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信息化数据分析有效实施精准教学

2021-10-27李艳红曹静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8期
关键词:重难点选项精准

李艳红 曹静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种教育信息软件平台对于实施精准教学过程中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起到了较强的辅助作用,能够帮助教师迅速、准确地收集学生的学情信息,为教师实施精准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通过教材及基础数据分析实现课前精准定位和预设

在上课前,教师一方面通过对教材的梳理找到和把握授课知识点与能力训练点之间的前后联系,准确定位学习内容;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数据分析掌握学生的实际学情,科学地通过数据分析判断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授课过程中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手段和方法。课前的精准定位,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以及对突破重难点策略制定的科学有效性。因此,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整体把握原则 教师在把握教材内容的时候,一定要跳出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从单元甚至是整册教材的学习内容出发,整体把握所学知识在整个阶段学习内容中的具体定位。

分类梳理原则 教师要将知识点、能力训练点进行分类,并按照相关类别进行纵向梳理,把握这一类别知识或能力在学生整个学习阶段过程中的前后联系,这样就具体定位了这一类别知识或能力的基点、生长点和拓展延伸点。

对比分析原则 这里的对比包括对教材不同版本中学习内容、练习内容、目标要求的对比分析,也包括对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的对比分析,还包括对不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对比分析。

调研访谈原则 通过前测反馈、调查问卷或访谈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际学情、个性偏好、观点认知、过程理解、操作方式等进行调查反馈,并依据反馈的具体数据内容进行分析,切实把握学生学习前的实际认知储备和能力水平。

关联对应原则 教师要将对知识或能力的定位与学生的实际学情相关联对应,就能精准把握教学的目标及重难点;将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进行分解细化后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反馈测查内容相关联对应,就能实现对教学实效的精准评价与调控。

通过课中反馈数据分析实现学习过程的精准评价调控

课堂反馈的数据可以体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前期教学策略是否正确。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预设按点问题的反馈信息分析有效调控教学、快速了解学情并作为优化教学过程的起点。同时,也应让学生学会看数据,清楚教学内容和进程,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

在精准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反馈数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 “客观题目数据”,另一类则是 “创作类数据”。第一类数据,可通过设备中的数据平台即时反馈数据的统计情况,主要依据数值百分比把握学习绩效。第二类数据,则是学生主观生成,主要通过平台进行师生和生生间的交流、赏析来进行反馈。

客观题目数据调控策略 在精准教学过程中呈现的客观题目考察,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个是直接对应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第二是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方法掌握情况;第三是对学生情感或需求的调研;第四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第五是拓宽学生思维。

但无论客观题目的考察目的是什么,反馈上来的客观题目数据只有以下三种情况:即意见相对分散、意见比较对立、意见相对一致,针对这样的数据信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結了以下调控策略:

一是意见相对分散—精讲细分。当反馈的意见比较分散时,说明大部分的学生是没有正确的核心认知的,这就需要教师思考提问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路径,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给予一些提示和点拨,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深入理解后再次进行选择。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一课时,教师出示了“哪个是1厘米”的反馈题目。选项1是易错点,没有从零刻度开始测量;选项2是在以往教学中,少数学生不理解长度这个概念而产生的错误;选项3为正确答案。在反馈后,教师发现三个选项的选择比例为:33%、25%、42%。发现学生认知分歧比较严重。教师则引导学生从选项2开始,引导学生说出不选择该项的理由。引出尺子,由学生总结出尺子上的三要素,并让学生感知长度的概念。然后通过交流不选选项1的理由,让学生明确要从零刻度开始进行测量。在讲解1、2选项后,自然过渡到选项3表示的是1厘米,引出“两个相邻的刻度(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的小结。

二是意见比较对立—讨论辨析。当学生的反馈数据比较聚焦对立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群智探究讨论活动。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分享过程中,逐渐聚焦思维、达成共识。例如,教学三年级语文《鹅》一课,教师为了考察学生对课文细节的掌握程度,设计了这样一道反馈题目:大白鹅是第几次下蛋?选项1是第一次,选项2是第二次,选项3是经常。在反馈后,教师发现选第一项占56.50%,选第二项占0%,选第三项占43.5%。课文中并没有直接叙述鹅是第几次下蛋,而是通过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描写,知道鹅是第一次下蛋。但是选择以后,教师发现有多一半同学选择第一个选项,而少一半同学选择第三个选项。针对学生做出的选择,教师进行导读追问:请选择不同选项的同学细细读书,找出支持你的理由,一会儿各组派代表进行说理。你是怎么知道鹅是第一次下蛋还是经常下蛋?在后面的交流中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鹅下蛋时它的心理活动及“不寻常行为”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分析重点词语和句子,使选择错误的学生知道鹅是第一次下蛋。本次选择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生对课文细节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错选,教师有策略地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和句子来理解,为理解全文的中心思想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是意见相对一致—个别指导。如果学生的反馈意见一致地趋向于同一个选项,在以知识测查为目的的反馈中,教师可以关注个别不一致学生的想法,通过个别指导,了解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困惑;在以调研为目的的反馈活动中,则表示达成统一意见,以访谈形式了解个别学生生意向后,从众执行即可。

创作类数据调控策略 在精准教学中呈现的主观题目或作品主要包括:学生的画批写注、思维导图、过程方法呈现、连线拼摆、文学创作、美术创作、乐曲创编等等。这些反馈内容无法直接生成统计数据,则需要在多边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实施调控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是分屏展示,对比分析。当学生通过数据平台将自己的创作作品以截图形式提交后,如果呈现结果多样、歧义较大时,教师可利用设备多屏展示的功能,随意调出学生的作品截图,全班一起通过对比活动找到不同作品的异同之处,达到强化目標重难点、有效拓展提升的目的。例如,在五年级数学《分段计价》一课中,教师从生活中的停车收费牌入手,让学生展示出自己对这个停车收费标准的理解。其中有的学生用一条线段表示“首小时内”和“首小时后”的计价标准,中间用明显的界限分割开,表示出时间的延续性;有的学生用两条线段分别表示“首小时内”和“首小时后”的计价标准,体现出两段计价标准的不同;还有的学生用两个不同的长方形表示,更显设计感……这些作品通过设备即时展示在学生面前时,便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维途径,拓展了学生们的思维广度。学生在多屏展示中寻找不同作品的联系与区别,达到深入理解的目标。

二是互评互赏,交流提高。这种策略主要针对没有绝对答案标准的主观创作题目,在学生提交作品后,教师可利用软件平台实现学生的互评和教师评价功能。学生通过给作品打分或在留言板留言评价的功能,开展赏析互评活动。例如,英语课上,教师设计了学生自主跟读课文视频并进行录音提交的活动。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平台中看到自己提交的作品以及其他同学提交的录音。任意打开一个音频即可在自己的平板上听到别的同学录音的文件,并在界面右上角用评论键或者大拇指键进行相互点赞和互评,学生可以看到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三是同伴互助,修改调整。这种策略主要应用于可修改调整空间较大的创作作品,比如语文的作文练笔、美术的艺术创作。学生在互评赏析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的意见,学生要经历二次创作的过程,在修改调控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作品。例如,在五年级语文“我和xx”的习作教学中,教师使用Quip平台让学生自主上传自己的习作,全体同学的习作都在这一平台上呈现,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习作、阅读他人的习作,自主以写作内容或写作方法结合成互评小组。然后在确定好自己的分组后,选定一篇习作进行修改。学生们每一次的自主修改和同学之间的协作修改都会留有痕迹。

通过课后反馈数据分析实现对学习内容的精准诊断复习

课后,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数据分析或后测诊断性评价,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作业设计或辅导,保障学生切实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复习的实效。例如,可以根据课上反馈情况实施分层作业,将反馈结果进行量化评定,不同等级评定的学生完成适合自己的不同的作业内容,这也是个性化学习的一种体现。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过程性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其实也为教师课前的教材和学情分析奠定数据基础。

综上,作为数字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提高对信息反馈数据的敏感度,善于利用反馈信息,捕捉反馈信息中的有用素材,将其变为新的教学依据和资源,真正实现科学、高效的精准教学。

本文系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精准教学实践研究”(立项号:161823046)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北京市丰台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重难点选项精准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跟踪导练(四)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Units 11—12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