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市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掌握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11-03周玉梅徐惠丽彭剑英高淑平邢利民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道题居民问卷

周玉梅,徐惠丽,彭剑英,高淑平,邢利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作为一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1月20日将新冠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所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1]。面对新发传染病,公众对疾病防控能力的掌握会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的概率,以及防控效果[2]。因此,本研究以重灾区的湖北省第二大城市襄阳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调查襄阳市居民对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掌握水平,以期为后续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体系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年2月10日,采用滚雪球抽样法,抽取在湖北省襄阳市居住且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居民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选取20名研究对象作为“一级种子”,一级种子将此问卷发送至自己的工作微信群,本研究共纳入样本量3 346例。纳入标准:①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有居住证明者;②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上;③有读写能力;④知情同意且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政治面貌、职业、职务、是否有子女、家人或者亲戚朋友中是否有确诊或者疑似病例、了解疫情防控相关知识的渠道及希望获取相关知识的渠道等;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问卷:问卷的编制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指南第五版》[3]为参考,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包括14道单选题和11道多选题,按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分为法律法规(1道题)、传染源(1道题)、传播途径(2道题)、易感人群(2道题)、临床表现(1道题)、治疗措施(4道题)、个人预防行为(14道题)7个维度。每个维度均为最基本的防控知识,每道题为4分,单选题答错、多选题少选多选均不得分,总分100分。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公众新冠肺炎知识掌握水平,该问卷采用得分率(得分率=实际得分/该知识点总分×100%)来进行分级,例如,90%(90分)和80%(80分)分级,以<80分为差,80~90分为良好,>90分为优秀。

1.2.2 质量控制在问卷星中设置一个手机IP只能答题一次;开始调查前,选择20名不同年龄段、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的研究对象(一级种子)测试一下答题时长,答题时长范围在100~2 152 s之间,以答题的最低和最高时长作为本次调查问卷的排除问卷标准,答题时长低于100 s或者高于2 152 s的视作废卷。问卷中一般资料不涉及姓名、手机号码等隐私信息,防控知识答卷中避免敏感性语言。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得分情况

本研究共回收问卷3 412份,其中有效问卷3 346份,有效应答率为98.07%。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总得分为(88.81±8.28)分,最低36分,最高100分。其中得分差者284(8.49%)人,良好者1 368(40.88%)人,优秀者1 694(50.63%)人。由于传染源得分不符合正态分布,所以采用中位数M(P25,P75)进行描述,为0(0,4),传染源满分4分,中位数正确率为32.88%,其他6个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得分情况各维度得分情况

2.2 防控知识的获取渠道

电视获取2 818人(84.22%),电脑获取2 048人(61.21%),手机获取3 326人(99.40%),广播获取1 902人(56.84%),报纸获取1 080人(32.28%),从他人处获取1 728人(51.64%);希望了解渠道中,电视新闻联播283人(8.46%),网络(中国疾控中心、卫健委官网、微信公众号推送)2 223人(66.44%),手机短信327人(9.77%),社区广播、宣传手册513人(15.33%)。

2.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职务、政治面貌、是否有子女对居民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得分有不同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得分比较

2.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8个指标作为自变量,以居民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自变量进入和剔除的标准分别为α入=0.05,α出=0.10。由于婚姻状况、政治面貌、是否有子女为无序多分类变量,因此在拟合时设置哑变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襄阳市居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现状分析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势严峻,由于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尚无特异性药物治疗,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威胁的同时,也引起居民巨大的恐慌[4]。本研究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流行阶段对居民的防控知识进行快速评估,既可以评估政府在疫情初期采取的干预措施效果是否有效,也便于策略调整,为政府采取合适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本研究调查的襄阳市3 346名居民中,防控知识总分为(88.81±8.28)分,处于较高水平,说明我国政府在疾病初期对居民的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传染源、个人预防行为的知识点知晓率分别为32.88%和48.36%,且满分人数仅占8.19%,没有真正达到理想水平。该结果说明居民对新冠肺炎知识掌握不全面,预防行为不甚理想,存在被感染的风险,提示各部门管理者应有针对性地对居民进行健康宣教,以提高居民的防控能力,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至于了解渠道方面,有99.40%的人通过手机了解相关知识,说明手机在快速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66.44%的居民比较相信中国疾控中心、国家卫健委等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他们相信这些网站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也从侧面提示,我国网络管理人员要考虑网站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一些伪信息引起居民的恐慌。也有极少部分居民希望通过社区广播、宣传单了解知识,提示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政府应利用多种途径、不同方式由专业人员及时提供准确信息,从而提高居民对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知晓率,建立健康行为,防控新冠肺炎的蔓延。

3.2 襄阳市居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影响因素分析

3.2.1 文化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居民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得分的首要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越高,居民新冠肺炎的防控知识掌握程度越好。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高的居民职业更偏向于脑力工作,从而使得大脑维持较好的认知功能,且获取健康信息的渠道和能力更为广泛和突出[5];另外,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高学历的人群,更注重自身的健康状况,会主动通过网络、书籍、报纸等多种渠道获取疾病的健康知识,并且能充分理解及接受正确的疾病信息,因此防控知识掌握度要高于文化程度低的人群[6-7],这与齐晔等[8-9]的研究一致。研究结果提示,防控部门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程度的差异性,针对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应采取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疾病相关健康宣传,不仅要让这部分居民知道怎么做,而且要让其清楚为什么做,这样才能提高防控知识的知晓率。

3.2.2 职务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工作单位有职务人员防护知识掌握程度较高。有职务人员作为单位的管理者,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要肩负所管理区域的工作顺利开展的重任,针对疫情防控知识,在必须保证自身掌握全部知识后,承担起对其他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另外,单位为促进其管理水平的提升,会给予管理者更多的学习机会,因此,这些管理者的知识贮备也会随之增多。有研究表明,职务与能力呈正相关[10],有职务人员学习知识能力较强,防护知识知晓率也会随之提高。

3.2.3 职业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职业的人群会影响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知晓率,医护人员的防控知识得分显著高于非医学职业的人群。近年来,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断上升,作为医疗救援重要力量的医护人员也逐渐被重视,医护人员总是第一时间奔赴前线参与救援,成为防控疫情的主力军[11]。本次新冠肺炎主要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及气溶胶传播为主,传播速度快且传染性强,处于潜伏期的人群也具有传染性。因此,切断传播途径,做好自身防护与消毒隔离尤为重要。例如,笔者所在医院对医务人员流感的疫情报告、筛查流程、诊断、转诊、救治、护理及感染控制等各环节分批、分组进行防控知识强化训练,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感染防控规范重点学习[12-13],确保完全掌握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后及各种操作后方可上岗,因此能够应对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这也提醒我国管理者,建议采用线上培训方式加大其他人群的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力度,针对传播途径及预防指南进行详细解读,提升居民对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知晓率。

3.2.4 年龄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的人群其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知晓度越低。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功能也逐渐减弱,导致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增加[14],心肺功能及记忆力呈下降趋势[15]。即使很关注疫情的动态,但对于社区广播及电视的信息传播、存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达不到长时记忆。相关研究显示,采用宣传单、人际传播等手段进行健康宣传对某些网络不发达的地区或者老年人的效果更佳,纸质宣传单不仅可以将健康信息保存下来,还可以利用人际传播的功能将有效信息多级传播,增强健康宣传的效果[16-17]。在传染病防控中,社区防控是基本环节,也是重要环节。研究表明,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对于疾病防控及干预措施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作用[18]。因此,提示社区在开展健康宣传防控知识时,应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接受方式,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从整体上增强防控意识,提高居民的防控知识水平。

4 小结

本次新冠肺炎发生突然,传染范围广泛,目前已经证实具有人传人的传播形式,给社会防控带来巨大挑战。本研究显示,襄阳市居民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处于较高水平,与文化程度、职务、职业、年龄密切相关。建议政府要加强社区的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引导居民正确的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高居民的防控知识,既要保持高度警惕,又避免恐慌。同时,鼓励居民要看手机、看电视、听广播,及时了解最新疫情,使其明白此次疫情是可防、可控的。本次研究不足之处为本研究是基于网络的非随机抽样调查,可能会导致样本的代表性不足,如缺少偏远地区农村居民、医护人员数据等,导致结论的推广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猜你喜欢

道题居民问卷
误会
石器时代的居民
这道题谁会做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高台居民
Q博士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