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职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主要职业素养及其培养

2021-10-30苏小林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医药卫生同情心责任心

苏小林

摘要:根据高职院校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毕业后需要面对的职业对象和职业环境,需要学生具有责任心、同情心、观察能力、情绪稳定性和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才能在职业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医药卫生类专业;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的医药卫生类学生经过系统学习后,具备了比较完备的医药卫生理论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临床操作经验,但是面对患者还是会有一些担心和紧张,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着重培养其必要的职业素养。通过在医院走访调研和查阅文献,发现医药卫生类学生比较重要的职业素养包括责任心、同情心、情绪稳定性、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

(一)责任心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人们对医护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起关键作用的情感因素是责任心,“学会负责”已成为衡量21世纪所有人才的重要标志。爱祖国、爱人民,保护环境等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一切优良品质,都将从这里生发出来。2020年初,我国武汉出现冠状病毒疫情,全国各地的医生主动报名驰援武汉,都体现了医护人员强烈的责任心。

责任心有三个维度构成,即责任认识,责任感和责任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说,医生或护士的责任心、爱心和亲和力与其工作的技能同等重要。病人来到医院后的心情往往是焦虑的,敏感的。他们需要医生护士对病人有一种关爱的态度和情感表露,常表现为: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平易近人,使人感到舒服、温暖。

责任心的培养可以通过责任感教育来提高医药卫生类学生对职业责任心的认知,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到首位,责任行为可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培养,每个医护人员都要按照标准化的流程进行工作,不能有疏漏,同时对责任心良好的医护人员进行表彰,树立好榜样,逐渐培养医护人员的良好责任心。

(二)同情心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这样说过,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所以同情心对于医护人员的意义非同一般,是医护人员职业素质的基础,也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一个具有同情心的人才能给其他人带来关心和友爱,快乐与成功。同情心只有通过教育培养才能形成,父母和学校应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让孩子看到人性中的善良与关爱,认识到人性的光辉会让这个世界美丽起来,并产生伟大的精神力量。医护人员在从事本职业的过程中,对病人的痛苦和不幸如果不能够体会,那么就不会在实际工作中真心的关心病人,体谅病人,全心全意的为病人服务。

同情心的培养方法有榜样示范法、角色扮演和移情训练法,其中榜样示范法可以通过父母、同伴和文学作品中的优秀榜样对学生进行熏陶。角色游戏的本质在于扮演某个角色,而不是自己。通过角色游戏,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多种角色,体验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从而脱离自我这一个体。可以让学生扮演需要展示同情心的角色,另一个同学扮演需要帮助的角色。这样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同情心,又可以教会大学生怎样在不同场合以恰当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同情心。

(三)情绪稳定性

按照情绪稳定性来划分,人的情绪模式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情绪稳定型和情绪不稳定型。情绪稳定型的人其情绪强度低,情绪状态始终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不走极端;而情绪不稳定型的人其情绪强度大,情绪状态忽高忽低,喜怒无常,难以捉摸。大学生情绪是否稳定,不仅影响其学习状态与效果,而且影响其日常行为的稳定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对于医护类学生来讲,稳定的情绪状态不但可以影响自己的工作状态,而且可以感染到自己的病人,病人在医院看病或者住院,本来心情就比较低沉或者说比较痛苦,担心自己的病情会恶化或者担心自己的治疗效果,如果医护人员在为病人服务的过程中不能保持稳定的情绪,病人势必以为自己的病已经没有治好的希望了,或者使病人担心受怕。

情绪稳定性的培养可以使用转移注意力法、认知改变法和自我暗示法等。

(四)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认知活动。及时、准确地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是医护人员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技能。

在护理工作中,病人的病情是经常变化的,随着危急重病救治率的提高,对病人观察抢救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护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护理技能,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还要有准确、快速的病情观察判断和处理能力。在临床实习中,护生往往偏重于护理技能的学习,而轻视病情观察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进行护理技能训练的同时,应该引导培养护生的观察能力。

在培养观察能力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在一起制定护理计划时鼓励医护学生简述观察到的病人的病情,并对其简述给予适当的鼓励。老师对医疗护理学生没有观察到的细节可予以补充或进行启发式提问。在训练过程中,给护生讲明书本知识和病人具体病情的差别,要求护生必须进行认真的、连续的、动态的观察。认真观察病人的每个动作、姿势、体位,耐心倾听其诉说,通过与其沟通掌握其心理变化。对典型病例的症状体征以及可能出现的病情突变予以详细讲解,达到带着兴趣接受训练。

(五)沟通能力

人际沟通的能力指一个人与他人有效地进行沟通信息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其中,恰如其分和沟通效益是人们判断沟通能力的基本尺度。整体护理活动的实践表明.护士需要70%的时间用于与他人沟通,剩下30%左右的时间用于分析问题和处理相关事务。

临床医疗护理的实践活动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护患之间的沟通及相互作用是产生护患关系的基础及必要过程。同时这种人际沟通还包括治疗性沟通,治疗性沟通是指医患之间、护理人员之间、护理人员与医生以及其他医务人员之间,围绕病人的治疗问题进行的信息传递和理解。另一项对我国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查结果也显示,11所医学院校护理系的教师中,有83.12%的教师认为沟通能力是护理教育中最基本的专业教育目标之一,是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社会的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医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重视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医学职业人格培養,使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保护人民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J].张翠.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 (02)

[2]高职医护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研究[J].吴佳.现代职业教育. 2019年27期

[3]医学生职业素养现状、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J].王丽、刘赛特.黑河教育.2020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医药卫生同情心责任心
责任品格培养
机器人让人们更具同情心
广西医药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在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揭牌成立
小精怪阿良的同情心
北京市高职生责任心年级差异分析
伴侣责任心强,工作更出色
中国医改大事记
破坏责任心的5种领导角色
50岁女性最有同情心
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