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0-2019国内教育叙事研究

2021-10-30韩喜春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

韩喜春

摘要:以CNKI平台2000~2019年间收录的国内教育叙事相关文献为采集数据,采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提供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图谱和战略坐标统计工具,等检测等方法,明确国内教育叙事的知识框架,并进行梳理演化路径,探索研究热点,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教育叙事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框架日趋成熟,显示出跨学科的交叉性,和较明细的未来学科研究发展走向。研究主题体现在:教育叙事研究、叙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故事、教师、民间文学等领域,并显示出这几个主题的交替演进趋势。

关键词:教育叙事;知网;文献计量;战略坐标

引言

叙事作为一种关照人类生存经验的传播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为故事本身就是人类生存经验的集中,有着天然的扩展空间,便于引入到其它学科领域。叙事是探索人类经验现象的一条途径、叙事体研究适用于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教育叙事是以叙事,也就是讲故事的方式,表达教育过程中各种主题的解释和理解。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是聚焦于教师或者学生的个体日常生活的一个日常片段,去分析这个片段中以各个生活场景所包含的框架经验,并对个体进行经验建构和场景解释。在教育叙事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就是学校、课堂,于是,教育叙事的主阵地就是学校。基于学校的各个场景,包括课堂教学的各种细微环节的研究,本文从文献计量的角度,梳理了本世纪开始的20年教育叙事在中国的发展,以期为教育叙事学术研究做出参考性解释。

从一门学科的已有成就,通过数据研究可以推测出它的未来走势。这本身就是对本学科的总结,也是一种本学科发展和预测。这是学科脱离发展中的盲目的一种必要手段,就是从学科发展历史形成学科自我意识,对自身从初始萌芽、建构成型、发展壮大的过程,及其通过反思得出的经验教训和规律认识得越深刻,就越能够看到学科的发展全貌,从而,更有可能找出未来趋向。因为只有“当科学对自身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发展机制及内部结构作了认真的反思、形成明晰而准确的自我意识时,便于本学科朝向它自然生长的方向继续发展。我们的这样的辨析中也更容易激发出对学科发展的掌控感,减少盲目性错误,以便少走弯路,更快地进入学科发展的快车道。“学科建构的过程是学科非常宝贵的发展史资料,能够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形成学科发展的共识,则大大促进了学科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梳理和分析则是有效手段,能够形成共识,促使学科尽快走向成熟。

一、研究方法和指标构建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对教育叙事领域CNKI来源期刊论文进行建构路径分析,计量工具CiteSpace自带的知识图谱视觉化功能中的共词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战略坐标的六个维度,试图呈现出近20年间教育叙事在中国的发展态势。共词分析法可以显示文献关键词间的共现关系的强度。聚类分析法主要可以根据关键词间的共现强度,把共现强度相似的2-10个成员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聚类,或者叫类团。以关注度为横轴,密度为纵轴的平面聚类空间形成聚类的战略坐标。根据4个象限中各聚类或者类团的象限布局,可以大体描述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数据统计

根据研究对象为国内教育叙事领域,选择CNKI中国知网中文基础科学数据库、哲学与人文科学数据库、社会科学I辑和社会科学II辑数据库,以四个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作为数据来源,以关键词或篇名为“教育叙事”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20年3月11日。检索条件為发表时间从2000-1-1到2019-12-31;关键词为教育叙事or主题=教育叙事(精确匹配)。搜索到的文献从2000年开始到2019年20年的时间里共计有文献1113条。第一篇能在中国知网检索到的叙事理论的论文是刘良华在发表在《现代教育论丛》2002年第四期的《论教育“叙事研究”》。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国内的教育界开始把目光投向西方叙事理论。引入教育叙事的研究工具,有了新的教学研究视角。从此,国内对叙事教学的研究不断发展,为教学模式和研究方法开辟了新的路径。2014年Routledge出版的二语习得研究系列丛书之一《语言教学和学习研究中的叙事探究》,介绍了基于收集资料和数据的分析方法,对叙事研究融于叙事教学的研究进行的尝试。90年代,以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为应用形式的教育叙事研究被引入国内,很快成为描述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工具。真正将叙事学研究理论应用到对学生学习的过程研究只是近两年来才有的,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将叙事教学与英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相结合的一些实证研究。

从图1可以看到,本世纪最开始的三年,教育叙事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关注和研究者甚微,至2004年开始上扬,表明逐渐吸引了一些学者的关注,2006-2010年之间,华东师范大学的丁钢教授向中小学教师推广教育叙事的研究方法,使得这一阶段的发文量达到高峰期的5年,年均发表量约94篇,期中2009年的97篇为波峰。但2010年之后回落,但依然维持在年均50篇这样一个较高的水平。

三、共词分析

本研究主要用到了共词分析法。在数据清洁后的期刊文献中选取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见表1列表。这里给出了共现频次排名前20的关键词。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高频关键词主要是教育叙事的内涵和研究的主、客体对象,在这些视角下对其进行具体细化。教育叙事是搜索关键词,位居榜首无可厚非。教育叙事研究位于高频关键词第2位,是因为教育叙事本身从美国引进指出就带着深深的研究烙印。它是在学校或者与学校相关的场域教师们进行的行为研究,所以基因里带着研究二字。因而当今学者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用教育叙事对各个主客体对象进行研究建构。排名第3的是叙事研究,它是的教育叙事研究的上位范畴,叙事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的不同在于,它重视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故事”,以及这些故事内在的情节和发生的场景。他重视把人物放置到具体的场景中,而不以抽象的概念和数据符号隐藏这些人物和场景。排名第4的教师专业发展,这是因为教育叙事引入时,为了教师的个人成长,这也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丁钢教授对这种研究方式加以推广的初衷。排名第5、7、9的是故事、民间文学、叙事,因为教育叙事研究非常接近传统意义上的的人类学研究方式,人们往往通过故事研究人类学,故事这个词就自然而然排位居高了。

其他排名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教师”,都是因为教育叙事研究这来源于传统人类学研究方式。在这种研究中,中小学教师要么以口头的形式记录自己的课堂教学,要么回答或者吐露自己的教学经历,并不以书面的方式叙述教育经历,而受到中小学老师的广泛研究关注。以这种“人类学叙事”方式,展示了和记录了对话者之间相互“叙述”、相互“聆听”的过程。这些音频的记录者包括教育场景里的学生、家长、老师,还有学校的管理人员,当然还有档案室的档案、教学楼,以及教学楼上的校训标语,以及学校的整体建筑风格、墙壁结构、走廊文化、操场等等这些一代代传承积淀的“学校文化”。这种来自空间建筑物的记录和文化是无声的。而教师做的“学生档案”、学生的“反思”、“周记”和“作业本”,以及学校的各项规则制度、机构组织、批评或表扬的文件等这些记录教学活动印迹的实物。

四、文献的分类排序特征

利用CiteSpace的共词分析法对作者和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可以显示发文量居前的作者与机构,并对作者和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解读。

(一)高产作者

高产作者中,德州学院和高邮市教育局的钟铧、徐晓思以10篇位列第一、二;陕西师范大学的罗增儒和重庆电化教育馆的杨宏则分别以8篇和6篇的发文量紧随其后。高产作家具体发文量见表2。

从表二里的前十高频关键词中出现了两个人名,分别是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黎加厚教授在2004年10月发表在《中国电化教育》的《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被引量达到235篇成为教育叙事研究领域的圣经之作。黎加厚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有着众多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教育、教师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头衔,例如,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他长期以来耕耘在教师培训的第一现场,总是在这方面最快捕捉到教育技术的前沿发展,并将最新成果与中国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行着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切实应用与创新,广受一线教师们的欢迎与喜爱。他认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教育技术培训要给予学习者美的设计,传递美的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创造力,创造生成性教学的课堂,把教育技术有效转化为学习者自身的专业素质,并将之融入自己的未来课堂去创新教学,最终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發展。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首次把教育叙事引进国内,他认为当今中国的教育界需要将研究对象对准各个具体的教育场景中的各种人和事,只有为人数最多的中小学教师、学生提供一种能让他们参与进来的生活化的语言记录形式,然后再付诸实践。鉴于以上的构想,在一些中小学借助教育叙事的研究手法开展了提升教师自我发展的活动。丁钢认为,人类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动人曲折的叙事史,人类不仅赖故事而生,而且是故事的创造者和编写者。写得好的故事恰好总结了经历和经验,成为人类经验总和的表述。同时,它们又是理论,因为阅读一个个故事对经历者和读者都产生了深远的教育意义。刘万海总结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集中在6个层面:文化内涵研究、性质与特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策略研究、外部支持条件研究、内部机制研究。其中文化内涵研究应体现教师群体学习成长过程文化的建构和发展,应体现教师群体成长过程的精神状态和方法行动,应体现教师群体内部合作共赢的学习氛围的营造,应体现教师群体自主学习行动的自发性。丁钢还引用了张敏论述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更注重可评估、可操作的维度去规范教师的产出内容,例如,可以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所教学科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增进自身素质的各类知识,包括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技能、管理技能、沟通技能、科研方法、实践经验等。刘艳萍等特别强调了教师学习态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因为,教师对学习活动的基本看法及其在学习活动中的言行表现,其实反映了一种内部状态,它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教师的学习成效首先取决于他本身的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积极学习的内驱力非常重要,因为强大的内驱力可以使学习效果达到最大。黎加厚认为,教育叙事相对于传统的科学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范式。它更强调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者地位,让教师和学生述说自己的故事并通过故事来呈现教育情境下的教育经验、教育行为,以及基于此提炼出来的教育哲学。教育叙事,一个新的转向教师的现实生活的研究范式,强调的不仅是客观规律的发现,而且更加关注教育主体师生,及其主体互动产生的经验的意义。

(二)文献发文量居前的机构

作者与机构的联系非常紧密,作者属于这个机构,并且对这个机构的其他作者有着关联,或者产生影响。下面是在教育叙事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高产机构统计数据。

如表3所示,大学是研究的主阵地和智库平台,高产机构是大学实属情理之中。这就意味着表二中的高产作者均来自这些高校。排名第一的华东师范大学是丁钢教授原属机构。位列第五和第八的机构是陕西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这两所高校分别是高产作者排名第三的罗增儒和第六的黎加厚的所属机构。其他高产作者与机构的关系读者可以自己在表2和表3中对应起来。

不难发现,排名前10的高产机构间没有产生有影响力的合作,以华东师范大学牵头发起的研究,作者和跨机构间的合作期待提升。

五、研究热点的战略分析

类团A包括教育叙事、教师专业发展、叙事研究3个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通过教育叙事的研究方法来探究。类团B包括研究者、教育叙事研究2个关键词。教育叙事研究的主体只能是研究者,研究的主客体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类团C包括研究方法、质的研究这2个关键词。这两个关键词在教育叙事中是等价的,都是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类团D包括教育研究、一线教师、意义、教育故事、行动研究、叙事探究、实践性知识7个关键词,重点关注一线教师在教育叙事中的研究过程,例如,有实践性知识、意义等。类团E由教学反思、教育博客、学校、校本教研、课堂教学、有效途径、策略、校本研修8个关键词组成,主要研究各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类团F包括教育教学工作、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这3个关键词。

该类团聚焦于教育叙事、应如何进行危机管理和治理并提出应对策略。类团G由亲身经历、中小学教师2个关键词构成。教育叙事研究的主体大部分是是中小学教师,研究的客体就是他们的亲身经历,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类团H由故事、民间文学2个关键词构成。故事和民间文学都是人类学研究的客体载体,是教育叙事的上位的客体载体。由类团划分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战场在中小学,主要参与者为中小学教师,并且在教学反思、教育博客、学校、校本教研、课堂教学、有效途径、策略、校本研修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积累,并初步形成了可评估的体系建构。

以x轴为向心度(Centrality),Y轴为密度(Density),原点分别为二者的均值(向心度均值:4.95,密度均值:0.42),绘制教育叙事的战略坐标图,得图6:

I象限:如果把战略坐标图看作教育叙事整体网,说明第一象限的关键词之间连接紧密,并处于研究网络的中心。它们的密度和向心度都较高,密度高说明研究领域联系紧密,研究主题相对成熟;向心度高,说明这个象限中的关键词又与其它关键词有广泛关联,即处于目前的热点研究中心。由图可知,位于I象限的有教育叙事、教师专业发展、叙事研究、故事和民间文学,其中教育叙事、教师专业发展和叙事研究向心度和密度均最高,均比均值高出一倍多,说明教育叙事、教师专业发展、叙事研究是这个领域最核心的研究热点,未来将继续引领教育叙事的研究取向;排第三的故事和民间文学向心度70,密度39。总的来说,表示這两个关键词主题研究较成熟,且在该领域影响度较高。

Ⅱ象限:此象限关键词内部联系紧密,说明结构已相对固定,但与其他关键词联系不密切,在整个研究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位于Ⅱ象限的有教育叙事研究和研究者的向心度99.5,排第二,教育叙事研究和研究者二者作为主客体将永远相互纠缠、相互依存,但与其他关键词联系不紧密,在学科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密度只有6;吸引不来广大研究人员的兴趣,未来应该会维持现状,但不会变得太热。

Ⅲ象限:此象限的教育叙事主题密度和向心度都较低,说明内部结构松散,研究尚不成熟,处于整个研究网络的边缘。此象限集中了剩余所有的关键词,未来会继续发展并保持在教育叙事研究中的地位,但是向心度与密度均低,不会成为未来作者的关注点。

六、结语

本文基于成熟的citespace文献计量法和科学的计量指标,对教育叙事领域分别以关键词、作者、机构为关键节点进行共现分析,梳理了教育叙事领域自2000年-2019年横跨20年的研究情况,并以可视化图谱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让我们很容易了解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学术发展依旧任重道远,还需要不断奋力前行,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跨机构的学术合作,共同攻坚克难,使教育叙事研究向纵深发展。当前利用CiteSpace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视觉展示,是一次探索性尝试,期望能够立体化视觉化呈现此领域的知识和结构,以及相关信息,希望本研究能为后续研究者带来启发和收获。

参考文献

[1]李晓博.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2]陈振中.论教育叙事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理论经纬,2005(09).

[3]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2003(02).

[4]康纳利,克莱丁宁.叙事探究[J].丁钢,译.全球教育展望,2003(04).

[5]鲍道宏.教育叙事研究:批判与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05).

[6]彭彩霞.教育叙事研究中的“危险”及应然“理性”—来自康纳利、克莱丁宁和康莉的视角[J].教育学报,2009(06).

[7]卜玉华.教育职业“叙事研究”素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06)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
基于文献计量的MOOC课程文献综述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农业生态补偿研究态势
基于CNKI的国内档案学博硕士学位论文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国内电子商务学术研究进展分析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
高校通识选修课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