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LO 3D的连身袖基型结构设计与应用

2021-11-02于新尧郑瑞平张亚楠吕昕航景晓宁

毛纺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汉服原型服装

于新尧,许 君,郑瑞平,张亚楠,吕昕航,景晓宁

(天津工业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 300387)

汉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和文化洗礼[1],是前人留下的瑰宝。如今,传统文化逐渐复兴,汉服的存在和发展状态并不是非常理想的。从汉服重新出现在大家视野中到再度被广泛接受,汉服文化发展的断层需要汉服相关工作者及爱好者做出努力去填补。目前对汉服的研究偏向于文化、审美,对汉服结构方面的研究一直不够完备。也有少量文献对汉服结构进行了分析[2],鲜有提出汉服基型的设计方案,很难将汉服进一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原型法是当代服装结构设计中最常使用的方法,基型是用来设计服装结构和制作服装的模板。然而,在使用女装原型进行汉服版型设计时,一是不够方便快捷,二是容易导致尺寸上的偏差。本文在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探究了能解决了上述2个问题的连身袖结构基型,达到更加方便地进行连身袖结构服装设计的目的,有利于在现代传播正确导向的汉服文化。

1 形制与结构分析

汉服形制结构虽然变化较多,但在衣袖和衣身的关系上始终保持着一个不变的结构特点,衣袖衣身相接,没有袖缝,在裁剪时,衣身衣袖连裁。这种结构即当今服装结构中的连身袖结构。连身袖结构贯穿汉服发展始终,是汉服最基本的结构特征[3-4]。因此,对于汉服基型的研究可从连身袖结构入手。可以将连身袖结构基型作为汉服基型进行探究。

当代的连身袖结构并不能等同于汉服结构。连身袖结构本身有多种变化形制,并不完全符合汉服结构特征。因此,如若将连身袖结构基型作为汉服基型进行研究,在对连身袖结构基型进行设计时,要同时考虑汉服结构特征与连身袖结构特征,将二者的相同之处结合。对连身袖结构进行符合汉服形制与结构特征的基型设计,如此才能得到可应用于汉服结构设计的连身袖基型,此连身袖基型才可作为汉服基型进行应用设计[5]。

2 二次基型的探究

2.1 基本尺寸与范围确定

从中国历代服装的连身袖廓形上可以看出,连身袖结构的传统汉服袖型变化多集中在袖底线的曲直、袖身的长短和袖口的宽窄上[6]。衣身的廓形主要是直筒型和宽摆型,内穿服饰较为贴身适体,外穿服饰则多宽松舒展[7]。在对连身袖基型进行设计时,要考虑以上几点汉服结构特征。

连身袖结构基型设计仿照现代服装结构设计进行。由于古代汉服基本结构上没有男女装的区别,因此可选用普遍使用的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型号为160/84A的上衣原型、袖子原型及裙装原型进行连身袖结构基型设计,所作基型可应用于各种形制的汉服设计[8-10]。连身袖结构基型设计思路图如图1所示。

图1 连身袖结构基型设计思路图

2.1.1 袖线与衣身的合理设计范围

在连身袖服装结构设计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处理袖身与衣身的关系,袖身与衣身的连接处是胸围量与袖窿深量的体现。在保证整体服装结构效果与符合人体基本活动机能的条件下,对连身袖服装结构中胸围大小与袖窿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与设计。经过大量的资料考察及实践得出,当胸围大于等于袖窿深时,能够满足人体穿着和活动需求[11]。就满足这一条件,对不同类型的连身袖结构中保证胸围与袖窿深合理关系进行了探究与设计。袖线与衣身的合理设计范围见图2,肩斜变化范围见图3。WL为腰围线。

单位:cm。图2 袖线与衣身的合理设计范围

单位:cm。图3 肩斜变化范围

用原始基型进行连身袖的结构设计时,将袖子原型袖山顶点与衣身原型的肩线抬高处进行对接,然后设计袖型。直肩式基型设计如图3所示,此时肩线抬高至水平位置。分别在衣身侧缝线和袖子的侧缝线与袖窿弧度的交接点向下和向右x处取A、B2点,x值与袖子的倾斜程度有关。随着袖子的倾斜程度接近衣身原始基型肩斜程度而增大,当达到合理倾斜范围最大值x取值为5 cm。连接A、B2点形成直线AB,AB以下即为连身袖结构袖线与衣身的合理设计范围。

2.1.2 肩斜变化范围

在连身袖结构设计中,考虑到适合人体穿着及一定的人体活动,肩线倾斜的角度有一定的规范。经过理论的推测及实践验证得出,在连身袖结构中,肩线或袖线的倾斜程度如图3所示,应处在M至N之间,可任意设计。

2.2 连身袖基型分类

从连身袖服装的平肩式和斜肩式2个结构入手进行设计,对连身袖结构服装纸样基型进行介绍,分为合体型基型和宽松型基型。将连身袖结构分为4种基型:平肩式合体型、平肩式宽松型、斜肩式合体型和斜肩式宽松型,连身袖基型分类如图4所示。HL为臀围线。

单位:cm。图4 连身袖基型分类

2.2.1 平肩式连身袖基型

平肩式即肩袖线平直,与衣身一起呈现“T”字形轮廓的结构,这是传统中式服装的最主要结构特点。平肩式基型分为2种,一种是平肩合体基型[12],在原始基型的基础上,将肩线抬高至水平位置,将袖子的基础原型横向放置使袖中心线与抬高的肩线延长线平行重合,切袖山至高点与抬高的肩线相切。此时肩线抬到最高,加深了袖窿深,因此x取值最小。为保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取x值为2.5 cm,取A、B2点,然后连接。2点之间的连线为连身袖结构中限制袖型的标准,即袖线的结构设计必须在连线以下。过臀围、腰围、袖口做一条圆滑曲线,完成合体型连身袖的基础原型设计。另一种是平肩宽松基型,在平肩合体基型的基础上,要保证腰身与臀围的宽松量,需延长臀围线,延长的数值大小由所设计结构的宽松程度决定。然后过腰围和增加松量后的臀围作一条圆滑的曲线,完成平肩宽松式的基型设计。

2.2.2 斜肩式连身袖基型

斜肩式连身袖结构并不是中式传统结构,而是在当代平面结构基础与传统连身袖结构的结合。在基础原型上,抬高肩线1 cm,延长肩线做袖。此时为袖线向下倾斜最小值。斜肩式基型分为2种,一种是斜肩合体基型,将袖子的基础原型斜向放置使袖中心线与抬高的肩线延长线平行重合,切袖山至高点与抬高的肩线相切。在衣身原型袖窿以下去5 cm,袖原型袖窿向右取5 cm,连接A、B2点,2点之间的连线为连身袖结构中限制袖型的标准,即袖线的结构设计必须在连线以下。过臀围、腰围、袖口做一条圆滑曲线,完成合体型连身袖的基础原型设计。另一种是斜肩宽松基型,在斜肩合身基型的基础上,为保证腰身与臀围的宽松量,延长臀围线,延长的数值大小根据所设计结构的宽松程度决定。最后过腰围和增加松量后的臀围作一条圆滑的曲线,完成斜肩宽松式的基型设计。

3 CLO 3D软件基型合体性测试

虚拟三维技术在服装行业迅速发展,探究连身袖基型合体性运用的软件是CLO 3D,其是一款集板片绘制、虚拟试衣、动画制作为一体的三维服装建模软件[13]。利用CLO 3D软件将版型图试穿到虚拟人体模型上,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服装穿在人体模型上的展示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变化虚拟服装的正面、背面、侧面和服装内部各个视点,观察服装的三维效果,并及时在二维界面中修改版型、具体的尺寸、各种工艺参数,以及面料和色彩的参数,最终完善三维虚拟人体试衣模型,形成全新的三维虚拟模型[14],达到较满意的效果,其操作界面如图5所示。

图5 CLO 3D软件操作界面

对所设计的连身袖基型制作的汉服进行应用型的验证,其测试步骤为建立虚拟化身模型、服装结构样板制作(将完成的结构图导入软件)、样片虚拟缝合、虚拟试穿与修正、风格渲染,通过颜色变化分析基型设计的合体性[15-16]。

3.1 确定控制部位数值

在虚拟化身模型的建立中,需要将虚拟化身的人体规格参数设计到与真实人体形态相似,参照GB/T 1335.2—1997《服装号型 女子》中号(M)规格为标准数值[17],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

表1 女子中号控制部位数值 cm

3.2 连身袖基型合体性测试

图6所示为利用连身袖平肩基型设计的汉服模型图,将绘制的汉服结构样板导入软件,进行虚拟服装试穿,呈现如图效果。由于平肩与斜肩几乎不改变压力大小,因此选用平肩连身袖结构进行测试,通过调节X-Ray结合处,把虚拟化身的双臂改为平肩造型,这样汉服结构在模拟视试穿的时候不会出现滑落导致试穿失败。为了呈现更好的观察效果,可以用工具中的钉(Pin)将汉服的前襟交叉钉住,呈现右衽效果。整体造型完成后对面料参数进行选择,可以选择棉或蚕丝并用面料纹理填充,同样调节纹理到想要的大小,合适的位置,完成最后的试穿效果。

图6 汉服压力分布图

然后对服装进行风格渲染,通过Stress Map渲染风格得到平肩基型设计的汉服的压力分布图如图7所示。通过观察压力值分布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利用连身袖基型设计的汉服,其宽松程度是否达到基本要求。

图7 连身袖基型设计的日常服装

3.3 连身袖基型合体性分析

压力值红色(0.010 204 MPa)为最紧身状态,压力值较大,服装为紧身效果;绿色(0 MPa)表示压力值为零,为较宽松状态,结构较为宽松;紫色(-0.010 204 MPa)为最宽松状态。

由压力分布图可以观察到,运用连身袖平肩基型设计的汉服服装整体呈现绿色,肩部呈现少许橙色,少部分部位呈现黄色,绿色表示压力值为零(0 MPa),黄色介于绿色与红色之间,即介于紧身与宽松之间,因此服装整体结构较宽松,肩部的压力值是由于服装自重以及利用钉固定服装造型所产生的少量的压力共同作用形成,但不影响整体的呈现效果,由此可以验证所设计的连身袖基型制作的汉服满足制作要求。

4 在现代服装中应用的可行性

图8是2款服装的款式图、效果图和结构图。2款服装为以连身袖基型为基础设计的连衣裙和外套。这种设计在展现个性的同时,又增添了传统审美趣味,穿着于身飘逸潇洒又体现文雅气质[18]。

单位:cm。图8 连身袖基型设计的日常服装

5 结束语

通过文献研究法,以日本文化式原型为基础,深度分析汉服的版型特征及形制结构变化规律,进而对汉服版型设计进行研究,分析连身袖结构袖线与衣身的合理设计范围及的肩斜变化范围,最终探究出4种可用于传统与现代汉服设计的连身袖结构基型,即平肩式合体型、平肩式宽松型、斜肩式合体型和斜肩式宽松型。进而运用这套基型进行连身袖结构服装的应用设计,对完善汉服结构方面的研究有一定意义。同时运用实证研究法验证研究成果,通过逆向思维的方法,用CLO 3D软件对连身袖结构服装进行合体性测试,验证所设计的连身袖基型满足制作要求,对推动三维虚拟试衣的发展也具有一定意义。

猜你喜欢

汉服原型服装
汉服新“江湖”
包裹的一切
道具服装
上台说汉服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汉服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