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胼手胝足,在苦涩之地催生出希望之花

2021-10-28米青李凤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巫溪种树石漠化

米青 李凤成

《重返现场看变化》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迎接建党100周年开设的特别栏目,在全国范围内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新疆皮勒、重庆巫溪等五地,由总台记者重返现场,报道了脱贫攻坚、生态建设治理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取得的巨大变化。

我们看到,脱贫的每一步都是各方在协同努力之下,脚踏实地,一点一点地攻克难题。它让我们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2011-2021·新疆皮勒村:

看崭新乡村破土而出

2011年9月,央视新闻频道推出《走基层——塔县皮里村蹲点日记》系列报道,记录了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马尔洋乡皮里村的孩子们,在乡干部的护送下,翻悬崖、蹚冰河,去县城读书的场景。

塔县地广人稀,2011年时每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两人。从2008年起,塔县实行集中办学,把全县3到6年级的孩子都集中到县城寄宿制小学读书。皮里村距离县城200多公里,其中到乡政府的80公里没有路,只能靠走。途中有一段长500米、高300米的悬崖,最窄的地方只能搁下半个脚掌,崖下就是叶尔羌河。一路上,是大人的双手搭成了孩子们的路。那时,皮里村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命名。现在,村子被命名为皮勒村,在塔吉克语里,皮勒是“木碗”的意思,因为在村里举目四望,大山就像一只碗。

2021年,当年的报道团队重返皮勒村。他们从乡政府出发,开车两个小时就抵达了皮勒村,这种对比是当年不敢想象的。这10年,像是从地里破土而出了一个崭新的皮勒村:2011年9月,节目播出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后投资1个多亿,在重重峡谷间开山辟路;2015年,皮勒村所有的土坯房都重建成了富民安居房;2018年2月,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新疆1962个深度贫困村,均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选派领导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当年因为家里穷,村里的孩子们连一双像样的鞋都没有。胡马尔江的父亲不同意女儿上学,为了说服他,时任马尔洋乡党委书记的郭玉琨花了好一番功夫:“国家都免费义务教育,学校都有学校老师照看,住的也不愁,吃饭都一日三餐有人管。”最终,爸爸同意了。

如今,胡马尔江已经毕业回到了皮勒村,现在是团支部书记。她当年的小伙伴们,也都好好地长大了。巴哈丽姑丽说:“接家里人也到县城里面来,跟我一起住。”木布拉克夏则表示:“我想有一个自己的民宿,搞旅游,让更多的游客朋友来我们塔县。”

十年前,郭书记曾说下这样的话:上学,必须得上学,我们的娃娃不能再待在这个山沟里,以后还是放羊吧?如今,郭书记的愿望成为现实,孩子们的愿望也成为现实。这样的故事,中国很多地方仍在上演着。

2012-2021·贵州榕江:

污讲小学的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新生活

贵州省榕江县,是全国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贫困县。污讲小学位于贵州榕江县的最南部,从县城到学校有70多公里的山路。2012年冬天,央视“新春走基层”采访小组第一次到污讲小学采访时,这条路一下雨就泥泞异常,让进山难上加难。那时,污讲小学的孩子们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缺少鞋子,冬天里仍然穿着凉鞋和拖鞋,住宿简陋,上学要走很远的山路。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后,记者团队与共青团贵州省委两次进山给孩子们送棉鞋、棉衣等爱心物资。

2013年,当地启动扶贫搬迁。污讲小学所在的计划乡共有1523户群众从月亮山腹地搬进县城。污讲小学的190个孩子中有150多个跟随父母搬到了县城。当中包括当年采访过的9岁小姑娘石水燕。为了让孩子们享受更好的教育,当地配套建设的全寄宿制学校榕江县第四初级中学在2016年9月投入使用。学生除了能享受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每学期还有400元营养餐补助和625元寄宿生补助。石水燕如今已考上了榕江一中,和她同样考进一中的还有成绩不错的龙桥凤。当记者问到明年的高考,龙桥凤笑着说:“今年就定个目标,考上一个自己喜欢的学校。”石水燕则表示:“我想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以后出来也帮助像我一样的学生。”

如果说,大山里的生活让孩子变得坚强,搬出大山则让孩子们有了更为广阔的未来。

也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贵州省先后提出村村通公路、组组通公路的方案。从榕江县城到污讲小学的车程,由2012年的五个多小时缩短到现在的大约两小时。路通了,山里的情况也改变了。这些乡村道路就像毛细血管一样,这几年也在中国大地上不断生长,它们把发展和活力一点点输送到偏远地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动力。

2017-2021·重庆巫溪:

昔日石头山今朝绿满坡

石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2017年,重庆巫溪石漠化的面积有12万多公顷,占到巫溪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而且大多分布在悬崖峭壁间。

2017年记者曾在重庆巫溪宁厂古镇记录下了这样一幕:为了在这片石头山上种树,官山林场工班长林云喜和工友们肩背手提,先是把水泥、石块、泥土运上峭壁筑成一个个石窝子,再把树苗一棵棵背上山,种在石窝子里。上山的路,最窄的地方还没有手掌大。就是在这样的悬崖峭壁间,这群种树人愣是用一年的時间,在1064亩的荒山上搭筑了6万多个石窝子,种下树苗。

四年多过去,当年的记者重返巫溪县,目睹了这里令人震撼的变化:曾经石漠化的石头山山体上已经包裹上了一层毛茸茸的绿色,山脚下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大宁河,以前有很多泥沙,现在即使前一天刚下过暴雨,河水仍然是很清澈的。

当年的老班长林云喜今年已经65岁,虽然不再上山种树,但他还是经常会去当年种树的山脚下看看。“种这个树太辛苦了,这一根树不活,这一块就成了一个空白,我们的辛勤(付出)就失去了意义。”老林说。老林的外甥、当年官山林场的副场长陈辉现在是巫溪县林业局植树造林的负责人,“原来(宁厂古镇)盐厂熬盐产生的煤烟灰,通过雨水冲刷自然沉淀在这个岩石上,对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他说,“老林那一代、我们这一代,包括下面那一代,这几代人说实话就在为熬盐(对环境的伤害)进行还债,再进行几十年的努力,这个地方绝对是一个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猜你喜欢

巫溪种树石漠化
贵州省北盘江流域喀斯特石漠化变化特征及治理成效分析
在十八梯遇见巫溪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巫溪洋芋”拿到出口欧盟“通行证”
典型岩溶区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区石漠化特征分析
种树
石漠化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广西为例
奉溪高速进入扫尾阶段 年底通车实现“4小时”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