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预警体系建构

2021-10-29韦耀阳王艳

理论观察 2021年6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大学生

韦耀阳 王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154 — 04

一、前言

当今飞速发展的经济,日新月异的观念,使本是净土的大学校园成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场所。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理想信念、就职就业等方面承受的压力与冲击不断加大,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所引发的不良事件,诸如恶性伤人事件、自残自杀事件不断增多,为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困扰,给高校育人环境敲响了警钟,也对社会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这警示我们必须要认清形势,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管理,构建起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及时分析和研究预警对象的相关信息,识别潜在危机因素,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心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将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的影响尽可能地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二、高校心理危机事件预警体系的价值论证

高校管理要防患于未然,最重要的是研究和探索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规律和管理问题,杜绝事后处理的思维定势。当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仍时有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形势依旧严峻,随着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各大高校的管理水平已提升许多,高校心理危机预警管理系统作为大学生身心安全的一把安全锁,在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其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也越来越突出。

(一)有利于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

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一方面,能防患于未然,在事件发生前就及早发现危机信号,提醒相关工作人员对预警对象予以关注,并迅速采取措施,及时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若事件不幸发生,该体系也能有效帮助相关工作小组预见事件发展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将事件的危害降至最低。当高校发生恶性事件后,对恶性事件对其他学生造成的潜在心理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针对可能造成的危害,对其他学生给出相应的解释,并提供相应的帮助,以及时止损,防止恶性事件的危害蔓延。

(二)有利于强化心理危机管理的科学性

当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后,相关工作人员只有秉持着严谨、客观的应急处理态度,才能较好地解决心理危机事件带来的一系列后续问题。这种态度主要体现在预警体系的机构设置和制度设计两方面,但心理危机事件预警机构及制度的设计与建立并非一日之功,应结合时下各大高校管理现状进行反思、居安思危,持续对心理危机事件管理与大学生心理现状进行研究,并依据研究结果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与预警体系。

(三)有利于增強心理危机管理和防御水平

风险虽难消弭,危机虽难阻断,但终有规律可循。要寻其规律,需要自下而上,分析研究事件,将经验升华为理论,为学校领导等应急管理事件负责人提供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促进心理危机事件管理工作由经验型转变为科学型,提高心理危机的管理水平〔1〕。找到规律后,还需要自上而下,将理论转化为可行、有效、具有普适性且易于吸收学习的方法论,增强广大师生的忧患意识,使他们在面对危机事件的冲击时,能化被动为主动,积极调试自我,寻求帮助,提供有效信息,提高心理危机事件处理效率,保证高校师生的校园生活尽快恢复常态,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高校的公信力,提升高校心理危机事件的防御水平。

(四)有利于优化多方位心理危机管理资源

心理危机事件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对当事人的家庭而言,其影响就更不必说了。有效解决危机,将危机事件对社会及其当事人家庭的影响降至最低,便成为高校心理危机处理的当务之急,因此,高校必须从全方面了解情况,寻求多方面的支持,如向政府单位,大众传媒求得帮助,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危机的管理资源便得到了整合与优化,为将后来的危机预警工作打下基础〔2〕。

三、高校心理危机事件预警体系的机制

应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需要建设缜密的应对体系,这要求学校各级阶层在处理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要通力协作,共同建设科学预警机制与完整的善后机制。

(一)建设稳定长效系统化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管理机制

稳定长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能为探求诱因、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提供线索,保证信息对称。要发挥这一作用,就必须要进行预案管理,建立排查联动机制,并积极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

1.根据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制定应急预案管理

高校心理危机事件的规律是有迹可循的,这些规律常隐藏在日常教学生活中,这要求高校工作者要多加关注学生的普遍心理状况,通过广泛听证、与学生多交流等,把握学生的普遍心理状态及情绪状况。对于易偏激、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要多加关注,把握其心理动态,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适当的精神关怀。这么做有助于高校工作者发现心理危机的潜在因素,使应急管理工作处理起来相对得心应手。

在获得基础信息,摸清规律之后,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应急管理预案,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并从细节着手,遵循其严谨性,保证在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充分发挥应急预案的作用,做到有章可循、指挥协调。平时,也要对相关管理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和预演,使相关管理人员熟悉预案,明确职责,提高管理组织人员的协作能力与反应能力。除此之外,还要集思广益,不断发现瑕疵,解决问题,完善预案。

2.实行人员预案管理

一要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由学生带动学生;二要对危机工作小组成员进行周期性的培训,传授发现危机和解决危机的相关知识,提高小组成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培养他们帮助他人进行心理建设的能力;三要开展心理普查,建立数据库;四要开设心理危机反馈通道,妥善管理,时时跟进,积极反馈〔3〕。

3.建立防患排查的联动机制

“防患”,要求高校全体人员要有防微杜渐的意识,及时发现可能影响校园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如一些言论、事态等;“联动”则要求高校各职能部门,如保卫处、后勤部、心理健康中心等机构联合起来,协调配合,除此之外,也要求师生相互合作,如让心理辅导员、学生干部组成一支防患排查团队,定期排查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并主动提供帮助,主动协调、化解问题。如此一来,校园的和谐育人环境和秩序才能得到保障。

4.引导网络舆论正确走向

网络舆情作为第四媒体,对高校学生乃至于社会都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影响,除了微博、贴吧等网络舆论平台,QQ空间也成为了网络舆情的新阵地。要把守好这个新阵地,一方面,需要设置舆论管理员,如让学生干部担任学校表白墙、公众号、论坛的管理员,监测舆论导向,并时刻注意不好的舆论,发挥观念领袖的作用,宣布客观事实,强调主流言论,并严防非本校人员任意留言〔4〕;另一方面,当危机发生时,学校要做好将危机事件透明化的工作,首先,要及时、准确地发布有关危机事件的公共信息,注意信息真实性,并时时与学生保持信息对称;其次,要树立起一个严肃,官方的高校形象,秉持正确的舆论态度,从而更好的运维学校秩序〔5〕。

(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具有德育功能、美育功能和实践功能,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在经过人的内化、加工、改造后,整合人的认知,形成新的观念,健全的校园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高校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营造健康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能长期有效的保证高校的安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学校社群生活的祥和氛围。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用文化知识熏陶人。教学是宣扬校园文化的重要途经。用有趣有温度的文化知识教育人,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感染人,用人本主义的师生关系滋养人,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将美的行为与美的思想内化,使学生思维情操更加高尚。(2)用课外活动调动人。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人的心理素质,好的课外活动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解放人的身心。如体育活动则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能有效化解压力,促进内啡肽的分泌,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调节和改善,除此之外,还能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的毅力与承受力。举办丰富的社团活动,开办体育赛事,让学生在这些蕴含着最活跃的校园文化的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在拼搏中学会合作。(3)用社会实践锻炼人。社会实践既能让大学生初步体会到走近社会的压力,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力与韧性,也能让大学生学会抓住机遇,在实际操作中获得大量经验,在提升大学生抗挫能力的同时,加速身心的成长,使其开阔心胸,更有勇气面对新的挑战〔6〕。

四、高校心理危机事件预警体系的构建

(一)高校心理危机事件预警体系的目的与意义

高校心理危机预警,是指运用科学手段,分析危机对象的过去和现在的信息资料,推断危机现象出现的条件,发展趋势,并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应急措施,发布预警信息,对心理危机高危人群进行跟踪观察与辅导的一系列活动。它能尽早将危机事件发生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预防不利的后果,由此可见,建立高校心理危机世家预警体系很有必要。

(二)高校心理危机事件预警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关系

1.心理委员

让各班心理委员深入了解班上同学的心理状况,在学校设置的专门网络通道进行定期反馈。若发现潜在的危机,尽快上报给班主任和辅导员,有利于预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辅导员和班主任

班主任要定期给学生开心理健康班会,或举办其他团体活动,使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袒露自我,互相给予心理支持。平时,班主任要多多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情况与思想动态。当心理委员汇报班级里有心理危机预兆出现,如发现部分学生出现极端想法或行为时,班主任与辅导员要迅速采取行动,及时与其约谈,在遵循保密原则的情况下,从情绪状况、家庭状况、人际交往状况等方面入手,获知预警对象的综合情况。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引导,将搜集到的基本资料交予心理辅导专职人员,及时与其沟通治疗方案,在教学生活中配合执行。

3.心理辅导中心专职人员

心理健康专职人员根据上报情况及时为学生安排咨询,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专业心理测试。对预警对象进行进一步排查与分级,并给预警对象提供展业的支持与帮助。

表 1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分级方案

4.学校管理人员

学校管理人员要与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学生家长、及其班主任进行沟通,协调好学籍、请假方面的相关事宜,并对如何保障正常教学秩序,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三)构建高校心理危机事件预警体系的具体措施

1.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进行档案管理

每半年对学生进行心理疾病筛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若学生日后出现异常现象,可提供相关判定依据。区分出易产生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根据其表现,将危机人群的档案分级管理,对这些同学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给予长期關注。

2.依据科学的心理危机预警指标,掌握预警对象的基本心理情况

心理预警指标体系是指,对预警对象的心理活动进行监测,通过与正常值的比较,依据预警指标分析预警对象与危机发展状态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进行的危机预测系统〔7〕。依据心理危机预警体系指标来掌握预警对象的基本心理情况,能为分级管理预警对象提供科学依据,是高校心理危机系统管理不可忽视的环节。根据学者许红艳创建的预警指标体系,这一体系主要由应激源指标、应激反应指标、个体危机易感因素三部分构成。应激源指标可分为突发性应激源、家庭应激源、人际交往应激源、前程应激源、学习应激源、自主独立应激源;应激反应指标可分为生理反应、认知反应、情绪反应、意志反应、行为反应;个体危机易感因素主要分为个体特征和个体背景,个体特征的主要方面包括人格、应付方式、归因方式、社会支持和自我等,个体背景包含性别、民族、年级、专业、家庭来源、自评学习成绩、父母学历、家庭结构等指标〔8〕。该体系从外部环境因素和个人内在因素两方面,为我们详尽备案预警对象的基本情况提供参考与指导,经过反复的信效度验证,具有科学性与实践性。高校可将这一体系的指标细化为具体的题项,以问卷形式调查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分发给预警对象关系较为紧密的亲友,以从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

3.分级评估预警对象的情况,发布预警信号

从轻到重为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分类,便于高校各部门系统化地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工作,有利于干预工作的规范化进行。这样,一旦面对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时,各部门就能根据分工和预案及时做出响应〔9〕。

五、高校心理危机事件预警体系的运行

(一)高校心理危机事件预警体系的运行保障

1.运行原则

长期预防原则:保持长期预防不懈怠的态度,有助于将危机扼杀在摇篮里,将损失降至最低。除此之外,这种防微杜渐的意识有助于促进预警经验的积累和预警机制的研究,为预警体系的构建添砖加瓦。

时效性原则:心理危机事件的演变过程非常迅速,且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主要矛盾形态也各不相同,这导致不同问题的解决难度与解决方法也是不同的。及时疏导,才能防止事态演变的更加复杂,抑制事态发展的可变性,因此,心理危机事件被处置得越早越快,效果越好〔11〕。

协调性原则:高校心理危机的影响机制是复杂而又广泛的,故而需要多方面力量及相关部门互相协调配合,整合资源,为危机事件的解决提供最大的支持。

以人为本原则:高校心理危机事件处理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在学生表现出生命危险或被潜在暴力威胁的情况下,应最先考量安全问题, 高校应毫不犹豫地及时给予帮助,及时进行干预工作。

2.制度保障

追究问责制及奖惩制:在确定好各部门、各管理人员相应的职责之后,一旦发生心理危机事件,事件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就依据相关规定,对相应负责人进行问责。对于及时发现危机预兆的同学,和处理快速得当的相关人员则要给予奖励。

值班轮岗制:心理危机事件爆发不分时机,心理健康中心和医疗中心应该建立值班轮岗制,保证工作时间有人轮流值班,以随时应对危机。

经费管理制度:高校应为心理危机干预设立专项基金,以保证相关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高校心理危机事件预警体系的运行过程

第一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机制,通过线上心理测验、线下谈话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及时、准确、连续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将学生心理测验的结果有序保存,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材料基础。

第二步,使用大学心理测验及档案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识别,由系统和专业人员处理信息、分析信息、排除虚假信息。当发现心理素质方面确实有问题、需要帮助的学生后,应及时发布预警。预警信息的发布,要坚持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各组织和个人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关措施。

第三步,分析被干预者的心理问题,持续跟踪观察,有针对性地辅导。首先,大学心理测验及档案系统应将专家诊断和开放式的诊断相结合,以提高诊断速度和准确性。其次,系统应具备修改功能,方便心理辅导老师操作。了解心理问题出在何处之后,心理辅导老师应找适当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在大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安抚。

第四步,建构多元化社会支持体系的整合机制。由班级内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同学担任心理委员,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观察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成为师生之间的联络员。还要建构由学生、老师、学生家长为主体的“心理安全网”,形成由高校主导、以家庭为依托、广泛借助社会力量的运行模式,努力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将损失降至最低〔12〕。

第五步,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于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开设必修和选修课、帮助大学生学习如何协调和控制情绪、加强高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设立心理健康文化节,有计划有组织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理论,帮助高校大学生掌握调适与矫治不健康心理的途径与方法……从而促进大学生身体机能得到发展,情感状态和心智状态保持积极和健康,增强预防心理危机的能力。

六、结语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蜕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甚至是危机,但只有化危機为契机,珍爱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才可破茧成蝶,踏上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心理危机事件预警系统作为大学生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的一个保护网,为高校学子保驾护航,守护着高校学子的成长之路,其意义不言而喻,防微杜渐、分级管理、长效进行与人本主义关怀是高校心理危机预警体系的三重驱动力。

〔参 考 文 献〕

〔1〕徐小冬.我国高校危机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1.

〔2〕冯海成,郑建锋,朱桃花,陈杰,罗贵昕.风险管理视阈中高校突发事件预警体系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2,(05):86-88.

〔3〕朱政.高校研究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体系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9):51-55.

〔4〕黄建榕,窦玉.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与危机干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2):100-103.

〔5〕朱政.高校研究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体系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9):51-55.

〔6〕辛德万.从文化价值观的视角谈现代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3):82-85.

〔7〕张家明,王纯静.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0):75-77.

〔8〕许红艳.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及信息评估系统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8.

〔9〕刘明波,曹高举,孙志辉.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分级干预工作探究〔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9,5(03):169-171.

〔10〕张家明,王纯静.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0):75-77.

〔11〕武勤.论防范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J〕.理论学刊,2004,(08):109-110.

〔12〕许志红.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07,(12):117-119.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学生的问题分析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