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专业课课程改革的新机遇

2021-10-31王倩肖勇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18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专业课机遇

王倩 肖勇

摘  要: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和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2020年疫情期间高校大规模“C”位式专业课在线教学为后疫情时代专业课课程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此双重背景下,高校专业课课程改革迎来了新机遇:教学内容需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新”的教学赋能;教师的教学信息化素养得到了空前提高;教学理念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专业课 课程改革 机遇

中图分类号:TH12,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6(c)-0152-04

Abstract: New engineering is the reform direc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needs of national strategic development and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Lide Shuren. The large-scale "C" position professional course onlin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uring the epidemic in 2020 provides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the post epidemic era. Under this dual background,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ushered in new opportunities: the teaching content needs to be more effective and targeted; the teaching form takes classroom teaching as the main body, and gives full play to the "new" teaching empowerment of "online teaching"; teachers' teach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has been unprecedentedly improved; the teaching concept has changed from "teacher centered" to "student-centered".

Key Words: Post epidemic era; Professional course; Curriculum reform; Opportunity

隨着“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全面推进,对如何培养更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了培养高校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新工科建设一方面是为了应对传统工科教育中所存在的部分知识体系不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模式缺乏多样化和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及时回应新时代新经济发展所不断带来的挑战,从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和以更好地面貌面向未来发展的高度,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动计划。“新工科”更加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信、互联网技术、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1]。新工科的发展,要求对未来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不仅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能够应对未来新经济和新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全国蔓延。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2020年1月29日教育部下发了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学生的所有聚集性线下课程被叫停,但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不停学”这一精神指引下,各级各类学校开始了史无前例大规模的线上教学,一时间,“网课”“在线教学”成为了教育热词。线上教学对于高校课程教学而言,显然不是新词,不是高校课程教学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课程线上教学平台,且部分高校的线上教学平台已经建设得比较成熟。但往往之前的在线教学平台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形式而存在,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突然站到“C”位,如此大规模且“C”位式的在线教学该如何统筹规划,2020年2月26日,教育部社科司印发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工作规范》》(教社科司函〔2020〕4号)的通知,针对疫情期间高校思政课该如何开展、开展形式等方方面面给出了指导性意见。疫情期间,史无前例、规模空前的在线教学“实验”,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线上教学的经验与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传统的教育领域和专业课顺应数字化发展潮流,用新思维、新理念对专业课进行改革创新提供了新机遇。抓住机遇是新时代高校专业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契机。

在此双重背景下,高校专业课课程改革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存在巨大的挑战。该文主要以高校专业技术课——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为例,对此背景下专业课课程改革的机遇进行了初步探索。

1  高校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更具有实效性、针对性

以“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为例,它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相关知识,为学生在课程设计以及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核心内容除传授学生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人格和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延伸。后疫情时代,高校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应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除了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参与是最好的学习,疫情防控等公共社会重大事件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有效载体,是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重要切入点。疫情期间,各高校纷纷将战“疫”有关思政素材融入课堂教学,用与病毒较量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度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用感人的事例、详实的数据讲述了疫情考验下的集体响应与全民行动。新冠疫情作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关涉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将之融入到高校专业课教学,使得专业课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有时事温度、理论效度和价值深度的专业课。

从将战“疫”有关思政素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成功教学实践来看,在后疫情时代,专业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在于要始终坚持教学内容的创新。“好”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打动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同时产生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在理论认同中形成“理论共鸣”,在情感认同中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精神力量和人生启迪,达到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目的。后疫情时代和新工科建设双重背景下,高校专业课课程改革受重视程度之深、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教学质量和效果明显改善,但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大学生不愿意上课、不认真听课的现象依然存在[2]。為了更好地增强专业课的实效性、针对性,新时代高校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专业课教学中也存在过分强调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作用而忽略内容的问题。脱离教学内容的教学形式的“花样”会给学生带来一时的新鲜感,但即使它有再多的“粉丝”,也不可能长久持续地达到“好”的课堂效果。在此并不是要说教学形式是无足轻重的,形式与内容是辩证统一的,但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必然从内容中产生出来,且形式只能是内容的进一步的发展[4]。

2  高校专业课应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新”教学赋能

后疫情时代,高校专业课要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在坚持传授专业知识的原则下,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新”的教学赋能,使专业课堂更加丰富立体。这次疫情,倒逼高校专业课教学更好地使用“互联网+”的策略和路径来进行专业课的改革创新。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2017年12月7~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网络信息时代,各地各高校也纷纷利用“互联网+”的新思路,提高了专业课的吸引力。例如,清华大学借互联网+的东风,大力发展在线教学慕课平台,运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山东大学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可以说,近年来各高校的课程建设更加注重信息化。翻转课程、慕课(MOOCS)等教学模式以及雨课堂等多种智慧教学平台和工具,为专业课课程建设注入新动力、提供新载体[5]。通过“互联网+”使高校专业课更加立体化,让高校专业课“活”了起来。

虽然日常教学中很多高校专业课都采用了“互联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但线上只是线下的辅助和补充形式,且仍然有部分教师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其课堂教学中较少地运用翻转课堂、平台资源、电子慕课等线上教学形式。本次疫情的全线上教学模式,使得线上教学从辅助形式站到“C”位,且高校专业课所有教师都不得已全部采用线上教学。在此后疫情时代与新工科建设双重背景下,专业课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互联网+专业课”对于高校专业课来说是全新的一种教学模式。高校专业课应该以此为契机,积极分析线上教学情况,找出问题与不足,积极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学内涵。

3  高校专业课教师的教学信息化素养得到了空前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好思政课,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6]。这对专业课教师也同样适用,数字化时代对专业课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这对于高校专业课教师而言既是一个考验又是一次契机。对于很多高校专业课教师而言,疫情之前很少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如何用好在线教学工具和网络资源,在疫情期间顺利有序地开展教学、上好专业课,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疫情期间,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倒逼高校专业课教师通过密集的、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迅速熟悉并掌握在线教学平台、在线教学工具和在线教学技术。疫情期间高校专业课教师教学信息化素养的提高为后疫情时代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专业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4  高校教师教学理念发生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

疫情期间高校专业课的线上教学采取了在线测试、社交媒体(QQ、微信)交流、发送弹幕、提问语音连麦、主题讨论、抢答等多样的互动式教学。无疑,相对于课堂教学中上发言的“扭扭捏捏”,学生在云课堂上的互动非常活跃。正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所指出的:在线教学虽然没有了传统课堂的面对面,却增加了师生间点对点的交流互动,在线教学正在让高校课堂从满堂灌的“单声道”转变为互动式的“双声道”[7]。疫情期间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实践,必然会推动教师教学理念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在后疫情时代对于高校专业课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5  结语

新冠疫情改变了现有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作为线下课堂一个重要的补充,必然会带来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这对高校专业课改革是一个新的机遇。在深入实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与智能化”等重大战略背景下,迫切需要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教学内容实效性和针对性、赋予线上教学“新”教学赋能、教师教学信息化素养提高、教学理念转变4个方面阐述了高校专业课课程改革带来的新机遇。为后疫情时代和新工科建设双重背景下的高校专业课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海生."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价值向度与预期效果[J].湖北社会科学,2017(9):167-173.

[2]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守正与创新[N].人民日报,2019-01-25(9).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1.

[5] 铁铮,张晖,徐川,等.改革一年,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新变化[J].北京教育:高教版,2020(4):4-5.

[6]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20(1).

[7] 在线教学实现了从“单声道”到互动式“双声道”转变[EB/0L].(2020-05-14).http://education.news.cn/2020-05/14/c_1210618786.htm.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专业课机遇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