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

2021-10-30王旭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国家治理马克思

摘要: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对国家的发展、职能以及消亡等基本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国家的基本性质。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论的继承和发展并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的经验,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就。

关键词:马克思;国家理论;习近平;国家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总结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建设历史实践的经验基础上,立足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起点,新阶段,开启了治国理政的新征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内容

1.国家的起源与本质

马克思将市民社会和国家相比较来说明国家的性质。“国家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各个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是该时代的整个市民社会获得集中表现的行式。”[1]马克思说明了国家的本质。也就是说,国家以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为基础,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市民社会与国家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和国家的解释是基于对黑格尔思想的批判性概括而形成的。黑格尔相信家庭和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中介而发挥作用。个人一旦离开家庭,就会进入市民社会。国家是最高的形态,所以个人必须服从国家。“国家是自为的神经系统,但它只有在两个环节,即家庭和市民社会,都在它内部得到发展时,才是有生气的。”[2]因此,国家对市民社会具有决定作用。马克思根据黑格尔提出的市民社会的两个原则,通过继承和发展对市民社会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他相信公民社会中的个人是基于对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依赖,是基于实体之上的,通过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产生联系,成为社会的一员。国家产生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市民的生产方式表现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以就有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3.国家职能与异化

马克思认为,国家职能“既包含一切社会的性质所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又包含由各种特殊的因政府与人民大众互相对立而起的职能”。[3]因此他认为国家职能主要包括:社会管理职能和政治统治的职能,政治统治职能主要是为了压制反抗,通过暴力手段来实现的,社会管理职能则是通过管理和服务来表现的。国家的异化主要有三个方面,那就是神秘性、垄断性以及国家权力监督的缺失。

4.国家消亡

马克思相信国家的消亡是不可避免的,但国家的消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是需要长期的社会变革的,这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过程。在马克思看来国家消亡首先要消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然后再逐步消除階级,接着实现社会主义,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直到最终完全的消灭国家。

(二)国家属性的二重性

国家的二重性指的是国家的阶级性和社会性,国家既要通过阶级统治职能进行压迫和维护自身利益,又要保持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稳定,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阶级性与社会性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阶级性是一个国家的本质表现,而社会性是它的重要前提。国家是由阶级划分而产生的,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国家的意志,要想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就必须对社会生活进行维护,所以社会公共职能必须要履行。因此,国家的二重性是必不可缺的。

综上可以看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无产阶级要解放,就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无产阶级掌握权力之后,要把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当成最终目标,并通过制度来保障人民权利和规范约束自身行为,要正确合理的实施国家政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为在社会各领域等方面创造良好环境,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做打下良好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不仅促进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还为中国国家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继承发展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历史经验的继承,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是一套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发展稳定而强劲,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国在经济发展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不完善,如何扩大内需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的问题等,这些都是目前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文化上建设上,随着全球化进程加深,国外多元化思潮不断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的扰乱民心,否定我国取得的进步,所以提高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党的建设方面,我国始终坚持制度建党与思想建党有机结合,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开拓了党风建设的新局面。但也面临着危险与考验。如何化解这些考验与危险也是目前我党急需解决的难题。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核心,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并突出强调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第一,坚持人民的统治地位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4]国家的主人是人民,坚持人民的民主专政,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贯穿于整个治国理政实践的之中。首先,人民群众始终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必须将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实到各项政策制度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其次,民众的获得感不仅是改革的目标,也是检验改革有效性的标准。改革的方案要惠及更多的民众。可以说,把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从本质上说,这就是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

第二,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体决定的。习近平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5]习近平对中国政治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经验进行深刻概括,并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现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制度,也是支撑中国治国理政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习近平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6]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才能建立政权,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同样,治国理政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习近平全面的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锋作用,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的自我建设的观点:第一要坚定每一位中国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用共产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在两个百年目标中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其次要落实选人标准,坚持品德和才能两手抓,设立好干部标准,建设优质的干部队伍。最后还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第二,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党的宗旨决定的。这就要求无论任何时候,人民群众的利益都是首位的。在治国理政中,习近平强调党员要认真处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位置,要牢记使命,不断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国谋发展。此外,还要大力发挥干部的领导示范作用,勇于担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引导人民的生活行为,让每一个人民参与到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发挥出人民主体的作用。

(三)遵循治国理政的"三大规律"

十八大后,习近平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认识。

第一,治国理政必须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习近平加深了治国理政中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理解。首先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深对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理解。此外,还要加深对党的制度和纪律建设的理解,加深对共产党执政方法的认识。最后,还要倡导党风廉政的建设,加强对反腐败活动的开展,提高对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宗旨的理解。

第二,治国理政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我们遵循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立场作为基本立场。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习近平深刻指出,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目标。我们要继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第三,治国理政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7]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习近平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提出国际秩序新原则和人类社会关系新愿景。并指出,当今世界,全球化不断加深,世界各国联系不断紧密。他的新理论向世界传递了人类文明的新趋势,勾画新世纪人类关系的理想状态。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想与实践,实现了实践、理论、制度、文化和各方各面的創新,是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将一些实践方式和基本理论知识同中国改革建设相结合,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继承发展,也是对我国治国方略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9.

[2]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6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32.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 10-28.

[5]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文献选编(四)[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764.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 10-28.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7.

作者简介

王旭(1996),女,汉族,黑龙江省虎林市,硕士,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出版业发展理念与目标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