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GIS的福建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2021-10-28胡赛强刘淑虎林兆武

关键词:民居村落福建省

胡赛强, 刘淑虎, 林兆武

(1.福建工程学院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8; 2.福州大学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记忆,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随着近年来城镇化扩张和城乡二元化,大量的传统村落面临快速消亡的危险境地,传统村落亟需保护,因此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的相关研究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对福建省传统村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民居的类型、特征[1—4]和单个传统村落研究上[5—8],缺少从宏观层面对传统村落在整个省域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及规律研究.以福建省现有的492个中国传统村落和334个省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分析福建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状况、集中程度、关联因素,进而提出保护发展建议,以期对福建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国土面积12.4万km2,辖9个设区市和1个平潭综合实验区、85个县级、1 103个乡级行政单位、1.44万个行政村[9].福建省背山面海、山岭环绕,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2.39%[10],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漫长的历史人文积淀,孕育出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传统村落.

自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公布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至2019年6月,全国共有5批6 819个中国传统村落,其中,福建省拥有中国传统村落492个,占全国总量的7.22%[11],数量在全国排名第6位.此外,福建省还公布了2批共573个省级传统村落,扣除重复命名的,福建省共有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826个,其中,国家级492个、省级334个.

2 数据的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传统村落名录信息主要来源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官网;传统村落地理坐标经纬度主要通过Google Earth、在线地图查询获取;村庄城乡类别属性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最新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福建行政区划边界矢量地图、地貌类型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和Google Earth;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福建省人均GDP来源《福建统计年鉴》(2019);古代水陆交通线路图来源《福建历史地图集》;福建民居区划分布来源《地域文化与福建传统民居分类法》.

2.2 研究方法

以 ArcGIS 10.2,Excel 2010为数据分析平台,通过 ArcGIS 10.2中的核密度分析生成福建省传统村落核密度图[12],分析传统村落的分布集中程度和聚集区域;通过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空间统计分析工具,从自然地理环境(地形高程、流域、水系)与人文社会条件(古道、经济、文化、城乡区位)两方面,分析福建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

3 福建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

3.1 总体分布特征

3.1.1市县分布不均 在ArcGIS 10.2中导入福建省传统村落数据,与福建省行政区划图叠加,生成福建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图(图1).分析发现(图1):福建省传统村落在空间上,整体呈现西北部多、东南部少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宁德市的西北部、南平市的东北部、三明市的东南部、福州市的西南部;从地区分布数量统计看(表1~表2),福建省传统村落分布在全省10地市、70个区县、422个乡镇三级行政区划中,地区分布不均.

表1 福建省传统村落的地市分布

表2 福建省传统村落数量排名前10的县区

图1 福建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

3.1.2大分散、小集中 通常,采用核密度估算法分析空间分布格局.该方法可计算要素在其周围邻域中的密度,如果要素分布越密集,那么在这片区域发生地理事件的概率越高[13].将福建省传统村落数据导入ArcGIS 10.2,通过ArcGIS 10.2中的核密度分析生成福建省传统村落分布核密度图(图2).分析传统村落的集中程度和聚集区域发现:福建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空间格局;主要有3大高密度区,分别位于宁德地区的中西部、福州市的西南部、龙岩市的东南部与漳州西部结合部.

3.1.3山区多、平原少 在ArcGIS 10.2中导入福建地形地貌高程图,并与福建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图叠加,形成福建省传统村落分布与地形关系图(图3).由图3可知:①福建省传统村落分布整体呈现低山、丘陵分布多,且分别占传统村落总量的46.491%,43.10%;滨海平原、中山区域分布少,分别占传统村落总量的4.60%,5.81%.②从海拔高度看,80%以上的传统村落分布在闽西北内陆盆谷(海拔为500 m以上丘陵)和闽中大山带外缘丘陵、低山(海拔为500~1 000 m),而东部沿海较少.③传统村落分布随海拔高度变化明显(图4);在海拔为100~600 m,传统村落的数量与高程变化呈正比,海拔为600 m以上呈反比,在海拔为400~500 m,传统村落数量最多达116个,占总量的14%.④从坡向看,大部分传统村落位于东南缓坡.

注:宽度为50 km.图2 福建省传统村落分布的核密度图

图3 福建省传统村落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图4 福建省传统村落分布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3.2 线状分布特征

3.2.1沿河流支流上游及海岸线分布 在ArcGIS 10.2中导入福建省河流水系分布图、流域分布图,并与福建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图叠加(图5),再通过缓冲区分析和数据统计工具,分析福建省传统村落与水系、流域的关系.分析发现:①位于水系缓冲区1 km以内的传统村落有796个,其中,一级河流有26个,支流有770个;水系缓冲区2 km以内的传统村落有813个;距离海岸线1,2,10 km的传统村落依次有32,43,89个.②福建省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各大流域水系的上游、支流,分布最多的是宁德交溪、霍童溪、古田溪上游、武夷山崇阳溪上游、福州永泰大樟溪、南平松溪上游、晋江流域西溪.这反映出水系与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密切关系,体现了传统聚落逐水而居,沿水系迁徙、定居的特点.

3.2.2沿古代水陆交通线路分布 在ArcGIS 10.2中导入福建省古代水陆交通线路分布图,并与福建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图叠加,再通过缓冲区分析和数据统计工具,得到福建省传统村落与古代水陆交通线路缓冲区分析图(图6).分析发现:①位于水陆交通线缓冲区1,5,10 km范围内的传统村落分别占传统村落总量的12.47 %,55.57%,61.26%.②沿古代水路主要分布在福州市境内闽江支流大樟溪水路沿线.③沿古代陆路主要分布在宁德市境内的福温古道沿线、古田—屏南—政和古道沿线、南平市境内的政和—松溪—浦城古道沿线以及泉州市和三明市境内的永春—德化—大田—尤溪古道沿线.

注:福建省古代水陆交通分布底图参考文献[15].图6 福建省传统村落分布与古代水陆交通的关系

3.3 与经济、文化、城乡属性区位关联

3.3.1经济落后地区多、发达地区少 在ArcGIS 10.2中导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福建省人均GDP数据[16],并与福建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图叠加,运用数据统计工具,分析福建省传统村落与农村居民人均支配收入、人均GDP分布的关系.分析发现:82.2%的传统村落农村居民人均支配收入低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 821.19元)[16],60%的传统村落位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2018年全省人均GDP 为91 197元)[16].这反映了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福建省传统村落在分布数量、保存状况及申报积极性等方面存在区域差异.如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且人多地少,因而经济发展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的矛盾较突出,导致地方政府及居民在传统村落申报及保护方面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与此相反,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地区,对外发展与交流较弱,传统村落受到外来冲击较小,一定程度上促使传统村落被保留下来.

3.3.2闽东和闽南地区多、莆仙地区少 根据福建省主要方言的分布,戴志坚(2000年)将福建省民居分为闽南民居、莆仙民居、闽东民居、闽北民居、闽中民居、客家民居、闽西北民居7个分区[17].在ArcGIS 10.2中导入福建省民居区划分布图,并与福建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图叠加(图7),分析福建省传统村落分布与福建民居的区划关系.分析发现:福建省传统村落大部分(60.53%)位于闽东、闽南传统民居区,同时在2个相邻民居区交错地带形成多个聚集区.

注:福建省民居区划底图参考文献[17].图7 福建省传统村落分布与福建民居区划的关系

3.3.3乡村地区多、城镇区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编制规则》(国统字〔2009〕91号),将城乡属性分为主城区、城乡结合区、镇中心区、镇乡结合区、特殊区域、乡中心区、行政村7类,从而确认所在地域是城镇还是乡村.根据《2019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18],对福建省传统村落对应的城乡分类代码和类别进行统计.分析发现:①福建省传统村落主要属于城镇以外的广大村庄,其次属于镇中心区、镇乡结合区、乡中心区,分别占传统村落总量的83.9%,5.81%,4.84%,3.39%,较少的村落属于主城区,再次是城乡结合区,分别占传统村落总量的0.36%,0.73%.②在城、镇区范围内,仍然保留少量的传统村落,如泉州市晋江市灵源街道灵水社区、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东阳村、西天尾镇后黄村.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福建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存在市县分布不均、区域差异明显,总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山区多、平原少的特征.

2)核密度分析显示,在宁德地区的中西部、福州市的西南部、龙岩市的东南部与漳州的西部结合部形成3大高密度区.

3)福建省传统村落分布与该地特殊的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古代水陆交通、经济、文化、城乡区位有关:大部分集中于闽西北内陆盆谷(海拔500 m以上丘陵)和闽中大山带外缘丘陵、低山(海拔为500~1 000 m)坡度较为平缓的东南坡,沿水系分布在各大流域水系的上游、支流;沿古代水路主要分布在福州市境内闽江支流大樟溪水路沿线;沿古代陆路主要分布在宁德市境内的福温古道沿线、古田—屏南—政和古道沿线、南平市境内的政和—松溪—浦城古道沿线以及泉州市和三明市境内的永春—德化—大田—尤溪古道沿线;受经济发展、城乡区位影响,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广大山区;受文化区位影响,主要分布在闽东、闽南区,同时在2个相邻民居区交错地带形成多个聚集区.传统村落集中的地方大都位于地理位置偏远又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这为传统村落保存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4.2 建议

1)加强福建省传统村落谱系研究,包括整体层面摸清家底,加强传统村落类型特征研究,尤其是同一区域、县域、镇域范围内多个传统村落特色价值方面的差异性研究.通过建立福建省传统村落谱系,梳理传统村落在自然地理、人文空间上的对应区位与相互关系,使数百个传统村落形成整体联系、位置结构清晰的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网络,进而明确哪些对象、区域和内容需要重点保护.

2)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在归纳价值特征,梳理急需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保护发展策略和针对性措施,避免单一保护模式简单套用,造成建设性破坏.对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传统村落,在保护政策、保护资金投入、保护措施、保护发展项目方面区分对待,避免一刀切,同时向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县适当倾斜.

3)对保持完整、分布集中的区域,联片规划、整体保护,发挥聚集效益,突出各个村的差异性,避免均质化.

猜你喜欢

民居村落福建省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