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敷料在骨科手术开放性感染伤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11-01彭尹玲黄雪萍彭喜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25期
关键词:换药骨科开放性

彭尹玲 黄雪萍 彭喜玲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创伤外科,广东广州 5108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人发生外伤性骨损伤的概率逐渐增高。据临床研究发现,骨科开放性感染伤口主要由以下几种因素造成的[1]。①创伤性因素:多数源于意外导致的摔、碰、撞等损伤造成的骨折,以及由火器伤所致的骨折。②病理性因素:由各种疾病原因造成的骨组织破坏性损伤,引发的骨折[2]。临床常见的有结核、肿瘤及炎症等。③年龄增长因素:众所周知,随着年龄增长骨组织发生生理性改变,再加上钙质流失,因此老年人除有发生上述创伤性骨科开放性感染伤口或病理性骨折骨科开放性感染伤口外,最多见的是老年特有骨折病因,即骨质疏松加骨折[3]。骨科开放性感染伤口感染是目前骨科临床医护人员急需攻克的一项难题。临床医护人员对创伤性骨科患者的骨科开放性感染伤口护理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给患者治疗时,对骨科开放性感染伤口的科学化的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4]。特别是对创口面积大且治愈时间长骨科开放性感染伤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护理人员的护理难度,在临床处理中显得比较棘手[5]。为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本研究对使用新型敷料护理骨科骨科开放性感染伤口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 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中,男24 例,女21 例;年龄28~71.5 岁,平均(47.67±5.38)岁;病程6~68 d,平均(27.3±2.17)d;伤口类型:清洁伤口15 例,清洁污染伤口9 例,污染伤口15 例,脏或已感染伤口6 例。研究组中,男28 例,女17 例;年龄30~68 岁,平均(48.55±4.82)岁; 病程7.3~72 d,平均(26.47±2.13)d;伤口类型:清洁伤口14 例,清洁污染伤口9 例,污染伤口15 例,脏或己感染伤口7 例。纳入标准:①均在医院实施骨科手术;②无其他重大疾病及并发症者;③病例资料齐全者;④对使用药物无过敏反应者;⑤经本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⑥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纱布换药,即护理人员要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守则,给患者伤口消毒处理,并使用生理盐水进行伤口冲洗,之后将油纱布覆盖在伤口上面,采用无菌纱布给予包扎处理,在基于患者渗出情况的前提下进行换药处理。

研究组采用新型敷料换药,具体操作如下。①评估骨科开放性感染伤口:在患者入院时,需根据患者病例资料对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疾病史、过敏史等进行全面了解,对患者的伤口成因、事发地点、损伤程度、伤口周围皮肤感染情况全方位评估,并做过敏性试验。②骨科开放性感染伤口、创面清洗:用生理盐水对骨科开放性感染伤口处及坏死皮肤组织消毒清洗,出现坏死组织可以通过使用棉球清拭,对于焦物、腐肉等坏死组织,则需通过外科清创。在进行创面、感染伤口清洗时,需维持染伤口表面温度和湿度。③感染伤口护理:对骨科开放性感染伤口存在感染患者,可使用藻酸盐敷料,以起到止血、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创面消毒后,再将藻酸盐敷料覆盖于创面。对骨科开放性感染伤口较深,或是渗液较多患者,可将藻酸盐银敷料填充在骨科开放性感染伤口内,值得注意是需将纱布尾端流于骨科开放性感染伤口外,有利于敷料完整取出,避免不必要因素影响骨科开放性感染伤口愈合。对于外层敷料,可在基于患者骨科开放性感染伤口大小前提下,合理选用非密闭性敷料干纱布固定,根据伤口的实际情况更换敷料,如若4 周后患者伤口还未痊愈,就需重新对伤口予以评估,合理调整治疗方案。④新鲜伤口护理: 将患者开放性感染伤口用生理盐水清理后,使用干涩棉球进行伤口檫拭,后再对伤口包扎,并采用纱布进行2 级固定,换药时间为3 d/次。另外要时刻保持患者伤口湿润。将患者的伤口用生理盐水清理后,使用透明贴保护伤口创面,而保证患者伤口湿润。换药时间为5~7 d/次。⑤敷料选择: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伤口创面评估情况选择敷料,如磺胺嘧啶银,在使用前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于本品不过敏者,给予伤口消毒处理后,使用无菌纱布将创面擦干,然后使用磺胺嘧啶银质水胶敷料盖住创面,敷料的大小确保超过周围正常皮肤的1 cm,在粘贴时动作轻柔,将敷料边缘提起,从中心向四周慢慢抚平,轻轻压住边缘,确保敷料粘贴紧密性,之后使用无菌包扎伤口。在换药中,护理人员要将伤口清洁干净,观察其有无出现红肿、渗血等现象,严格遵医嘱无菌换药,必要可使用抗生素,以避免伤口感染的出现,促进伤口的愈合。针对已形成黑痂创面的患者,可使用水凝胶敷料,此敷料有软化黑痂、溶解清理创面作用,护理人员密切观察伤口周围皮肤情况,观察其有无出现渗液浸渍现象。针对黑痂创面且存在伤口感染患者,可联合使用水凝胶和银离子敷料,这样不仅能抗感染,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症发生,密切观察敷料吸收渗液情况,及时更换,以杜绝皮肤浸渍现象的出现。⑥换药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医院的规定无菌操作,只有无菌操作才能防止患者出现伤口感染迹象。在对患者伤口清洗时,最好选用棉球纱布来清拭患者伤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伤口恶化、伤口感染、组织病变)[6]。

护理满意度评估:采用北京某三甲医院的护理满意度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7]。护理满意度量表包括体检护士的服务态度、专业水平、服务效率等,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护理服务满意度越高,根据体检护士满意度量表得分高或低,分为3 个等级:非常满意:总分>90 分;基本满意:总分70~89 分;不满意:总分<70 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该量表Cronbach′s α=0.864,准则效度=0.85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的比较

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的比较(±s)

表1 两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的比较(±s)

组别住院时间(d)伤口愈合时间(d)换药次数(次)研究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21.25±5.23 33.82±5.17 5.260 0.019 8.25±2.23 11.82±3.17 4.220 0.021 7.25±2.23 19.23±1.67 5.864 0.018

2.2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例)

2.3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对于骨科患者来说,采用手术治疗方式为主,但术后切口的临床护理问题却是临床急需要解决一大难题[8]。骨科手术的术后护理关系着手术成败,尤其是对于脊柱手术及关节部位手术来说,伤口一旦发生感染就意味着手术失败,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影响床位的周转,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进而增加发生医疗纠纷的风险[9]。相关研究发现[10],在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换药时,次数不宜太过频繁,以3 d/次为佳,原因在于药物每隔3 天将有利于患者的肉芽组织生长,从而可以达到促使患者伤口愈合效果。如果频繁换药,不但不利于伤口治疗,还抑制伤口组织再生,从而影响伤口愈合,因此,骨科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手段显得尤为重要[11]。近年来,临床通过对新型敷料和普通纱布在伤口护理应用效果比较发现,新型敷料能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为伤口创造愈合环境,更有利于伤口愈合[12]。更换敷料时无损伤,可减轻患者疼痛,湿性环境大大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同时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治疗费用也相对减少[13]。加之患者大多有外伤性创面,如若敷料使用不合理,就有可能增加伤口感染率,延长伤口愈合时间,不利于患者恢复,对此护理干预的实施就极为关键[14]。在实际护理中,护理人员还需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使其了解敷料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加强营养,以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7.78%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在于新型敷料具有以下几个优点:①为患者骨科伤口创造良好的愈合环境:新型敷药遵循湿性愈合理论,有着独特的“网中网”结构,有很好的透气保湿效果。当伤口结痂时,不易与骨科开放性感染伤口粘连,在换药时不会对肉芽组织有所损伤,这不仅减轻患者的不适,也更利于患者的恢复[16]。②适应性更强:骨科患者手术部位通常在关节、四肢、外露部位,患者在早期的恢复中是需要一定的锻炼,新型敷料富有弹力,能随着患者的运动而变形,且不易产生移位情况,非常便于患者恢复工作开展[17]。③规格齐全:新型敷料有各种规格,且独立包装,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切口的大小选择后进行粘贴即可,这的节约了护理的成本和时间,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18]。④更换方便:很多骨科患者因病情较重,换药难度较大,新型敷料操作简单,护理人员需对患者伤口进行简单粘贴即可。另外,新型敷料密封性好,能起到很好的细菌隔离作用,大大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医护人员工作量[19]。⑤降低不适感:新型敷药有着微酸、湿润的特点,且能完全覆盖伤口,这非常有利于中性粒细胞发挥作用,也降低伤口感染率,新型敷衍能和皮肤形成一个整体,能很好的保护神经末梢,让患者疼痛感减少,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期感受更好地服务水平。由此可见,新型敷料比普通敷药有优势更明显,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20]。

综上所述,针对骨科手术患者骨科开放性感染伤口实施新型敷料护理对于预防术后感染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换药骨科开放性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如何在初中化学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