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道德培育方面的思考

2021-10-30何意浩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德育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沉淀而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风格和特点,内容丰富,影响深远;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从产生到如今的发展也只有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因此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内容、目标、任务、方法途径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政教育的中心环节,推进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也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重要保障。

关键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优秀传统文化;正确三观;德育

一、优秀文化和素养的传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作用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求受教育者要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基本的文化素养。首先,西方世界与东方世界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经济形态和历史文化,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思想体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注重研究的是人本身及其与外界的联系,而不同于西方哲学中所注重的客观世界和理性。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特点,所以这也就决定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重要的促进和补充作用。

(一)思政教育对于基本道德素质的要求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高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要想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首先要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政治意识,这样才能达到百年育人的教育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沃壤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的发展,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激荡中获得发展的文化动力。传统文化保证同一群体文化特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冯友兰指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它也是将来中国新文化的一个来源,这不仅是过去的终点,也是将来的起点”。正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文化动力,首先是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再创造。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而高尚民族精神,不仅包括党的崇高理想信念、优良传统,还包括几千年中华文化形成的优秀美德。因此,思政教育的发展具有优秀的时代内涵,而这与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品质的传承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育人意识在现代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育人意识的内涵

育人二字中的育,即教育、培养;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即为育人。而育人的目的则是使受教育对象能全面发展,使其成长为社会需要的身心健康的人。

(二)教育者在育人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教师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主力军,思政课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其实父母、监护人才是育人路上的第一任教师。但由于个人家庭情况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导致学生在受到的教育方面存在差异,通俗来说就是人格品质与道德素养存在差异。互联网时代以来出现的个别社会案例以及当今时代西方国家文化对年轻群体造成的冲击,都是对此问题最有力的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给全国大众,特别是年轻群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丰富的资源以及有力的政策环境,来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但对于教育者来说依然有不小的压力。作为教育主体,当代教育者们不仅要满足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发展需求,还要努力让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及文化素质都得到良好的培育,这是教育者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职责。

(三)包括德育教育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的影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其自身的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特点,决定了它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许多理论来源的直接源头和基础。例如,比如孟子倡导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诸掌”的思想,以此提出“人性本善的理论”。而这又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本质理论”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雏形。以上论点要求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必须考虑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各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三、优秀德育教育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德育教育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目标的影响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以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中我们可以明白,无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是思政教育的目标,都离不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十分深刻的影响,。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中“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这些在我国传统思想中都曾经有过具体的表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以及“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中国传统文化有它丰富而沉重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有他博大精深的文化品味,这些都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所没有的,因此对于现代思政教育只有将传统文化精华不断吸收汲取,才能与时俱进,才能符合現代社会发展需要。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方法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通俗来讲就是说,管理者依据一定的方式把被管理者培训成为自己所需要的社会人;所以只要有国家或类似国家的政治组织出现,思想政治教育也会紧随其后而出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伴随着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发展而发展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在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演化、继承和发展的,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必定会受到影响。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转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从原来的理论灌输、实践锻炼、示范、运动与整风的单调古板的方法向质询疏导、激励和审美的方法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理念也从原来以效果为重点转变为现在的以人为本为重点,从原来的以结果为重点转变为以过程为重点,从原来的单一的教育方式转变为多样化的教育实施方法,从原来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单向的灌输转变为双向疏导方式。以上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途径的改变与完善,深深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

(三)中国优秀德育文化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体制队伍建设的影响

传统的德育文化中所蕴涵的“为政以德”、“以得所欲”、“各劝其业,乐其表,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民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等,这些领导与管理的经典思想都在今天的各行各业的领导与管理体制中有着非常深刻和长远的反映。而当今时代下新的领导与管理体制也是在原有的优秀传统思想基础上加以改进,赋予时代特色后发展而成的。

由于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者的职业素养也有更高的要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思想素养、道德素养、作风素养三种基本素养,每一种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滋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报国之心,死而后已”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素养更加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兼相爱、交相利”、“恭敬之心,礼也”、“养心莫善于诚”等中国优秀德育文化中所蕴含的个人道德情操的思想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者所不可或缺的,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者道德素養中的精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食之以时,用之以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成远功”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的君子正人的作风要求,而在当今时代,也是对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最为基本的要求。总之,以上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各种政治、道德、作风素养是我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者所必须的基本职业素质的基石与根本;如果对这些优秀的德育素养予以抛弃,就无从谈起加强建设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同时,受教育者的德育素养也将成为空话,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变得毫无意义。

四、推进思政教育工作中德育文化培养的举措

(一)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的有效对接,拓宽德育教育渠道

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渠道作用,将德育贯穿于教育的始终,确保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调动学生进行更加主动的积极学习,通过加强课堂管理、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实践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考核方式中纳入实践学习成果环节,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规范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确保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现;另一方面应更深层次的发掘学生专业课中的隐性德育教育元素,并将思政元素恰当地融入专业课的教学设计中,拓宽思政教育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渠道,以点滴的影响唤醒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端正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态度,增加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熟悉感、契合度,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德育培养的有效对接,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性。

(二)加强教育者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提升育人意识

综合提高教育者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提升育人质量,推进思政建设工作的关键。首先强化育才先育人的教育理念,树立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帮助教师深刻认识到教书是方式,育人才是根本,准确把握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一方面鼓励教师不再只是做教书匠而是做具有人文情怀、教导学生则才兼备的引路人,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和全面的课下培养,实现专业培养与道德培养相统一,更好地发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育人效果,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另一方面,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重视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感知能力、情感认知的影响,通过组织培训、开展调研、集中学习等方式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意识,从而确保教师可以以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三)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育人能力

在提升教师德育意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教师开展只教育课程设计的积极性,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人才培养计划应结合学生的发展与价值的关怀,挖掘课程存在的潜在德育教育价值,鼓励教师将显性育人与隐性育人模式相结合,通过邀请专业思政教育者对专业课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内涵实质、了解课程思政建设方式、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积累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并结合专业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作,提升育人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组建跨院系、跨专业的教学团队。各自发挥教学特长,由思政理论课教师指导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政教育设计,使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恰当地融为一体,以更贴近学生的方式提高接受率,扩大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学效果,真正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者的有机统一。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要求各高校应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每一位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同时,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仅要多加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业务能力,同时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大责任,加强对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我国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着力点研究——兼论美国高校隐性政治教育的启示[J].陈冲,汪海涵.当代教育科学.2019(09)

[2]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析[J].朱广琴.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

[3]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J].牛宇飞,赵少慧,贺玉娇.西部素质教育.2019(20)

[4]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M].河海大学出版社,孙其昂主编,2004

[5]“课程思政”背景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J].张志元,齐芳.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09)

[6]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王学俭,石岩.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

[7]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一[J].刘妍,马晓英,刘坚,魏锐,马利红,徐冠兴,康翠萍,甘秋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02)

[8]“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唯物史观意蕴[J].方世南.北方论丛.2019(06)

作者简介

何意浩,男,汉族,甘肃省兰州市,兰州财经大学硕士生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