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党员干部正确政绩观的因素分析

2021-10-30王凤环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政绩观政绩官僚主义

摘要:大多数党员干部勤政为民,但少数人不作为、乱作为或者以权谋私;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是主流,但在一些行政执法部门也出现很多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严重损害政府形象、甚至浪费人力和财力。影响党员干部正确政绩观的形成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某些人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低下,二是国际和国内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影响,三是制度因素尤其是政绩考核体制的不健全。另外,加强党员干部正确政绩观教育也至关重要:自身修养的提升和制度有效保障相结合才有利于培养真正为百姓做事、深入民心的党员干部。

一、部分党员干部政绩观存在的误区及不良影响

习近平2020年在山西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可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疑是党员干部应该遵守并执行的正确政绩观,大多数干部遵循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古训,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地为群众利益默默地奉献,“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干部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他们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在人民心目中树立一座人民公仆的丰碑;但是,部分干部却恰恰相反,台上高谈阔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私下却整日盘算谋取私利、升官发财,他们也有一套自己的政绩观:善于在上级面前投其所好并喜欢做“形象工程”,沽名钓誉,一切为自己仕途升迁做准备,不屑与群众打交道、不愿为群众解决难题,奉行“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歪理,这样的官员往往只对自己的上级负责、置人民群众利益于不顾。扭曲的政绩观危害无穷:第一,导致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盛行,助长官员的投机心理和弄虚作假的行为,出现“不行为”和“乱作为”的现象。第二,严重损坏党群关系、为政府形象抹黑、败坏社会风气,甚至导致政府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形成执政危机。第三,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连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豆腐渣”工程与假冒伪劣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与个别党员干部的错误政绩观有很大关系。

二、影响党员干部正确政绩观的三个重要因素

第一,道德因素。目前,我们党员干部的道德素质总体上值得称道,但毋庸置疑,个别人也存在道德素质低下、党性不强、理想信念动摇、脱离群众等问题。部分党员信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封建腐朽落后的官本位信条,一旦身居要职便任人唯亲、把组织原则和人民利益抛到九霄云外。做官先做人,为政先修德,古人尚且懂得为官之道。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在道德问题上,党员干部无疑应该比普通群众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应该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德者,国家之基也”“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重视党员干部的道德自律、培育“立身做人、立德做官”的政治理念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培养良好的“官德”需要重视党员干部的道德领导力的模范带头作用。董仲舒说:“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我们考核官员应该把“官德”放在首位,而不能单纯依靠“政绩一白遮百丑”的片面考核原则,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爱国守信、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厚德”精神,必须做勤政为民甘于奉献的表率,必须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

第二,环境因素。政绩观体现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与价值追求,但是政绩观是否正确往往与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近几年,我党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实行“三严三实”,树立优秀党员形象,加大執政为民的宣传力度,因此,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作用下,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遵守党纪国法,在工作中做到权为民所用,但是,部分干部的政绩观却依然扭曲,这主要是由以下不利环境造成。就国际因素而言,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利益最大化原则被部分党员干部错误地理解为利用自己的职权最大程度地为自己谋私利,从而走上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逐渐沉沦的不归路;就国内因素而言,由于法律建设中的立法相对滞后,群众监督力量不足等原因,一部分党员经不住“糖衣炮弹”的诱惑,在金钱、权势、美色、名利等面前“缴械投降”,少数党员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环境与人相互作用,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清除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第一,明确党员干部政治利益最大化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是为人民着想而非谋私利。共产党员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追求人民利益最大化,帮助群众提高政治地位和生活水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受人民监督,而非随心所欲为我所用。第二,弥补民主法制建设的漏洞。许多以权谋私、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党员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的原因主要是党员与普通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和相关监督法规不健全,存在某些违纪党员规避监督甚至打击报复监督者和群众不会、不愿、不敢监督等现象,因此,加强民主法制意识、完善立法、畅通民主监督渠道、保证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和效能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第三,制度因素。习近平强调,要通过清晰的制度导向,“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套路’中解脱出来,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1]。可见,部分干部存在不作为问题:追求面子工程、做事形式主义、本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套路报喜不报忧,奉承讨好上级,不求无功、但求无过,重显绩、轻实效……,这些种种不良做法自然会影响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民生的改善,它需要完善政绩考评机制,重视群众评判和社会反映。政绩考评往往是官员职务升迁的风向标,它关系到能否调动干部做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全面评价政绩就需要“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2]。政绩的评价做到客观公正需要坚持多维度、广视角原则,但很多机关过于倚重各级党委及其相关部门的评价,淡化群众发言权和社会监管,这样就容易造成巴结上级、忽略百姓呼声的不正之风,使群众路线形同虚设,也往往使一些政绩考评走过场,使政绩评判有失公允,显然,这不利于官员形成正确政绩观。

党员干部正确政绩观的形成需要加强官德修养、净化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完善干部政绩考评机制。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正确政绩观的教育,突出强调共产党人正确的政绩观就是求真务实地为人民做事,正如习近平强调:“形成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的有效机制,使那些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的干部,不仅不吃亏,而且受到鼓励、褒奖、重用。”[3]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2021年1月15日

[2]《习近平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选》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74页

[3]《习近平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选编》,第99页

作者简介

王凤环,女,1970年生,沈阳大学副教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业

基金项目

2021年沈阳市社科联课题“关于提升我市基层党员队伍质量的对策研究SYSK2021-02-07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政绩观政绩官僚主义
让政绩考核跟着民声走
毛泽东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周恩来:官僚主义是一种病症
中纪委发布一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画像
反对官僚主义永远在路上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政绩”何以成“政债”?
政绩看“观”不看“官”
假政绩也是一种腐败
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