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急诊创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1-10-29苑述政闫玲玲靳文鹏

大医生 2021年14期
关键词:颅脑入院通气

苑述政,闫玲玲,靳文鹏

(1. 深圳市华龙区中心医院院前急诊科;2. 深圳市华龙区中心医院功能科;3. 深圳市华龙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广东深圳 518110)

急诊创伤具有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是临床上造成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1]。由于我国创伤外科、急诊外科起步相对较晚,临床急救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影响急诊创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以期为该类型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一定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间收治的78例急诊创伤死亡患者临床资料(预后不良组),另选择同期400例抢救成功的急诊创伤患者为预后良好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预后不良组:男性41例,女性37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39.57±6.79)岁。预后良好组:男性215 例,女性185 例;年龄20~69 岁,平均年龄(41.33±7.26)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标准:参照《急诊临床诊疗指南》[2]中急诊创伤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18周岁以上;②急诊创伤,接诊到医院途中无死亡特征,经急诊抢救存活时间≥48 h;③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受伤时间超过24 h;②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液疾病者;③送院过程即死亡者。本研究经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受伤原因、受伤部位、受伤至就诊时间、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机械通气情况、抢救措施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由两名研究者采用双盲法先后将统计结果录入Excel 软件,并核对两组数据准确无误后,再进一步进行统计学分析。GCS 评分标准[3]:最高分15 分,评分≤8 分为重度昏迷,>8 分为中轻度昏迷,分数越低昏迷程度越严重。ISS评分标准[4]:最高分75 分,评分≤16 分为轻伤,>16 分为重伤,分数越高损伤程度越严重。入院即刻、入院后48 h测量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 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05的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刻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情况 与入院即刻相比,入院后48 h,两组患者PT、APTT 升高,FIB下降(P<0.05),预后不良组PT、APTT 比预后良好组延长(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FI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刻凝血指标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刻凝血指标情况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bP<0.05。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FIB:纤维蛋白原。

组别预后良好组例数400预后不良组78时间入院即刻入院后48 h入院即刻入院后48 h PT(s)15.58±1.56 16.34±1.32a 15.53±1.52 17.86±1.12ab APTT(s)30.47±3.63 31.13±3.75a 30.55±3.75 34.64±3.63ab FIB(g/L)3.63±0.52 2.85±0.37a 3.68±0.51 2.89±0.32a

2.2 影响急诊创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受伤部位、受伤至就诊时间、GCS 评分、ISS 评分、机械通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急诊创伤患者预后不良有关;而受伤原因、抢救措施与预后不良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2。

表2 影响急诊创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例(%)]

2.3 影响急诊创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以预后不良为因变量,将受伤部位、GCS评分、ISS评分、机械通气、PT、APTT作为自变量,并对相关自变量因素赋值:受伤部位(“颅脑”=1,“心肺、颈髓、其他”=0),受伤至就诊时间(“≥1 h”=1,“<1 h”=0),GCS评分(“>8分”=0,“≤8分”=1),ISS评分(“>16分”=1,“≤16分”=0),机械通气(“是”=1,“否”=0)。PT(“异常延长”=1,“正常延长”=0)、APTT(“异常延长”=1,“正常延长”=0),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伤部位为颅脑、GCS评分≤8分、ISS评分>16分、机械通气、PT、APTT为影响急诊创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急诊创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意外事件导致的创伤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5],经过急诊抢救可降低这类人群的死亡率,但有部分患者仍预后不良,通过对其预后不良因素进行分析,预先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对临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后48 h,预后不良组患者的PT、APTT比预后良好组明显延长,说明预后不良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其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其凝血酶反应时间延长,血小板不能很好地进行黏附和聚集,严重影响其预后。通过对急诊创伤科预后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急诊创伤患者预后不良与受伤部位、受伤至就诊时间、GCS 评分、ISS 评分、机械通气等因素有关。进一步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受伤部位为颅脑、GCS评分≤8分、ISS评分>16分、机械通气为影响急诊创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受伤至就诊时间为影响急诊创伤患者预后保护因素,同赵磊等[6]相关报道结果一致。另有报道指出,年龄超过60 岁与急诊创伤患者预后不良有关,为其独立影响因素[7],这与本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其原因可能与不同地域、研究病患的严重程度及数量等有关。颅脑损伤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造成患者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关报道显示,多数急诊颅脑创伤患者GCS 评分普遍偏低,GCS评分偏低患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其他部位创伤患者[8]。ISS评分与创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SS评分>16分的创伤患者,伤后生理功能紊乱程度加重,导致其临床并发症高发,是造成患者临床死亡的重要原因。机械通气虽然是改善急诊脑出血、呼吸衰竭等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通过机械通气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脑损伤,但同时机械通气也会对肺组织造成损伤,加重患者病情。侯红云等[9]报道证实机械通气也为急诊创伤科预后不良患者的危险因素之一,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受伤部位为颅脑、GCS评分≤8分、ISS评分>16分、机械通气、PT、APTT是急诊创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在患者临床抢救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对于提高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颅脑入院通气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