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1-11-03金希波朱荣杰郑浩林程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净组达格葡萄糖

金希波,朱荣杰,郑浩,林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内分泌科,福建 福安 355000

2型糖尿病属于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之一,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利用障碍所引发,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多认为是由年龄增长、不良饮食、体力活动不足等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高血糖以及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及乏力,长期的高血糖症状,可能会对肾脏,心血管和神经等重要身体组织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产生并发症且预后相对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因此需要及时予以药物控制以延缓疾病的进程[1]。临床对于糖尿病患者普遍建议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联合胰岛素进行血糖调节治疗。胰岛素注射是针对该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长期注射胰岛素会对患者生活带来不便,使依从性产生问题[2]。因此该研究为探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2020年5月—2021年3月该院90例患者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入院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其中,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且经OGTT试验确诊患者;②血糖控制不佳(HbAlc介于7%~11%之间)患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临床资料完整患者等。排除标准:①其他类型糖尿病患者;②药物禁忌证患者;③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疾病或慢性感染患者等。其中,达格列净组男25例,女20例;患者年龄31~60岁,平均年龄为(46.4±7.2)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为(3.3±0.8)年;平均内脏脂肪面积(141.5±20.6)cm2。单纯胰岛素组患者男26例,女19例;患者年龄32~62岁,平均年龄为(46.7±7.8)岁;病程1~6.5年,平均病程为(3.0±0.7)年;平均内脏脂肪面积(142.9±21.7)c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与内脏脂肪面积等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饮食干预、运动宣教、体质量监测等基础干预。单纯胰岛素组患者给予单纯胰岛素治疗,即腹壁注射门冬胰岛素30(国药准字S20133006),2次/d,疗程为12周。达格列净组患者则在以上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国药准字J20170040),口服10 mg/次,1次/d,疗程为12周。

1.3 检测方法

血糖分析仪与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采血测定空腹血 糖(FBG)、餐 后2 h血 糖(2 hPG)、糖 化 血 红 蛋 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INS)等糖尿病指标。其中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BG×FINS)/22.5;HOMA-IS=1/HOMA-IR;BMI=体质量(kg)/身高2(m2)。生化分析仪分析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血脂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肝功指标;血肌酐(CRE)、尿素氮(BUN)、尿酸等肾功指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尿病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2 hPG、FINS、HbAlc、BMI、HOMA-IR等指标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 内比较FBG、2 hPG、FINS、HbAlc、BMI、HOMA-IR等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格列净组患者治疗后FBG、2 hPG、FINS、HbAlc、BMI、HOMA-IR与胰岛素剂量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单纯胰岛素组,HOMA-IS水平显著性高于单纯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尿病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尿病相关指标比较(±s)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达格列净组(n=45)单纯胰岛素组(n=45)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FBG(mmol/L)2 hPG(mmol/L))FINS(pmol/L)2hINS(pmol/L)HbAlc(%)BMI(kg/m2)HOMA-IS HOMA-IR胰岛素剂量(U)11.56±1.89 15.47±2.04 103.41±15.33 223.41±53.28 9.58±0.69 27.66±2.04 0.11±0.04 8.93±1.40 51.61±8.38(5.16±0.51)*#(7.12±0.58)*#(83.20±8.63)*#215.40±50.04(5.41±0.46)*#(25.03±0.67)*#(0.27±0.06)*#(3.71±0.48)*#(38.26±6.02)*#11.41±1.75 15.52±1.88 104.75±16.20 222.51±52.75 9.64±0.67 27.31±1.94 0.12±0.05 8.80±1.21 51.85±8.26(5.93±0.56)*(7.85±0.52)*(91.47±9.08)*219.41±51.37(5.84±0.48)*(26.10±0.88)*(0.20±0.06)*(4.32±0.60)*49.70±8.48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肾功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肝功、肾功水平等指标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TC、TG、尿酸等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格列净组患者治疗后TC、TG与尿酸水平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单纯胰岛素组,HDL水平显著性高于单纯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肾功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肾功水平比较(±s)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达格列净组(n=45)单纯胰岛素组(n=45)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TC(mmol/L)TG(mmol/L)HDL(mmol/L)LDL(mmol/L)尿酸(μmol/L)AST(U/L)ALT(U/L)CRE(μmol/L)BUN(mmol/L)7.61±0.70 10.24±1.37 1.10±0.35 2.69±0.48 295.58±41.52 24.52±8.72 25.70±9.04 70.20±10.55 4.61±0.89(4.62±0.66)*#(7.41±0.82)*#(1.30±0.32)*#2.53±0.52(260.04±30.46)*#25.41±8.58 26.33±8.86 73.51±10.82 4.55±0.80 7.52±0.73 10.83±1.45 1.13±0.30 2.70±0.45 294.64±40.31 24.08±8.04 25.70±9.11 70.41±10.30 4.63±0.88(5.17±0.64)*(7.93±0.61)*1.15±0.28 2.61±0.53 300.14±42.58 25.33±8.15 26.85±9.07 71.25±11.31 4.50±0.79

2.3 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

达格列净组患者出现1例夜间低血糖,1例泌尿系统感染,共计2例(4.44%);单纯胰岛素组患者出现2例皮肤硬结,1例夜间低血糖,1例共济失调,共计4例(8.89%),经χ2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179,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内分泌性疾病,并且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并发症多等临床特点,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糖尿病通常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相对较为年轻,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障碍,因此口服降血糖药物对于症状来说基本无效,故胰岛素注射通常用于治疗和症状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更多发在中年和老年人群中,且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据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0.4%,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慢性疾病之一[3]。而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长,其所造成的影响与危害也越来越大,已被临床作为重点防治疾病之一。2型糖尿病并发症可累计多个脏器系统,造成各类系统严重并发症,其中可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2~5倍,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家庭与社会的经济负担,患者往往会受自身负性心理、疾病防治知识不足、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血糖指标控制不佳而大大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概率,从而导致患者残疾率、病死率高居不下。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是治疗该病的核心问题[4-5]。目前,虽然糖尿病仍无治愈性措施,但其也是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长期规范的降糖治疗、良好的生活方式、密切的血糖监测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发生,而经大量临床分析总结显示,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血糖控制效果有着直接关系。

胰岛素注射是治疗2型糖尿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长期的腹壁注射可对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使治疗依从性产生问题[6]。有学者指出,2型糖尿病可大幅度增加低血压与肥胖的概率,诱发高胰岛素血症,给疾病的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在临床上需要予以重视[7-8]。胰岛素泵是当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2型糖尿病治疗方式,此种方式通过持续性胰岛素皮下输注,以模拟人体正常的胰岛素分泌过程,从而对血糖水平进行调节。但与常规胰岛素给药方式相比,胰岛素泵需要长期在皮下埋置软管和针头,部分患者由于对此种治疗方式了解不足,易产生抗拒、焦虑情绪,或由于置泵期间处置不当引起脱落、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对正常治疗进程造成影响[9-10]。但是胰岛素泵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胰岛素的给药途径和依从性问题,无法解决胰岛素耐受等问题。

口服降糖药可在控制血糖的效应上减少胰岛素的应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类:盐酸二甲双胍都是当前治疗糖尿病时的常用药,但由于降糖药物本身存在有依赖胰岛素分泌、增加低血压风险等特点,使部分口服降糖药产生一定的局限性[11-12]。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的研究不断深入,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可参与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不依赖于胰岛素分泌体系,因此可对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进行抑制,以减少血糖水平[13-14]。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可通过肝-脑-脂肪神经电路减轻体重,通过逆向葡萄糖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减少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作用,增加糖尿病的排泄,在不依赖于胰岛素分泌的前提下缓解胰岛素抵抗作用[15-16]。达格列净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主要作用于肾近曲小管前段,在肾脏重吸收作用对葡萄糖的吸收率高达90%,是最新型的降糖药物之一[17-18]。

该研究为探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该院90例患者进行观察。数据显示,达格列净组患者治疗后FBG、2 hPG、FINS、HbAlc、BMI、HOMA-IR、胰岛素剂量、TC、TG与尿酸水平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单纯胰岛素组,HOMA-IS与HDL水平显著性高于单纯胰岛素组;两组患者安全性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可以看出,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可明显降低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水平,从而减少胰岛素的使用;此外,达格列净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性较高,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与运用。

综上所述,相比较单纯胰岛素治疗,加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良好,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净组达格葡萄糖
达格列净对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
不同类型SGLT2抑制剂对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观察
达格列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清MCP-1、IL-6水平的影响
这类降糖药既降糖又补血
扑草净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生长的影响及其导致的水体营养盐变化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糖耐量试验对葡萄糖用量的要求
葡萄糖对Lactobacillus casei KDL22发酵及贮藏性能的影响
SGLT-2抑制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国证据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