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去”的古典小说英译策略

2021-10-30陈亮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走出去红楼梦

摘要: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整片小说描绘了世家大族贾家从盛而衰的历程。著名学者霍克思在把这本小说翻译成英文时,使用了改写,增译,归化,缩译等翻译手法。这一系统性的翻译手法更有利于英语读者理解并融入这部著作的东方内涵和内容,更好的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同时,望此次"走出去"的翻译方法能为其他中国古典小说英译起到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古典小说;翻译手法;《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登峰之作,它的世俗写法在新的时代下产生了新的因素,重获新生。在清朝,这种满族人统治下的特殊时代文化背景下,曹雪芹(715-1764)用以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历史为写作材料,小说中又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恨情仇为主要线索,"借语村言",将"事实抹去",磨砺十载,增减数次,最终这部旷世奇著诞生了。曹雪芹把小说的主要内容围绕在男女之间的挚爱和中国门当户对之间,淋漓尽致的展现出对处于没落中的封建礼教的厌恶和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反感,这其中就必不可少的要借用佛家和道家的遁世思想来看待这个社会。此时间曹雪芹感触人生之短暂且世事无常,哀世道不公而陷入苦涩,以牛鬼蛇神以厚补天,读古代圣贤以表悲之情怀,说古论今以叹朝代兴亡。《红楼梦》冲破传统约束,以明珠之势闪耀世界古典文学世界。

对于《红楼梦》的赏析和批改,从古至今,一直伴随着这部书的问世和流传,对于本书本的翻译,尤其是英译版本,则经历了将近一百的历史和不同的时期:从国外到国内,从短短的一小片段到一部分节选,再到最后的整本书的翻译。在1970年,著名的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国外的霍克思,闵福德翁婿分别在中国和海外推出了两个完全译本,这在《红楼梦》翻译史上可谓是译学双壁,交相辉映。现以霍克思翻译的《红楼梦》第一回两个部分为例。从翻译手法上使用"归化""增译""改写"等翻译方法来分析,赏析霍克思的英译《红楼梦》版本,让不了解中国古典小说的海外读者能够传神的品味到中国特有文化的内涵,带领海外读者踏入中国古典小说的世界。现今世界的文化是多元的文化,是相互融化贯通的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道路,"走出去"的翻译手法是不可或缺的。文章分析了霍克思翻译《红楼梦》的英译手法,认识到在翻译实践中,译者要充分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文化氛围,意识形态。在翻译手法上,近其可能向这些因素靠近,从而拉近目的语读者和中国古典小说的距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正是美美不同,美美与共。

一、翻译手法之"走出去"

古典小说的英译不仅仅是简单的内容信息对等传播,更是两种不同种族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交流,如果只是用如功能奈达理论或是信达雅翻译标准做赏析,恐难以对原文作出原汁原味的赏析。在1980年,著名的比较文学家和翻译家——勒菲佛尔,在谈及到翻译问题重点时认为翻译的重心应该放在翻译对于文化的传播上,而不是放在语言的雕琢和翻译手法上,要通过翻译的桥梁促进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融汇和贯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翻译出来的作品要符合目的语读者的口味和风俗习惯。所以说,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把目的语读者的价值观,风俗,生活背景等等一系列因素融入到译者的翻译手法中去。英译中国古典小在这个背景下要想"走出去",译者所要做的就是通过翻译实践让目的语读者易于接受东方文化独有的内涵,价值和文学形式,让目的语读者如身临其境,润物细无声。所以译者在翻译策略上的选择也更需要"走出去"的翻译手法。

二、霍克思英译《红楼梦》"走出去"的翻译手法

《红楼梦》描写了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的兴衰历程,书中以贾宝玉为主要人物,以薛宝钗,林黛玉和贾宝玉三者之间感情为主要内容,细腻的刻画出一些谈吐举止高于男人的大家闺秀的人生世事,表现出真实生活中的人性的善良和生活的无奈。《红楼梦》中所包含的历史典故,文化底蕴,政治因素和东方式的男女之情对于目的语读者而言,确实是饕餮盛宴,感受完以后定会回味无穷。但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会让目的语读者感受起来产生困惑。所以霍克思在把《红楼梦》翻译成英文时,切实的考虑到目的语读者可能会产生的困惑,所以他使用了改写,增译,归化等翻译手法,使中国特有的人情文化毫无保留的展现在目的语读者面前,最终使中国古典小说更好的"走出去"。

(一)归化

众所周知,中西方之间文化自古就有明显的差异。霍克思在谈英译《红楼梦》就说道:欧洲古典翻译家的艺术化翻译境界,是需要借助所有的文学和艺术手段,归化翻译方法就是其中之一,传达原作的精神和艺术特点,使读者能够借助西方小说阅读经验的有效参与,顺利愉快地阅读这部中国古典名著,然后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进行审美判断。

如下例:

后来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批阅数十年,修改五次,遂写成目录,题曰《金陵十二衩》。

Cao Xueqin worked on it for ten years in his Nostalgia Studio,he rewrote it no less than five times,and he composed chapter headings,renaming it The Twelve Beauties of Jinling,and adding an introductory quatrain.

钗本为妇女的头饰。古时候称妇女为"金钗"。十二钗,源自于《古乐府》:"头上金十二行",最初意思是指鬓角多高插钗。白居易在《酬牛思黯》诗则用"金钗十二行"比喻女子众多。沈言在《海棠百韵》一文中说道:"金钗人十二,珠履客三千。"此书又曰:《金陵十三钗》通常指第五回"册子"上所写的十二个女子得名。如果在翻译实践中,直接使用汉语拼接进行转换,目的语读者则会产生困惑,不知其表達何意。又或是汉语拼音加上解释,读者读起来徒增烦恼,其甚还不理解其所意。在英语中,beauty有美人,佳人的意思,和《金陵十三衩》中的"钗"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霍克思在翻译实践中把"十二钗"翻译成"The Twelve Beauties of Jinling",用目的语读者熟悉的beauty来表述他们不了解的"钗",这样,目的语读者就能领会其内涵,不至于囫囵吞枣。

在《红楼梦》一书中,多次出现关于"红"的专有名词,如红楼梦(A Dream of Golden Days),悼红轩(Nostalgia Studio)。关于"红"的翻译都是极好的。因为在西方人心理,红色代表着血腥,暴力,恐怖,如英文中短语in the red表示生气,单词redline表示取消的意思。但汉语中的红表示喜庆,女儿,热烈的意思。这样的归化翻译可以避免由于文化不同而产生的误会。

(二)增译

中国古典小说和西方文学的不同还体现在文章整体结构把握和体裁上。如果在翻译实践活动中小看了这些因素,则会给目的语读者带来不小的困惑,"走出去"的效果就不能很好的达到。霍克思在翻译《红楼梦》时就曾经说道:我感到要忠实的遵从任何一个单独的底本是不可能的,但我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把一切都传译出来,这其中就包括使用增译法。我不能说自己始终做得成功,不过,假若我能够把这部小说给与我的阅读快感向我的读者表达一二,那么我的此生就算没有虚度了。所以霍在翻译实践中,尽可能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但同时也适量的增加了一些解释性的翻译内容,这样目的语读者更容易领会。且看以下分析:

谁知此石经修炼后,灵性已有,但见众石俱得补天,自己无材不能入围,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

Now the block of stone,having gone through the melting and moulding of a god,had magic powers. It could go anywhere at will and could grow or shrink to any size it wanted. All the other blocks had been used for celestial repairs and it was the only one to have been rejected as unworthy,it was filled with shame and resentment and passed its time in sorrow and lamentation.

在翻譯被遗弃的顽石"灵性已通"这句话时,霍克思依据后文的表述和表达的方便,有效的添补上一句可以说明其体积可以变大变小的话:It could move about at will and could grow or shrink to any size it wanted.这就为下问的"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带"做好了铺垫。从这句增译中可以看出霍克思对于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是考虑非常仔细的。

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汉唐等年级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着,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

‘Come,your reference,’ said the stone for Vanitas had been correct in assuming that it could speak)‘must you be so obtuse? All the romances ever written have an artificial period setting-Han or Tang for the most part,refusing to make use of that stale old convention and telling my Story of the Stone exactly as it occurred,it seems to me that,far from depriving it of anything,I have given it a freshness those other books do not have.’

在谈及到石头可以说话时,霍克思在括号里增加了这样的解释:"空空道人原已说过石兄是可以说话的。" Vanitas had been correct in assuming that it could speak.这样增译是为了让目的语不会误认为这是一个寓言式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袁劲柳.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与翻译技巧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

[2]何亚红.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分析[J].现代交际,2014,12.

[3]汪榕培,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曹明伦.英汉翻译二十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5]庄绎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7]张南峰.中西译学批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沈苏儒.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作者简介

陈亮(1990-),男,安徽淮南人,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

猜你喜欢

走出去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