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煤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浅谈

2021-11-02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煤矿培训生产

杨 松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院,贵州 贵阳 550018)

非煤矿山企业主要是金属与非金属矿山企业,是指除了矿企意外矿产资源开采的企业。如开采金、锰、磷、铅锌、铁、铝土矿、硅石矿和水泥用石灰岩等品种的企业,近几年全国范围内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虽然有所下降,整体实现了“双降”目标,安全事故发生总量仍然较大,事故呈多发势头。对于非煤矿山而言,在管理方面的安全意识相对薄弱,这也衍生出了许多的生产风险。对此,探讨非煤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

在非煤矿山开采过程中第一要务便是安全,在生产过程中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措施,在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安全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即使是非常小的疏漏,都有可能导致相当严重的安全事故,从而阻碍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安全生产的大局,企业是安全生产的内因和根本,国家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最终要落实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也体现在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上,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自身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促进非煤矿山安全管理不断加强,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利益。非煤矿山企业在生产经营领域也属于高危行业,有必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努力提高其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才能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1 非煤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从近些年非煤矿山开采案例来看,其安全隐患主要在于:①非煤矿山开采期间的安全风险管理意识与能力不足,非煤矿山开采过程相对比较繁琐与复杂,承包商需要在不同作业区域、不同作业点开展工作,此时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以及要求并不相同,此时也间接提高了整体管理难度;②针对非煤矿山的开采现场管理意识不足。虽然目前许多非煤矿山承包商都有相应的管理体系,但是在具体管理方面对于安全的意识不足,管理工作侧重于效率[1]。在现场管理方面还存在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没有严格落实相应的监督管理要求,在现场管理方面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经常是在安全问题发生后才开始弥补,此时已经形成了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③现场安全意识薄弱,在非煤矿山开采过程中缺乏高度责任感,导致现场管理时对于部分风险于不顾,没有严格落实相应的管理措施,针对部分问题反复出现,安全责任制度以及相关机制纸上谈兵,缺乏相应的约束体系;④在非煤矿山开采过程中因为环境相对比较复杂,例如经常会遇到泥石流、地基塌陷等问题,此时如果没有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识,定期进行排查,很容易导致安全问题的形成;⑤人员培训存在盲目性。在非煤矿山开采过程中因为涉及到的培训任务相对较多,培训会议比较频繁,但是在具体培训方面的成效并不理想,其根本原因在于培训多但是内容过于杂乱,教育收益甚微。

图1 非煤矿山开采隐患图

2 非煤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2.1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对于矿山开采过程安全建设以及管理工作而言,目前已经成为了矿山资源开发的关键。对此,矿山开采过程的安全属于开采过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且必须从角度着手,从安全意识方面落实安全运行管理,并进一步规范员工的行为规范[2]。在其间需要先注重管理人员层面的安全意识教育,管理人员在生产期间应当坚持严谨、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安全可靠等基本工作作风,同时养成基本的科学操作以及生产操作习惯。在生产期间需要基于计划、要求派遣管理人员参与国家、地区相关部门组织安全培训的生产,同时开采过程管理人员应当定期进行交流沟通,保持相互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效果。其次需要注重员工层面的管理,员工方面从上至下需要提高对员工管理,无论工作经验与年限,都必须严格根据计划开采过程安全的培训工作,培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开采过程领导延伸到所有管理人员,在培养员工基础能力的同时强化员工的安全知识综合能力。员工管理方面还需要落实施工前准备工作的检查与考核,针对准备工作不全人员不准其上岗工作,降低安全隐患的存在。

2.2 完善安全制度体系

在非煤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强化生产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积极建设结构合理、布局紧凑、环境良好的开采过程环境。企业在生产期间需要建设完善的项目管理、分包管理以及生产管理等不同的制度体系,并基于安全考虑制定安全业绩、考核等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并明确不同部门与岗位的职责,保障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落实,制定矿山的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演练。另外,可以针对实际开采过程,可以构建三级联动的开采过程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体系,及时构建开采过程技术安全和环境保护委员会,并设置专家组、工作组、安全督导组,需要设置资产和开采过程管理部门,在各级单位设置开采过程与资产干事,负责开采过程技术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构建开采过程安全责任网络,遵循使用、责任、主管、负责主体统一的原则并签订开采过程安全和环保责任书,明确开采过程安全任务与责任人、管理员,严格落实安全环保责任考核,并将开采过程技术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到开采过程工作考核评估重要指标,并对安全环保责任事故的单位与个人追责,强化安全制度落实效果。

2.3 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条件

开采过程安全建设必然需要充足经费提供支持,在管理工作中可以适当的增加必要经费的投入,进一步强化开采过程的硬件条件建设,并构建良好的开采过程环境。首先,需要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设置开采过程技术安全与环境保护的专项责任,并纳入到年费预算中。与此同时还需要将开采过程废物的处理和科研经费之间挂钩,并纳入到劣质相关处置费用,要求相关学院将开采过程废物处理成本纳入到预算中[3]。其次,需要完善开采过程内外部的设置,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和改造应当以安全为基础前提,满足环境保护的基础要求。合理的布置开采过程空间并规范水电气等管线的设置,保障周边环境的通畅性。在开采过程中配备完善的化学品专用储存柜、泄漏处置器材、急救箱、灭火器、消防栓等设施,保障开采过程安全防护设施的完善性。

2.4 强化企业自评

为了持续性提升非煤矿山的生产过程安全生产综合水平,企业方面可以借助自我评价的方式不断的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强化自评期间,需要注重两个方面的策略落实,一方面对于非煤矿山生产期间的安全管理初期,企业需要在自身建设体系方面不断的完善,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推广以及市场安全审核等多方面都应当严格落实,基于企业的建设需求,在正确路径上进行开展,针对违规现象应当严格控制,杜绝挑战与隐患的形成。另一方面企业在自评过程中需要基于理性以及客观的角度进行评价,针对自评现状不断的优化与改进,保持充足的基础资源支持,确保问题解决过程中不会出现新的问题,提高整体管理效益。

2.5 强化人员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的培训工作属于安全生产的基础前提,可以借助培训工作为非煤矿山的生产提供思想以及能力的教育,高度重视人员方面的安全培训工作,并制定详细的安全技术培训计划。例如,针对露天采矿作业行为,应当在上岗之前必须接受3天以上的安全健康技术培训,并在通过考核后才可以上岗工作。所有的人员每年都必须脱产至少1天接受安全健康技术培训,针对调岗人员也应当及时接受新岗位相关的培训。针对矿山开采期间不同单位应当按照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做好对特殊岗位人员的培训,特别是特殊岗位、爆破人员以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培训教育方式,借助网络化教育途径开展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强化在实践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水平,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综合水平[4-6]。

3 总结

综上所述,非煤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多的安全风险隐患,在具体管理工作中需要基于存在的各个方面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基于生产作业现场应当严格落实管理控制方案,并积极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安全开采,掌握开采期间的细节以及相关问题,并针对施工现场做好全程性监督与管理,确保非煤矿山在开采过程中维持高安全水平,从提高煤矿开采综合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煤矿培训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