+9.6×ln[Scr(mg/dL)]+6.4×(病因:胆汁性或酒精性0;其他1)。统计所有患者入院后90 d的生存情况,根据患者的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

1.3 伦理学审查 本研究方案经由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科审2019-051-01,所纳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纳入119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其中90 d内死亡33例,病死率为27.7%。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年龄、ALT、Alb、ChE、MELD评分以及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1)。

2.2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90 d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性脑病、血清Alb水平、MELD评分是影响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值均<0.05)(表2)。

2.3 构建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新预测模型 新的预后模型方程为:2.342×肝性脑病(有=1,无=0)-0.159×血清Alb水平(g/L)+0.133×MELD评分。ROC曲线结果显示,新预测模型的AUC为0.833(95%CI:0.744~0.922),敏感度为78.8%,特异度为81.4%;MELD评分的AUC为0.672(95%CI:0.549~0.795),敏感度为39.4%,特异度为95.3%(图1)。

表2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图1 新模型与MELD评分预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ROC曲线

3 讨论

在我国,HBV感染是引起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主要致病因素[2]。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早期病死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抗病毒药物使用、人工肝支持治疗等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肝衰竭死亡率较前下降。本研究纳入病例为近1年肝衰竭患者,结果显示,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90 d病死率为27.7%,低于既往研究[3-4],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早期评估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对于临床医生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目前MELD评分、MELD-Na评分、肝功能CTP评分是最常用的评估终末期肝病预后的方法[5-6]。本研究发现肝性脑病的发生、Alb水平、MELD评分是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将3项因素联合建立新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新模型的AUC大于MELD评分;其中MELD评分的AUC仅为0.672,与相关研究[4,7-9]结果大致相同,均<0.7,因此其预测价值仍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肝衰竭常见并发症是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但仅肝性脑病为独立危险因素,一旦发生,患者预后不良,这与李子月等[9]研究结果一致。肝性脑病是由急、慢性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各种门静脉-体循环分流异常所致,以代谢紊乱为基础,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发生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肝性脑病,进展较为迅速,其重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之一是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因此早期发现并积极干预肝性脑病的发生,对于改善肝衰竭患者预后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在本研究中,生存组患者基线血清Alb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且Alb是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有研究[10]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清Alb水平降低与肝性脑病患者的发生风险及死亡风险相关。张庭等[11]发现MELD评分联合血清Alb预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个月预后的价值高于MELD评分。血清Alb是由肝脏合成,其水平下降表明肝脏的合成能力降低。由此可见,Alb是影响肝衰竭预后的保护性因素。对于肝衰竭患者,静脉输入人血Alb是否可以改善预后,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MELD评分联合肝性脑病、Alb对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是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且样本量不够大,因此还需要更多的病例来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验证其预测价值。

利益冲突声明:本研究不存在研究者、伦理委员会成员、受试者监护人以及与公开研究成果有关的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张冬青负责课题设计,资料分析,撰写论文;吴雯军、林升龙、王香梅、马华皙参与收集数据和统计分析;李芹、叶寒辉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指导研究;郑瑞丹、林明华、高海兵负责拟定写作思路,指导撰写文章并最后定稿。

猜你喜欢

肝性脑病基线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高度角对GNSS多系统组合短基线RTK影响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GNSS 静态相对定位精度分析与比较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新版GAMIT10.70解算GPS/BDS基线精度对比分析
基于虚拟基线的相位干涉仪阵列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