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多元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探析*
——以广西为例

2021-11-02周家金孙庆彬唐远金

体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竞技少数民族协同

张 强 周家金 孙庆彬 唐远金

(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健康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协同发展即协调与共同发展,共存共荣[1]。自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确立“促进各类型体育协调发展”的体育事业发展基本方针以来,政府体育工作重心开始向多重心转移,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后提出了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口号,2019 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了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及措施,“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2]。在此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正面临着如何更好的促进多元体育文化协同发展的难题,而准确研判多元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态势,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解决协同发展难题的前提,但目前鲜见相关研究报道和可供参考的经验。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中传统体育文化丰厚且现代竞技体育曾经辉煌的民族省区,具有典型的范本意义。本文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文化发展进行田野考察,分析研判其多元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态势,以小见大,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元体育文化协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多元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态势

发展态势,即发展形态与趋势。为掌握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多元体育文化发展的真实情况,课题组深入广西6 市12县域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考察调研,重点考察其多元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形态和亮点(见表1),以此分析研判其基本态势。

表1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多元体育文化发展考察调研地及亮点

1.1 体育文化形态呈多元一体共存

考察发现,民族传统体育、现代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新兴特色体育等5 种体育文化形态,是目前广西多元体育文化的基本形态。为便于分析,笔者对各种体育文化形态分别进行了界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指“在中国近代社会之前产生发展,由中华民族世代实践并流传或影响至今的体育文化。”[3]可分为民俗表演类、民族竞技类、民族健身类体育文化;现代竞技体育文化是以西方现代奥林匹克文化为主的竞技体育精英文化,可分为优势竞技类、潜优竞技类、弱势竞技类体育文化;大众体育文化是指以健身娱乐为主的体育文化,包括企事单位类、城镇社区类、农村村落类体育文化;学校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内外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活动场所的一种群体文化,可分为幼小学校类、中等学校类、高等院校类体育文化;新兴特色体育文化是指受时尚文化传播的影响而流行的时尚特色的体育文化。各民族地区多元体育文化各有其主要参与人群,这些人群又往往有交叉关联,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人群主要是各民族人民,他们中既可参与民俗表演类和民族健身类体育文化活动,其中的佼佼者又可参与民族竞技比赛,甚至参与现代竞技体育和新兴特色体育文化活动等,以家庭、邻里、同事、朋友为主形成的非正式体育文化群体,是实践和体验多元体育文化的主要人群。

1.2 体育文化趋势呈多头强弱不一

1.2.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广西民族竞技类体育文化发展势头强劲,逐渐规范成规模走向赛场,其中抢花炮、板鞋竞速、抛绣球、龙舟等10多项为竞赛项目;而民俗表演类、民族健身类体育文化发展相对弱势,但在“促进各类型体育协调发展”方针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推动下,“民俗体育活动增多,形式多样”[4],主要分布但不限于广西百色、河池、柳州等地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寨,有蚂拐节、盘王节、依饭节、布洛陀等民俗体育文化成为当地活动亮点(见表),复兴的融水苗族拉鼓节更被人民日报誉为扶贫生力军[5],民族健身舞活动在城市社区逐步开展,在全民健身战略实施和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6],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价值观已由“锦标主义向中华民族一家亲转变”[7],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物质、制度、精神价值层面逐渐走向协同,初具“民族文化生活的初级现代化形态”[8]。

1.2.2 现代竞技体育文化

广西虽属竞技体育水平弱势地区[9],但一直对“体操、跳水、技巧、田径、举重、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优势项目抓的有声有色”[10],以“灵、小、短、水”为代表的优势竞技类体育项目发展强劲,具备“争金夺银”实力,强势地位牢固,而且各市县各有侧重的优势项目、运动员、教练员、场馆设施等等,例如南宁武鸣的射箭、举重、跳水,百色平果的田径、河池都安游泳、潜水等,是广西“奥运争光计划”的金牌大户,其它潜优势弱势竞技类体育项目发展缓慢,尚不具备竞争实力,而随着国家“奥运争光计划”项目布局的调整,广西新增攀岩、轮滑、冲浪、皮划艇、赛艇、空手道6 个奥运、全运项目,并与国家体育总局、企业、协会共建一部分运动项目,创新和做实“强强联合”训练体系,寄望假以时日重振广西竞技体育雄风。

1.2.3 大众体育文化

我国大众体育文化以群众体育文化为代表,其发展形势是城镇好于农村,企事单位好于社区街道,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体育文化发展也与全国类似,企事单位类和城镇社区类大众体育文化发展动力较足,具有协同管理优势,企事单位类和城镇社区类大众体育文化正朝着更有组织化发展、嵌入式方向发展,以提升单位凝聚力、社区幸福感;农村村落类群众体育文化以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形式出现,为初始发展水平,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河池、百色等少数民族地区村落风貌有了较大改观,“融合乡土文化、时代要求等多种要素推动社区体育文化的普及和发展”[11],成规模的大众体育竞赛活动如城乡万人篮球赛、气排球赛等已形成影响力。

1.2.4 学校体育文化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主要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积极传播和发展。从笔者调研的广西各类学校体育文化情况看,高等院校类体育文化发展较好较强势,各民族地区所属地方高等院校都努力打造适合本校的学校体育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制度政策实施、学生体育观念和体育锻炼习惯等全面向好发展;幼小学校类、中等学校类体育文化发展相对较弱,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制度政策实施、学生体育观念和体育锻炼习惯差强人意。随着学校教育和体育改革的推进,体育项目入列中、高考内容的呼声日高,在“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责任意识”[12],狠抓学生体质健康及学校体育政策的落实之下,大中小学体育文化协同发展、体教融合发展有望加速提升。

1.2.5 新兴特色体育文化

全球化下世界流行的时尚体育项目“如台球、网球、射箭、散打、拉丁舞、野营、攀岩、瑜伽、保龄球、拳击、跆拳道, 甚至潜水、漂流、冲浪等”[13],也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流行,成为各少数民族地区新兴特色体育文化。例如,融合了壮族绣球和现代竞技排球文化的绣排球运动,风靡全区并成为广西区运动会比赛项目[14];再如,南宁马山县的民族节会与现代攀岩、旅游特色小镇文化,桂林资源县的竹竿舞与现代漂流、体育特色小镇文化,河池都安的盘王节与现代潜水漂流文化各有特色,既能充分开发当地人文地理资源,又契合和满足人们崇尚个性及从众的心理,为当地带来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 主要问题与基本对策

2.1 主要问题

2.1.1 协同程度低动力弱

调研发现,协同程度低动力弱是广西各少数民族地区多元体育文化发展存在的首要问题。从物质文化层面上看,同一类型体育文化之间、不同类型体育文化之间、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体育之间,在体育场地设施等物质产品及体育环境方面协同建设共享较少,尚缺少协同规划发展的动力支持;从制度文化层面上看,同一类型体育文化之间、不同类型体育文化之间、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体育文化之间,在体育文化组织、制度等层面协同发展的程度低缺乏动力,即使处于强势的竞技体育文化内部各项目之间的制度规范层面也缺少协同力;从精神文化层面上看,同一或不同地区各类体育文化之间明显缺少协同一致的具有导向性的价值观或体育精神,例如“重振广西体育雄风”,也只被看作是促进广西竞技体育发展的口号,究其成因,主要是“举国体制”模式下非均衡发展的马太效应导致动力源不足。

2.1.2 目标不明理念不清

目标和理念具有导向性和引领性,没有目标理念的发展会流于盲目、无序。笔者查阅新世纪以来广西体育4 个五年发展规划,都没有体育文化协同发展的目标理念,其中“十三五”规划提出主要目标“深化体育重点领域改革,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各领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体育发展迈上新台阶”,首次提出体育文化发展目标是“培育运动项目文化,力争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体育文化精品工程,办好一批社会效益显著的体育文化品牌活动,把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理念融入到体育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为精神文明建设增添力量。”[15]而笔者对广西6 个少数民族地区的考察,也没发现各市县制订出明确的体育文化发展目标理念,希望这一问题能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

2.1.3 机制不全保障不畅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我国先后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合称“一法两纲”,是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协同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纲领性的制度,但具体落实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多元体育文化协同发展的各种机制,却需要各地与时俱进的不断完善,才能为多元体育文化协同发展提供保障。调研中,我们发现广西各地普遍缺少体育文化协同发展机制,目前除了“一法两纲”根本制度的象征性引导,各地政府体育、广电、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都没有建立组织管理机制,也没有制订政策、资源、服务等协同保障机制,多元体育文化协同发展尚处于无序发展中,竞技体育市场培育不足、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开发不高、体育文化品牌不多、体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后,等等。

2.2 基本对略

2.2.1 制定战略布局全面挖掘提升协同发展动力

从区域空间上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合理的战略布局,是经济发展战略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和提升全社会参与的力量。多元体育文化协同发展的动力和协同程度的提升,取决于所在社会的政策、经济、教育以及文化本身的能量支持,是内外动力协同作用的结果。政策支持、经济支撑、教育感召是文化发展的外在动力;文化认同、文化自觉等是文化发展的所需的内在动力,要发挥这些力量,形成良好的协同发展合力,需要高度重视和研究体育文化发展战略布局,高屋建瓴。广西可按照现有行政区划的14 个地市,或是根据区域经济文化差异,按桂中、桂东、桂西、桂南、桂北地区划分,从全局实际出发尽快制定好全区体育文化发展战略布局,为各地区各县域确定多元体育文化协同发展的重点和要点,以全面挖掘和提升协同发展动力。

2.2.2 明确发展定位构建协同发展总体目标理念

广西多元体育文化发展已由非均衡发展向多元协同发展方向转变,需要有一个由区政府制定的可引领广西多元体育文化协同发展的总体目标,用来指导各地市制订符合自身多元体育文化协同发展的具体目标,这个总体目标必须围绕多元体育文化协同发展“共存共荣”的目的定位,以及广西经济社会实际及其价值追求来构建,为广西多元体育文化协同发展指明方向,以维系多元体育文化系统之间的均衡协调关系;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科学理念能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先进的方法论,为实现多元体育文化协同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广西应确立“新发展理念”为多元体育文化协同发展必须坚持的理念,并在多元体育文化协同发展实践中,积极探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路径。

2.2.3 打破行政壁垒健全协同发展组织保障机制

《全民健身计划计划纲要》强调通过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多元体育文化协同发展,除了需要合理的战略布局挖掘提升协同发展动力、明确发展定位构建协同发展总体目标理念,还需要打破行政壁垒健全协同发展机制,最重要的是组织协调机制和资源保障机制。组织协调机制是指为协调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开展工作而建立的运行机制;资源保障机制是指为保障体育文化发展协同发展所需的资源合理高效使用而建立的运行机制,其中打破行政壁垒、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是充分发挥组织保障机制的关键,包括建立体育文化协同发展组织协调机构(领导小组)和具体的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资源分配机制等,广西可由区政府牵头,体育局负责建立由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和社会体育组织参与、覆盖全区、通畅各地市县的多元体育文化协同发展协调机制,积极探索多元体育文化协同发展新模式。

3 结论与建议

综上分析,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多元体育文化发展呈多元一体非均衡发展的基本态势:体育文化形态呈多元一体共存、体育文化趋势呈多头强弱不一;主要存在协同程度低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理念不清、机制不全保障不畅等问题。建议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制定战略布局全面挖掘提升协同发展动力、明确发展定位构建协同发展总体目标理念、打破行政壁垒健全协同发展组织保障机制等建议,积极探索多元体育文化协同发展新模式,不断提升本地区多元体育文化协同发展的水平。

猜你喜欢

竞技少数民族协同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电竞种植记
少数民族的服装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