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培训模式研究

2021-11-03孙磊

大学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互联网+互联网

孙磊

[摘 要]青年教师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新生、鲜活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伟大实践的参与者与推动者,是铸就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时代赋予了青年教师更多的使命和责任,高度重视和加强青年教师的党性修养与党员意识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也是工作的难点。集中面授的党员传统培训模式由于时间、地点和管理的限制,自学情况难监督,培训效果难测试。在新时代背景下,课题组以“互联网+”为契机,以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思维为抓手,创新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培训模式,分别从需求调研、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方案设计、项目管理、评估机制方面对该模式实践过程进行阐述,精准定位党员学习主体,坚持问题导向,保障培训效果有效落地,营造信息化混合式青年教师党员培训新生态。

[关键词]互联网+;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1-0196-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没有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发展关键在党,党员的素质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既离不开社会实践熔炉的锻炼,更离不开党对党员实施科学的教育和培养。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历来对党员教育培训的党建工作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做人要实,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要坚持严以修身,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境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复合型的青年教师人才成为决定高校适应变革发展,实现教育基业长青的重要战略资源。青年教师最具创新的热情和活力,关系着学校发展的未来。长期以来,高校都非常注重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建立了常态化的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以提高青年教师党员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青年教师党员政治素质的培养是高校党校教师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前提。在“互联网+”背景下,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思维创新培训模式,对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性修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开展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培训的意义和目标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高校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作为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应坚持思想先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者要先受教育,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真正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人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3]。

高校青年教师既是学校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又是高等教育事业承前启后的重要骨干,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开展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培训项目,有助于畅通青年教师的培养、成长、发展的通道,也有益于学校人才储备工作实现科学化、机制化,从而从根本上打造一支适应现代高校需求的政治素质高、管理素质强、思想观念新、综合素质优的年轻教师队伍,为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坚持以开放理念开展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政治教育工作,总结高校党建工作经验,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深入贯彻“互聯网+党建”工作改革创新思路,推进党建品牌创建。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培训的目标是提高青年教师政治站位,正确认识党建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加强青年教师理论学习,坚定其理想信念;理论联系实际,提升青年教师政治素养,促使其做一名态度明朗、心胸开朗、作风硬朗的优秀青年教师。

“互联网+党建”时代背景下,做好青年教师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照搬传统的培训内容,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不能停留在以往的培训模式和载体上。高校在秉承传统集中面授培训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和创新培训方式与内容,全力营造良好的党员教育培训氛围和外部环境,力争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青年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洗礼,坚定政治理想信念,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借力“互联网+”提升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培训的质效

通过课程创新、手段创新和活动创新将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地铺展开来,努力开创高校青年教师党员信息化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在“互联网+”新时代下,教师党员教育培训模式凸显三个基本特点,即“对标”“精品”“创新”。所谓“对标”就是要强化问题导向,把准党建教育培训工作的脉搏,补齐短板精准发力,为高校提供最契合的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培训方案;所谓“精品”就是要不断总结经验,打造精品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培训项目、科研成果,树立信息化党建教育培训项目品牌;所谓“创新”就是要持续将最新的内容、最新的理念、最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让学员享受最优质的培训服务,获得最大化的培训效果。应用“互联网+”信息化前沿培训方法和技术,架构起贯穿培训始终的“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党建教育培训互联网交流学习平台:学员通过移动端APP,以“指尖上的党建”,破解高校党员教育培训管理难题,既可提前了解培训班制订的学习目标、重点任务和学习策略,又可与同期学员进行沟通交流;通过网络培训系统平台既可进行实时性课程学习,也能自主性学习案例、课件、媒体素材等预制型学习资料,还可以在培训后分享培训心得和工作经验,共享问题解决方案。这种互联网交流学习平台使得教师党员教育培训时间进一步延伸,培训空间不断得到拓展,学员培训的互动性有效地增强,体现了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培训的创新性、实践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全面提升了党员教育培训水平和质量,提高了青年教师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夯实了学校发展后劲,有力地助推高校党校党建工作水平提升至新台阶。

三、高校青年教师“互联网+”党员教育培训的实践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以“互联网+”为契机,以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模式为抓手,通过情景聚焦,打造适宜的学习场景,精准定位党员学习群体;通过最新的学习技术,开发优质多媒体的培训资源,加强移动学习端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统计及分析培训数据,反馈和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和专业化水平,提高受训者的政治素养;通过甄选和整合线上线下优质培训资源,营造党员培训信息化学习新生态。最终,促使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培训能够达到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实效化、生动化、信息化效果。

(一)培训方案:党员教育培训前期的系统分析和调研

1.战略解码:结合《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和《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的重大战略决策精神,对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等重大战略布局进行系统解析,明确建设高政治素质青年教师队伍的实施举措和相应的需求重点,聚焦青年教师党性修养的培养,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能力。

2.高管访谈:与高校党校负责人密切联系,通过面谈、电话、邮件、微信等进行多次访谈,明确党组织对于青年教师党员培训的具体要求。

3.绩优访谈:对该项目历史学员,特别是在集中学习和实践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学员进行访谈,征集培训心得体验和项目改进意见;向即将参加培训的青干教师发出调查问卷,以确定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发展需要,明确培训需求。

4.标杆分析:造访国内党校、行政学院的知名专家,开展标杆学习,系统调研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培训中有关需求调研、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方案设计、项目管理、评估机制等方面的优秀经验。

5.内部评估:继续教育学院承办方与学校组织部和宣传部等党政职能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基层组织党员培训开展的现状,通过建立项目组,形成机制化的策划团队,共同协作完成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估。

(二)培训内容:改革党员教育培训课程体系

随着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断迈进,加强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学习已经成为主流认识,并获得国家大量资源支持。未来党建培训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这要求我们高校继续教育工作者紧跟时代脚步,为国家、為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实现自我超越。要用开放的视野构建党员教育培训课程内容:将互联网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资源进行互通互联、优化整合,激发在网络中开放式流动的数据化培训资源的潜在价值,减少重复建设资源的浪费,促进兄弟院校之间优质党建工作培训资源的共建和共享[4]。要结合学校教师人才需求模型的要求,以提升党员政治素养为核心,将党中央的最新决策部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作为教学培训的核心内容,精心策划每一个培训方案,不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旨在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力度和实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党性修养。同时要合理兼顾规划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培训需求,使得受训者不断丰富党员理论知识,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拓展层次,在历练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

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培训课程设计的原则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让教者信,让学者信,把学习的效果真正落到实处。从学习班、研讨班、进修班等的开办中不断萃取知识,沉淀经验,构建和完善培训的课程体系,除了邀请国内党校、行政学院的知名专家外,高校还可针对原有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例如江苏科技大学党员教育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共有五个模块:政治理论学习、党性修养、学术讲座、考察体验、互动与研讨。要提升党性修养课时比率,占总课时的20%。在培训内容设计方面,学校不断加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引导学员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5]。要做到形式求“准”、内容求“实”、课程求“精”、教学求“活”,更好地用科学政治思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培训载体: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电脑、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得以普及和广泛应用。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而创新“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正逢其时。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搭建网络培训平台,拓宽培训渠道,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有效提升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智能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的水平,破解培训“自学情况难监督、培训效果难测试”的问题。

为打破传统灌输式集中面授培训的局限,深化信息技术建设,可搭建“互联网+”党员培训的系列载体——“非学历平台为基础支撑、移动APP为拓展延伸、微信学习为有效补充”的三位一体在线培训体系,多措并举,改革创新,打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党员教育培训知识获取多元化途径。高校可通过采集、自录自制和购买多元化结合方式建设优质党建工作相关的优秀培训学习资源库,同时拓展培训资源,将重大会议精神、党建知识、法律法规等内容导入网络平台,供青年教师随时在线学习交流。可组织在线考试,通过自建题库、自定义合格分数线,随机生成试卷,分类开展各级各部门党组织培训和效果测评,测评不合格者限定补考次数,确保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可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开展自学党员教育,有效地减少工学矛盾。在秉承传统集中面授培训模式的基础上,优化网上学习平台、移动APP、微信培训载体,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形成的壁垒,让青年教师党员随时随地共享学习优质资源,由“点”及“面”实现大飞跃。

(四)教学方法:多元化活跃党员教育培训课堂

以青年教师为中心,全方位融入多种教育培训手段,设置学员分享、团队学习、问题PK、现场教学、网络课程自学等方式,可使学员政治学习热情和参与度显著增强,同时这也提高了青年教师政治学习的积极性。

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切实提升党员的实务能力。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整理与分析培训需求调查问卷,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党员培训工作:借助“问题墙”“问题清单”等手段,引领学员将“问题征集、问题发布、问题研討、问题解决”贯穿于“理论时事”与“工作实务”两大模块培训过程中,以激发学员深入思考、学以致用、行动学习。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应个性化需求改进调整方案;深入调研,聚焦问题,关注青年教师党员培训需求和痛点、关键性问题;研究开发在培训中关于问题研讨和解决的新形式。这样,便可做到以训促干,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在“现场教学”环节,可课前带领学员集体诵读党章、毛泽东诗词;课堂上引导学员边听边想,踊跃提出问题,互动交流,积极探讨和解答问题;课下,可在微信圈里热烈讨论实务问题,分享学习资料和工作技巧。要注重实践教学,可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形式多样、引人入胜的警示教育和党性教育,使学员们受到全方位、多角度、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和心理互动。生动多样的培训形式可以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

培训方法应灵活高效,除进行理论讲授、专题报告之外,培训课堂还可引入结构性研讨、参观交流、主题分享、鱼缸会议等创新的培训教学形式和方法,以强化培训的过程管理,保障培训效果有效落地。

(五)培训管理:新媒体强化自我修炼

以前的课堂是由班主任管理和集中培训,课程结束也就意味着班级解散。现在除了现场班主任管理以外,还可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展微信学习、社群学习,让党员教育培训班有课外无限的延伸。可借助微信学习平台,在培训开始之前为每名学员推送培训通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和要求;培训过程中可通过社群学习分享知识,进行头脑风暴、自我监督管理;课程结束后,学员之间的交流还在继续,他们可在社群中衍生后续相关的党员政治学习,包括资源共享、问题讨论、闯关学习、任务提交等,学员间互相启发,开拓思维,共同进步,共促成长。

(六)培训评估:运用柯氏四级评估模式

评估的目的不是为了下结论,也不是仅仅为了论证培训的效果,而是为了找到培训的价值点和优化点,以期对项目进行优化,同时对其他项目有借鉴价值。

1.感知层:学员对于培训和整个项目感知的评价

这个评价是青年教师在接到报名通知到整个培训项目结束的整个过程中的感知,包括课程和教师的满意度、教务组织的满意度、学习过程中的舒适度、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学习中与他人交流的顺畅度等维度。

2.成果层:有形成果,能够在整个过程中沉淀

这个层级指在培训项目中实现“无形价值有形化”,用有形的成果来展示学习的价值,并进一步沉淀和萃取培训经验形成中间产物,包括学员学以致用的优秀案例、业务手册、优化后的流程、针对解决项目业务问题的实施方案、微党课,等等。

3.反馈层:学员上下级反馈

我们无法在技术上采用全程摄像的方式,对学员的训后工作表现进行逐一评价,并以此来判断其行为是否发生影响。谁最有资格来评价他们行为的改变?是他们身边的同事,尤其是其上级,通过造访,评价学员后期工作表现和思想觉悟的改变,其维度一定是基于培训项目中具体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质提高的设计对其工作的影响。

4.效果层:重视问题解决的程度

设立培训内容后期“跟踪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培训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促进青年教师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运用党员理论知识真正指导工作实践,以此来检验培训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使得培训效果更加落实落地。

(七)培训后期跟进:新媒体融合的舆论宣传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6]。意识形态决定文化方向和发展道路,我们要深刻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7]。打造互联网思想舆论阵地是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政治教育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和信息化培训平台互联互通,形成互联网媒体群。除了定时发布日常党建管理工作动态和亮点成果展示之外,还要关注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国内思想理论研究的新动态和新成果,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突出特色开创如党性修养、两学一做、专家在线等专栏,充分利用意识形态教育和传播的网络优势,净化网络学习空间。新媒体融合的舆论宣传机制,强化培养青年教师的政治意识(党员角色意识、身份意识和行为意识),促使他们铭记党员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成为我党的坚定信仰者、支持者和执行者。党员青年教师的教育培训后期跟进支持服务的延续和拓展,对青年教师党员党性修养潜移默化地熏陶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意义。

四、结语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要多方着力,与时俱进,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青年教师党员培训需要密切联系实际,推动青年教师把“政治学习”与“教学工作”有机融合,坚持理念方法创新,利用有效的载体,优化培训教育内容,拓展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模式,不断提升党建工作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渗透性,以确保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工作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富有成效,多方位提高青年教师党员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质,增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推动学校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在新技术支撑下,在新思维指引下,青年教师党员培训的党建工作必将在全面拥抱“互联网+”的战略中迎来新的机遇。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3] 李良华,廖春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范式转变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4):100-104.

[4] 裴莹,付世秋,吴锋.我国教育大数据研究热点及存在问题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7(12):46-53+80.

[5] 余超,王希俊,殷孜,等.新媒介环境下高校党课创新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9(19):208-209.

[6] 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 周倩.大学生国民素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54-55+57.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互联网+互联网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