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的诊断与防控技术分析

2021-10-30张鑫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非洲猪瘟诊断技术

摘要:畜牧养殖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国内部分地区居民靠养猪获取收入。但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非洲猪瘟严重,我国也频繁报出非洲猪瘟疫情。相比于普通猪瘟,非洲猪瘟具有爆发时间长、危害性大、影响范围广的特征,对养猪也发展造成阻碍,引发养殖户及研究人员高度重视,本文将基于非洲猪瘟病毒特点,分析其诊断、鉴定方法,尝试提出相应防控技术。

关键词:非洲猪瘟;诊断;防控;技术

非洲猪瘟(ASF)属于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一旦猪群体中有一头猪感染,得不到及时隔离、治疗处理,其他猪也无法幸免,该疫病是由于病毒引发的,传染性极强、发病较快,传播速度让很多养殖户来不及反应,导致其蒙受重大经济损失。我国相关部门针对非洲猪瘟,定义为一类疫病,若缺乏有效的防控方案,则容易让疫病趁虚而入,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打击,进而第一时间诊断疫病,做好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1. 非洲猪瘟病原及流行病学解释

1.1病原分析

非洲猪瘟主要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病毒隶属DNA种类,该病毒中结构性蛋白物质含量较多,其蛋白序列研究难度较大,加上抗原性较强,自然条件下非洲猪瘟病毒可在软蜱中复制。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在患病猪体内不产生中和抗体,加之其抗感染机制复杂,有22个基因型且易变异,所以该病的疫苗一直没有研究成功,给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非洲猪瘟病毒性质特殊,即便在低温环境下,仍能够在动物血液中存活一段时间,在常温环境下则会存活数周,高温环境下病毒结构被破坏,对环境、化学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对高温较敏感,60℃条件下10min、55℃条件下30min均可将其灭活,进而可以消灭病毒。

1.2流行病学解释

在自然的丛林传播环节,软体的、无眼的蜱虫(也称为钝缘蜱)与非洲野生猪科动物都是ASF的天然储存宿主。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病毒。

猪科的所有物种都易感,但仅对家养猪及野生家猪,以及它们的近亲欧洲野猪致病。非洲野生猪科动物是ASF的无症状携带者,并作为非洲部分地区的病毒储主。包括疣猪(非洲疣猪和荒漠疣猪)、非洲灌丛野猪(非洲野猪和假面野猪)和巨型森林猪(巨林猪)。

潜伏期是指从感染(即病毒侵入动物体)到发病(即动物表现出临床症状)的时间。对于ASF来说,潜伏期是4至19天,这取决于病毒、宿主和感染方式。可能在临床体征出现前两天开始排毒。猪的排毒时间会根据ASF毒株的毒力而变化感染较弱毒性ASNV毒株的猪可以在感染后超过70天后仍持续排毒。

病毒在唾液、眼泪、鼻腔分泌物、尿液、粪便以及从生殖道分泌物中流出。尤其是血液含有大量的病毒。因此,猪可以通过与许多不同的感染源(主要是感染的猪、猪肉和其他猪源产品(例如泔水饲料)和污染物(例如垫草)的接触而感染。这些感染的动物和受污染的物料可以通过车辆和人员远距离运输。

一般情况下,非洲猪瘟发生在家猪和野猪群体中,其他动物群体中传染性大幅度削弱。一旦群体中发生非洲猪瘟,则患病集体自身体液、组织器官、排泄物等都将成为传染源,其中病毒含量较高。此外,非洲猪瘟还会通过猪唾液、粪便等接触直接传播,如果染病机体被做成肉制品,病毒传染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影响性较强[1]。非洲猪瘟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异,所以即使发现后及时处理,也有失败可能性,并且治疗机体有再次感染的风险。

2. 通过临床表现诊断

2.1慢性非洲猪瘟

急性非洲猪瘟可能转变为慢性非洲猪瘟,慢性非洲猪瘟感染、发病历程一般会持续3至5个月,当猪由急性非洲猪瘟转变为慢性非洲猪瘟后,诊断中要注意测量体温,若体温达到40℃左右,且连续几天测量温度无明显变化,机体食欲减退,体重急需下降,那么则可能是猪瘟,还需进一步进行试验诊断,慢性非洲猪瘟会限制猪的生长发育。

2.2急性非洲猪瘟

一旦患急性非洲猪瘟,猪可能尚未出现症状,突然发病死亡,发病时间通常在1至7d之间,病毒在猪体内的潜伏期大概为3至6d。猪患病早期阶段,体温会突然升高,最高达到40℃以上,在3d内温度又慢慢降下来,这个时候养殖者一般不会注意,但机体发病时还伴随着呼吸急促、腹泻呕吐等显著症状。这里需要注意,感染急性非洲猪瘟的机体,即便治愈,日后也处于易感染状态下。

2.3亚急性非洲猪瘟

亚急性非洲猪瘟和急性非洲猪瘟发病时,症状有相似之处,这是诊断中需注意的细节。亚急性非洲猪瘟机体发病后病程更长,可达到30d左右,病毒在机体体内的潜伏期也相对较长,通常为5至12h。发生亚急性非洲猪瘟疾病的机体,温度呈异常升高趋势,虽然实际发病实际长,死亡率却远远低于急性非洲猪瘟,但其传染性更强。

3. 非洲猪瘟防控对策

3.1强化养猪场管理工作

首先,养猪场建设期间,要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并且针对猪不同生长使其,具有针对性进行饲喂,细化处理各生产流程,提高管理制度落实效果。在执行相应管理方案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并做好记录、备案工作,为后续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养殖户也要不断学习养殖管理知识,树立安全防护意识。相关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养殖户开展培训活动,促使养猪场规范生产、运营。日常管理中,及时杀菌消毒,避免室内病毒、细菌滋生,最好尽量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干燥[2]。

3.2针对疑似机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生猪养殖期间,若发现疑似感染非洲猪瘟的机体,则要第一时间将其与群体隔离處理,且限制猪群活动范围,在养猪场做全面消杀工作,对疑似集体所处环境及所用仪器进行严格消毒。当前,很多养殖户发现疑似机体时,处理存在随意性,为了实现无害化处理,养殖户必须及时联系当地防疫部门,如实汇报情况,进而共同商议及制定有效的防控方案,完善疑似机体管理工作。制作相应产品期间,要监测机体淋巴结、脾脏等组织器官,如发现疑似病变情况,则不得投入市场,针对所有确诊机体和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3.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非洲猪瘟的全面认知

自2018年8月我国发生第一起非洲猪瘟后,其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及人们的广泛关注,但该病是新传入的外来病,还需对其加大宣传力度与宣传范围,以提高人们对非洲猪瘟的危害和影响的认知,改变在防控过程中主观能动性不足的状况。目前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需借助当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加大宣传力度和宣传范畴,确保行业相关工作人员和养殖用户能全面了解非洲猪瘟的危害和影响,提高防范意识和诊断水平,为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总结语: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打击,其具有防治难度大、传染度高的特征,养殖过程中,相关部门与养殖户必须树立安全管理意识,且兽医也要明确非洲猪瘟疫病明确诊断技术,积极帮助养殖户构建防治制度,确保防治措施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姜威. 非洲猪瘟的诊断及防控措施分析[J]. 兽医导刊,2019,000(020):187.

[2]陈波,何述辉,陈霞. 非洲猪瘟的诊断与综合防控[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000(007):25.

作者简介:张鑫,1972 年出生,女,本科,沈阳新民,高级兽医师

猜你喜欢

非洲猪瘟诊断技术
双汇遭遇“非洲猪瘟”
我国东北首现“非洲猪瘟”,食用患病猪肉会致死
猪科宿主对非洲猪瘟传播的作用比较
四川省非洲猪瘟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