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新三化”的机会威胁及政策建议

2021-10-30姚苏萌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摘要:智能网联、电动化、共享化发展趋势是我国对汽车产业积极部署的战略方向。疫情期间对我国汽车产业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故对我国汽车智能网联、电动化、共享化的宏观环境分析至关重要。通过对新三化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的机遇与威胁分析,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后疫情时期支持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新冠病毒、智能网联、电动化、共享化

早在2016年,麦肯锡提出未来汽车发展的四大趋势:电动化、自动驾驶、共享出行、网联化[1],然郝荣亮等已提出汽车“新三化”—“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2]。一方面,行业技术发展主要有两大阵营:一是以汽车制造商为代表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单车智能驾驶技术;二是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和网联化技术阵营。两者对解决现有的交通安全、出行效率、交通驾驶等作用都比较有限[3]。故2015年中汽协首次定义了“智能网联汽车”,融合了单车智能与智能网联,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方案。新四化概念由国外提出,而我国是由政府引导行业发展方向且高度自动驾驶仍需要长期发展,笔者认为“智能网联、电动化、共享化”更符合国情。故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最前沿的行业文献和行业分析报告的基础上,以汽车新三化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分析汽车新三化发展宏观环境中影响显著因素,将其定性为对企业的机会/威胁,最后从政府角度为我国汽车新三化发展给出建议。

一、智能网联

政治:整体上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跨行业融合发展,局部上完善行业战略规划、技术标准等。由于地理信息与数据存储涉及国家安全,我国在高精地图与数据服务行业都设立了较高的准入门槛与技术壁垒,因此外资企业一般只能选择与中国企业合作。

经济:工信部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占到新车销售的30%。智能网联汽车的兴起还将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潜在商业价值不可估计。受疫情影响,41%的消费者都推迟/取消了购车计划[4],对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营销、供应链与现金流都产生了冲击,但后疫情时期,无人化定是未来基础建设的趋势之一。

社会:我国消费者最为认可汽车网联功能,也更愿意为汽车互联功能支付更高的溢价[5],我国消费者对数字化服务持有更加开放的态度[6]。疫情期间,无人驾驶机器人送餐送药送快递、消毒测温等,保障消费者安全出行的需要,后疫情时期,智能网联汽车必定成为更多城市未来交通规划中需纳入的应急运输方式。

技术:我国企业在智能网联核心技术专利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但却是5G领跑者,而且测试和执行新技术也领先于其他国家,在全球边缘计算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我国科技公司和科研院校是智能网联技术研发的核心,科技公司创建了开放平台联盟,科研院也在寻求跨界合作。

总体而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迎来政策与社会双重利好环境。我国政策制定具有大局观,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等协同发展。后疫情时期,智能网联汽车将被纳入更多城市的应急运输交通规划中,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更加巩固,长期将刺激消费需求[7]。长期来看,智能网联汽车也将面临较好的经济与技术环境。一方面,智能网联汽车受到资本市场青睐,新车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我国在5G与边缘计算技术全球领先,科技公司与科研机构研发实力强劲。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核心技术领域薄弱,一定程度上受到政策、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政策,消费者倾向于获得自动驾驶汽车的使用权的消费特点等。

故于政府:1、尽快构建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政策体系。国家层面完善行业相关的立法框架,尤其可以争取在数据收集和交换措施法规制定的领先。地方政府依据自身情况推进具体的落实细则,完善行业基础设施建设。2、鼓励互联网企业入局,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政府牵头打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有利于技术研发、创新商业模式、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3、保护知识产权,引导企业研发投入。政府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激发企业的研发热情,实现对核心领域技术的突破。4、设立并推广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园区。示范园区的建设非常有效地促进技术发展,同时加深消费者的理解,挖掘智能网联汽车市场。

2、电动化

政策:我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中央加快新基建步伐,地方政府及国家电网加快布局充电桩。与此同时,多地对于加氢站的支持性政策也陆续出台。另外,双积分政策一方面要求企业降低油耗,一方面要求企业提高产销,有利于建立长效机制[8]。

经济: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相对较低,明显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是新能源汽車的最大市场。另外,我国也是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国。而电池及其电子元件在新能源汽车全球价值供应链中脱颖而出[9]。

社会: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麦肯锡称,自2017年以来,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由20%上升到55%。60%以上消费者表示对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性能有了基本及深刻的理解,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会更多地考虑汽车本身。但超半数地消费者的顾虑仍是行驶里程与充电的便捷性[10]。

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包含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纯电动汽车技术和通用技术。我国新能源汽车纯电与通用技术较强,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技术与国外相比差距甚远。我国是纯电技术与通用技术世界第二大专利申请国,然而我国燃料电池技术与混合动力技术专利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11]。

总体而言,我国新能源汽车在纯电与通用技术领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且消费者的理解与接受度上升,有利于市场开拓。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有利于汽车行业的优胜劣汰,政策重心从直接补贴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转移。我国汽车保有量相对较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成本将下降,新能源汽车竞争力将得到提升。但后疫情时期,新能源汽车的相对成本将提升,需要更多时间实现与内燃机汽车的抗衡。另一方面行业发展依赖于政策,补贴政策变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双积分制度等给企业带来技术与产销的压力。且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混合动力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实力薄弱,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较弱。

故于政府:1、刺激消费需求。后疫情时期,汽车市场很大程度上将迎来消费降级,急需政府采取相关措施以促进汽车消费。比如可以进一步放宽新能源汽车牌照供应量。2、改革支持政策。政府可以考虑设立多元化的产业补贴标准,创新补贴方式及制度。比如,将直接的资金补贴转变为对企业的专利研发与转化上的补贴。3、补齐短板技术。由于电池技术的历史使命尚不明朗,单押纯电技术的风险性较大。政府应引导我国新能源产业加强混合动力与燃料电池的技术研发。

3、共享化

政策:一方面,我国支持和鼓励共享经济新业态发展,国家层面上在基礎设施建设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地方层面将分时租赁作为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我国加强共享经济安全建设,规范新业态发展,对网约车行业提出加快合规进程的要求。

经济:2019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32828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大幅下降。据前瞻产业数据,截止2018年,我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已达到了2688亿元,同比增长26.8%。预计在2020年将上升至3840亿元;2018年中国分时租赁市场规模为26.1亿元。

社会:随着交通拥堵、停车困难、大气污染等问题的出现,消费者对共享出行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移动支付在手机用户中的渗透率高达92.4%[12],且我国消费者对共享出行的接受度仅次于印度(85%)[6]。

技术:共享出行技术与智能网联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密不可分,已在前文分析,不再赘述。

总体而言,我国共享出行的发展受到政策、社会、技术不同程度的利好环境。政策上不仅完善平台经济的营商环境、信用体系等相关法律法规,而且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整体上推动了共享出行的发展。我国是互联网大国,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移动用户,都为共享出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后疫情时期,部分消费者转向私家车市场,势必影响共享出行市场增速,但对行业规模影响不大。网约车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急需创新其盈利模式,提高自身的品质与服务。分时租赁车辆成本、运营成本双高,用户培养难成为企业发展的痛点。

故于政府,1、构建行业防疫卫生要求及安全保障。一方面构建国家层面的信用体制,另一方面,政府推动企业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制度,落实保障消费者安全的措施[13]。2、健全智能共享出行的法律体系。政府应及早对共享交通发展进行规划,建立相关的保险制度、监管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相关政策,并且根据行业的发展不断完善。3、鼓励企业联合发展,规模化经营。政府引导构建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联盟,鼓励联盟成员合作,实现规模化经营。

4、总结

后疫情时期,智能网联受到政策、经济、社会的利好因素影响较大,推动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动化短期内主要是经济和政策环境的影响,两者相互权衡,长期内不会改变电动化的发展趋势。但在技术发展上仅靠“一条腿”走路,需要弥补技术上的缺陷。共享出行受到经济、社会的直接冲击,影响共享出行市场增速,但对其市场规模影响不大。未来,汽车智能网联、电动化、共享化最终将融合发展,以智能共享出行为载体。汽车行业将与互联网行业、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Paul Gao,Sha Sha,Daniel Zipser,et al.2016 China Auto Consumer Report.[R].McKinsey&Company,2016.

[2]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汽车“新三化”趋势技术追踪及展望[N].中国计算机报,2019-08-26(008).

[3]唐怀坤,张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创新的三大方向.[J].通信世界,2019,(22):41-43.

[4]COVID-19 Consumer Actions Attitudes and Behavior Changes[R]. Strategy Analytics,2020

[5]2020 Global Automotive Consumer Study.[R].Deloitte,2020.

[6]赖奎百,雷国锋.回归核心:多变环境中重振体验式零售.[R].Pwc,2019

[7]新冠肺炎疫情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影响积极面更大.[R].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天津)汽车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

[8]王欣.2019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洞察.[J].时代汽车,2019,(20):49-50.

[9]Guy Fournier,Henning Hinderer,Daniel. Schmid,et al.The mobility paradigm:Transformation of value chain and business models.[J].Enterprise and Work Innovation Studies,2011,(8):9-40

[10]Mingyu Guan,Paul Gao,Arthur Wang,et al.China auto consumer insights.[R]. McKinsey&Company,2019.

[11]李东红,范爱红,陈昱蓉,等.新能源汽车全球专利观察.[R].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2019.

[12]中国移动支付发展报告——移动支付提升城市未来竞争力.[R].国家信息中心,2020.

[13]于凤霞.澳大利亚发展共享经济的经验与启示.[J].全球化,2019,(09):53-59.

作者简介

姚苏萌(1997—),女,汉族,浙江宁波,管理学硕士,单位:同济大学,研究方向:创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