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并2型糖尿病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影响研究

2021-11-03贺正波束晨李清甫张洁李绍华巍春莲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弥漫性冠脉理想

贺正波,束晨,李清甫,张洁,李绍华,巍春莲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广东 佛山 528318

有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及其病死率是非T2DM患者的2~4倍,超过8成的T2DM患者最终会死于合并的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又是T2DM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中T2DM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与患者病死率近年来明显上升[1]。同时,临床发现T2DM和心血管疾病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互为高危疾病,且临床上也有“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等言论[2-3]。但是临床上关于合并T2DM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关系的报道较少。鉴于此,为了进一步了解合并T2DM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进展的影响,该研究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30例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与50例冠心病未合并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通过冠脉造影(CAG)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合并组(n=30)、未合并组(n=50)。诊断标准:①冠心病≥1支心外膜下血管狭窄程度>50%;②T2DM: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合并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1.25±10.90)岁。未合并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4~84岁,平均年龄(61.36±11.33)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了解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是否吸烟及患高血压与糖尿病情况;检测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涉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测定两组患者入院第2天时的FPG水平。通过Judkins法进行CAG检查;血管狭窄程度通过计算机检测与经验分析所得,冠脉血管支数包括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脉,左主干以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的2支血管进行计算,钝缘支归回旋支,而对角支归前降支;视上述动脉的受累情况,将其分成单支、双支与三支病变;出现下述3类情况可判定为弥漫性血管病变:①1支多处发生病变;②病变长度不低于2 cm;③部分甚至全部血管僵硬、纤细或迂曲、纤细并呈松散的弹簧样。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情况,并分析血糖值对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进展的影响。根据合并组患者入院第2天的空腹血糖值(FPG),并参考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将其分为两个亚组,即血糖控制理想组简称理想组(n=14,FPG≤7.0 mmol/L)、血糖控制不理想组简称不理想组(n=16,FPG>7.0 mmol/L),并比较两组CAG检查结果。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对比

两组患者在BMI、吸烟及高血压百分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合并组比,合并组TC、TG及LDL-C水平较高,而HDL-C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对比

2.2 两组患者冠脉病变情况对比

与未合并组比,合并组患者单支病变血管数患者占比更低,三支病变血管数、冠脉狭窄度>75%及弥漫性血管病变患者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AG检查结果对比[n(%)]

2.3 血糖控制对冠脉病变的影响

理想组三支血管病变数占比14.29%、冠脉狭窄度>75%占比42.86%均低于不理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理想组与不理想组CAG检查结果对比[n(%)]

3 讨论

相关研究发现[5-6],冠心病合并T2DM的发生率较非T2DM的冠心病更高,其冠脉病变范围也相对更广,同时受累部位的管腔狭窄度较严重,病变节段主要以斑块为主,且钙化、非钙化斑块相对较多,混合型斑块相对较少。该研究显示,与未合并组比,合并组单支病变血管数患者占比更低,三支病变血管数、冠脉狭窄度>75%及弥漫性血管病变患者占比均更高(P<0.05),表明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的冠脉通常表现为多支或弥漫性血管病变,且冠脉狭窄较为严重。

续表1

临床发现,血脂异常属于冠心病患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相比于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而言,血脂异常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更为严重,而且范围多为弥漫性[7-9]。该研究显示,与未合并组比,合并组TC、TG及LDL-C水平较高,而HDL-C水平更低(P<0.05),并且合并组三支病变血管数、冠脉狭窄度>75%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提示血脂水平异常与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的冠脉血管病变存在一定关系。张明帅等[10]学者研究发现,合并T2DM的冠心病患者的HDL-C水平为(0.86±0.18)mmol/L,明显低于未合并T2DM患者的(1.08±0.38)mmol/L,且多支病变的患者占比更高,这与与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T2DM所引发的脂质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TG水平上升,其引发动脉硬化的因素涉及T2DM患者长期存在的胰岛素血症会对其血管平滑肌细胞造成刺激,且含有TG的脂蛋白颗粒体积较小,可渗入动脉血管壁并被氧化,结合吞噬细胞最终被消化。同时,餐后TG水平上升会造成HDL-C水平降低[11-12]。另外,TG水平变化还与机体氧化应激、内皮功能受损以及凝血-纤溶机制障碍等因素存在一定关系,上述不良因素可共同产生作用最终诱导或是加重患者动脉硬化症状[13]。

高血糖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代谢产物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同时T2DM患者血管内皮损伤修复速度较慢,而代谢产物可让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积聚于损伤的血管内皮中,加重血管内皮损伤程度,进而致使血管收缩,导致管腔狭窄[14-15]。另外,T2DM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水平不仅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害,提高血小板活性,造成蛋白质、脂质代谢出现异常,还会使血液处于高凝、高黏度状态,提高血液中氧自由基水平,影响机体微循环,导致组织缺氧,最终诱发脑血管、冠脉粥样硬化[16-17]。国内有研究发现,FPG水平上升会提高心血管事件的病死率[18-19],可见高血糖也属于心血管事件的一种独立性危险因素。该研究发现:与理想组比,不理想组冠脉狭窄度>75%、弥漫性血管病变患者占比较高,但差异不明显,这可能是因该研究所选取的样本数量较少导致。

综上所述,合并T2DM的冠心病患者血糖、血脂异常更为显著,可能加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容易导致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血管病变的发生,临床应当注重这类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控制。

猜你喜欢

弥漫性冠脉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支气管镜技术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