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高校新闻实务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2021-10-30余宁

新闻潮 2021年9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

余宁

【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国新闻传播从业人员必学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模式,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新闻实务的课堂教学中是地方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职责与使命,也是时代的呼唤与要求。文章认为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师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使命与意义,改革传统教学路径,创新教学模式,为社会培育符合时代需求的卓越新闻人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实务;教学;新闻人才

基金项目安徽省本科质量工程项目“中韩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以阜阳师范大学与韩国又松大学为例”(编号:2019JYXM0274)研究成果;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线下课程“媒介素养”(编号:2020KFKC382)研究成果。

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我国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1]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为开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新局面,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要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书育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2],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模式,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新闻实务的课堂教学是地方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职责与使命,也是时代的呼唤与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使命与意义

从延安清凉山上的窑洞中发出的第一句嘹亮而又振奋人心的声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到《解放日报》提出“全党办报”方针,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旗帜与号角,再到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强调“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在一代代新闻人艰难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一种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在新闻界的探索中不断继承、发展与创新,既是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凝练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高度概括,因而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新闻传播专业的实操训练中,培养具有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具备全媒体业务能力的新闻人才尤为重要。

融媒体时代已然来临,我国传媒行业在变革中敞开怀抱,新传播理念带来新格局,这就势必打破高校新闻传播人才传统培养模式。作为教育前线“扩音器”的一线教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导向,找准方向、选对路径,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才是科学的新闻观”的观念,把控课堂教育节奏,确保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在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理论指导下铿锵前行。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新闻实务课堂教学路径

(一)教材融入

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性、人民性融入新闻实务课堂教学中,需要落到实处的关键在“源头”,教材是课堂之源,也是学生认识与实践的基础,这就要求新闻实务教材必须要做到在内容建设上实现政治性、科学性与专业性的统一。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尤为重视教材体系建设,力求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教材中,运用大量案例、论述等,坚守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第一战线,培育正确的媒介素养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正确使用媒介,承担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的使命与职责。

例如,在《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六章“社会主义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中,内容涉及“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等要点,教材围绕“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这一观点展开论述,提出忠贞不渝地坚守党性原则,既是新闻评论工作的重要环节,又是强化媒介舆论影响力、提升新闻传播质量的关键。经过长期的教学总结,发现学生在学习本章节时,就能通过预习教材内容,梳理教材观点论述,對如何坚持党性原则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有清晰的认知,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新闻工作观。

(二)案例融入

案例教学是新闻传播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部分教师在讲授新闻实务课程时,过于注重对于理论知识及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导,对于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案例教学中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学案例库建设更是无法有效开展,从而制约了整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体系的构建。

究其原因,一方面,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固守传统教学体系,一味重视采写编评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奠基”地位,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度重合,甚至与中国新闻史、新闻学理论、媒介伦理等课程交叉较多,实务课程只需要利用宝贵的时间将本课程内容安排好,将学生训练好就足够,前瞻性思维不足。另一方面,师资队伍明显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各大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需求,这进一步要求教师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努力向交叉学科及新领域、新问题进行探究,将思政教育与新媒体运营、广告宣传等结合起来,将与之相关的网络监管、社会思潮等问题融入案例教学中,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建设完备的教学案例库,对“党史教育”“网络伦理规范”“媒介素养”等专题直接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辅助学生弄懂、吃透基础知识,扎实理论功底。

(三)实践融入

近十年的新闻传播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媒介语境的变化,面对相对稳定的教学资源文本,产生的热点话题甚至争论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社会上的热点议题,有助于论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适用范围,并为已有的观点赋予新媒介含义。

例如,在新闻作品评析课程中,可围绕近期“舆论反转”话题举行辩论会,召集相应人物,安排搜集相关报道,分析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媒介赋权给大众进行全民传播的优缺点,对相伴而生的新闻真实性问题如何进行有效把关等,引导学生在辩论中理解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培育坚定的职业信念,作为一名新媒介时代的新闻人,要敢于承担媒介使命,扛起新闻真实的大旗,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寓于对“舆论反转”议题的实践探讨中,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张力中实现“授人以渔”。

(四)评价融入

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总体上由三大部分构成——学科基础知识传授、价值观引导、业务能力培养。这就要求从思政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三个方面判断一堂课的教授能否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是否合乎教学期待。“新闻采访”课程的思政目标主要体现为政治认同、舆论监督、家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知识目标体现为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流程,能力目标是能够与团队配合就某一问题展开采访,探究事实背后的成因,将客观事件全方位地呈现给大众。因而,在每学期新闻采访课尾声阶段,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本学期所掌握的业务技能对班级内其他同学进行一次课程思政目标完成度采访,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同学进行提问,探求课堂评价,用“采访”评价结果反哺新闻采访课堂。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实务课堂创新策略

(一)挖掘本土新闻教学资源,明确课程价值导向

由于世界范围内新闻传播活动长期处在“西强东弱”的格局之中,国内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相应影响。在新闻实务教学中,新闻人物和报道事迹的挖掘主要依托于西方新闻传播思维,西方新闻价值理念也因此时常贯穿采、写、编、评等各项新闻实务训练中。

但事实上,从当年深入西北考察报道红军长征的范长江,延安清凉山上的新华广播电台、新华通讯总社、解放日报社,到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时社论中提出既要做党的报纸,也要做人民的报纸,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方针原则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新闻宣传活动,既不缺少从事新闻报道的具体实践,也不缺少指导实践的体系化新闻理论,为高校新闻实务课堂教学提供了蕴藏丰厚的“矿产”。强调对国内新闻教学资源的挖掘,既是回首来时路,为学生展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的过程,也是展望新征程,为学生匡正做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正确价值取向。

(二)改革实务教学内容设计,创新教育方式方法

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高校新闻实务课堂中,并不是生硬的知识嫁接,也不是单纯的思想教育,而是将其贯穿卓越新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突破以往实务课堂中“教—学—练”的教学流程,创新教学设计为“想—导—行”,改变传统的传输式教育,让学生自主对当下的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思考,或写或评或拍摄,教师对于学生的想法进行一定引导,并指导学生采用项目制的方式制作新聞。

新闻实务课堂需要大量实践内容,“想—导—行”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明确新闻媒体及新闻人“我是谁?为了谁?”的问题,对于“新闻”这两个字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树立新闻理想,坚守新闻信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紧扣时代需求,通过大量的实践,丰富作品内容,提升学生对于采写编评及采编播流程的应用能力,关注社会,关注民生,输出合乎社会期待的新闻作品,获得更多的学习、训练自主权。

(三)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培育卓越新闻人才

媒介技术迅猛发展,5G、大数据计算催生媒介变革,新业态重塑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融媒体、全媒体等新媒体产业异军突起,传媒行业变革倒逼高校新闻传播专业革新教学理念,通过联合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力量,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打造新媒介教学生态圈,培育卓越新闻人才。

首先要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联合办学,当下部分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建立了“舆情实验室”,既可以为“网络舆情分析”等课程提供文本与数据支撑,也可以为政府舆情分析监控提供一手资料;其次要继续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教学质量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校内开展“媒体实战训练营”,结合企业的商业项目,让学生在训练营中进行实战操作,同时通过见习、实习活动让学生进入媒体进行定向学习,架构校企合作桥梁;最后可以通过自主研究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利用专业优势关注人民生活,投入“贫困山区爱心包裹”“红色文化传播基地”等项目中,打造大IP,也可以鼓励部分同学成立新媒体项目工作室,研学创业。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指导理论,在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动态发展与媒体的创新格局形成了互动关系,其时代性与人民性也映射出新闻人才培养的时代性与人民性,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新闻实务课堂教学中,发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引领作用,为社会培育符合时代需求的卓越新闻人才,既是新闻传播专业发展方向,也是新闻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教育部,中宣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2018-09-17].http://www.moe.gov.cn/ 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 351893.html.

(责任编辑:黄康温)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广电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下的我国媒介审判现象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看记者道德修养的五个层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建构
教育教学
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