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藏族传统聚落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1-10-30罗瑞倩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传统民居藏族

摘要:本文主要以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中木拉乡麻依村为例,对四川藏族传统聚落的形态、分布以及传承保护进行了研究。希望在传统聚落的保护与传承上,能够在保留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造,以此来适应当代“全域旅游”的政策。

关键词:藏族;传统民居;传承及保护

一、四川藏族传统聚落概况

四川省的藏族主要分布于四川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东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雅安市,南接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西沿金沙江与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市相邻,北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接壤;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北部与青海、甘肃省相邻。

二、四川藏族传统聚落——以甘孜理塘县中木拉乡麻依村为例

(1)地理位置

麻依村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中木拉乡,东经100°38',北纬29°37'。麻依村在002乡道旁,村民交通便利。村落西接乃沙村,东南方向有黄烟村。中木拉乡政府驻地八洛村,海拔3680米,与县政府驻地交通距离69公里。详见图2-1。

(2)自然条件

①气候

麻依村的气候属高山寒带气候,年均降水量660毫米,年均气温4.5℃,无霜期90天。

②地貌

麻依村有部分高山,也有平原耕地,中间流淌着无量河,土地肥沃,地势较为平坦。

③地质

麻依村土地资源呈垂直分布,由低到高依次分布着耕地,林地,草地。

④水文

麻依村有神山日拉神山,有无量河流经村境。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资源总量约36万立方米。麻依村有溪流从山上流下,沿村落流过。

⑤土壤

该村的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土壤通透性好,利于作物吸收水分和有机质。

⑥植被

麻依村植被与其他村落所差无几,主要为沙棘,主要牧草品种有高山嵩草、四川嵩草等,主要森林树种有和苞冷杉、白皮云杉、康定云杉、柏木、柳树、沙棘、高山栎、桦树、高山松等。

⑦动物

麻依村有少量的野生动物生态资源,一级保护动物有林麝、藏羚、野牦牛、二级保护动物有岩羊、盘羊、苍鹰、雀鹰、马鸡。

⑧主要灾害

麻依村因村庄靠近山体,遇极端天气时会出现泥石流、洪灾等灾害。

⑨文物古迹

麻依村现有2户藏房,距今已有70多年历史。藏房属于土木结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藏房墙体是用湿度适宜的普通泥巴通过夯筑而成,一般使用年限可达上百年。墙体外侧呈内斜状,内侧垂直,房屋整体为室内木柱密架,柱头越多房子越大。房屋整体为梯形,墙体平整光滑,每年传召节前一月左右,用一种乡城山上特有的阿戈土拌水搅成白色土浆,盛于茶壶等器具里,从墙头慢慢浇下,直到土墙变白。这不仅使墙体美观、防雨,更主要的是祈求吉祥、幸福。传说每浇注一次,就相当于点上一千盏酥油灯,诵一千道平安经。

(3)选址格局

①防御角度

麻依村地处山体缓坡处,易守难攻,可以确保本族安全;

②农业生产角度

麻依村选址地位于半山腰缓坡处,空间较为开阔,有够本村落居民农业生产的农地。村落周边周边植被丰茂,雨量充沛,农作物易于生长。本村可种植萝卜、土豆、小麦等农作物。

③生活角度

有溪流流经村落,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麻依村交通通达,人们可从事运输、贸易等项活动,为当地居民除开农事劳作之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物资来源。

④村落格局

整个村子的民居呈组团状分布在平原缓坡上,房前屋后种植大面积的青稞。村落周围环境与聚落组团形状优美,视野开阔,有与世隔绝之感。村民们在建筑选址上因势利导,房屋尽量建设在农地边角,把大块的农地留作农耕。该村落横向有一条主干道连接村庄,各户之间又有多个小干道相连。民居建筑呈组团式分布,位于平原缓坡上。

三、关于四川藏族传统聚落保护与传承的研究

(1)传统聚落保护的必要性

传统聚落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然而近年来,在当地居民主动发展和外来城市思想的侵入,传统聚落风貌的保护成了很大的挑战。对一些确有完整的风貌、代表某一历史时期的典型风貌特征、代表农牧社会传统技艺、艺术的典型性的聚落,对具有历史认知、情感寄托、审美欣赏等很高价值的聚落,应采取适当保护和更新,以保存历史文明的遗存,并使人了解、认识、发扬其价值。

(2)传统聚落的旅游转型

川西藏族传统聚落作为一种藏族劳动人民创造的文明,作为藏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其财富应为民众所共享。在对藏族传统聚落文化的保护与尊重的同时,对其的旅游开发正是对藏民族聚落和居住文化的弘扬发展。将民族地域优势转化成为产业优势,不仅能够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又能通过传播文化精神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和品位,还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传统聚落的适当改造

川西最大的問题有两个:经济落后以及交通不便,很多地区还处于温饱线上,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不存在大量新建的可能,大量新建不符合川西的实际。因此,现阶段的改造、更新和逐步过渡是解决和改善居住条件最有效、最实用的方法。改造有利于改善农牧民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同时满足农牧民实际经济承受能力。它具有很强的可实施性,可以在短期内改善和解决居住生活的基本问题。

①就地取材

就地改建,正是从经济角度出发,切实考虑农户的实际经济状况而实施的改建工程。针对川西地区普遍经济条件困难,就地改建可采取部分改建,部分保留的原则。如对民居的承重结构可拆旧建新,用混凝土等耐久性建筑材料。维护材料就地取材,如就地取砂石制作水泥砖,或利用川西生土,加入一定的增强剂,提高其耐久性和坚固性,制成土坯砖等。

②旧物利用

住宅房屋结构拆除重建,已拆除的旧建筑木材可由重建工程公司折价回收,加工后出售,这可以为农民节省建造房屋的成本。通过旧木材的折扣、政府补贴、旧建筑材料的使用,农民经济压力减少了很多。

③农民和政府共同出资

根据川西情况来看,改善人居环境走逐步过渡的道路是切实可行的。川西地区的改造重点应该主要放在基础设施和民居改造上。实施初期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以农民资金相辅。待其经济情况改善后,再由乡政府统一改造建设。逐步过渡,有利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两者的协调,符合两者的相互作用规律,对未来城镇的健康发展,将奠定良好的基础。

④公众参与

在改建中,注意结合地区情况,争取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广大乡民互助、参与改造建设,及改建工程公司认真负责、“保本微利”的原则等,都是改建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季云龙.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装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2]张燕.四川阿坝州色尔古藏寨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3]安玉源.传统聚落的演变·聚落传统的传承[D].清华大学,2004.

[4]张燕.四川阿坝州色尔古藏寨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5]关瑞明,张帼卿.中国传统聚落的特征及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传承与发展[J].华中建筑,2018,36(04):117-119.

作者简介

罗瑞倩,女,汉族,四川省内江市,成都理工大学风景园林硕士,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猜你喜欢

传统民居藏族
The Light Inside
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演变》《藏族少女》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关中传统民居屋顶装饰艺术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为了失去
一位藏族老阿妈和五星红旗
扎西次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