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协同积极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1-10-27李兰冰

前线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改革

[摘要] 区域经济发展服从并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在积极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六大任务。京津冀三地应准确识别协同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市场协同、空间协同与治理协同5个维度深化协同、深度融合,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深化协同与深度融合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发展格局;  深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10-0056-03

区域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区域经济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体制机制改革、国家经济发展进程密不可分。进入新发展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应着眼国家经济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找准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结合点,在深度融入上做文章,在深化协同上谋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深度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六项任务

区域经济产生于经济活动与特定空间的结合,它强调有效资源的合理空间配置和有效利用。区域经济与国家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两种特性:一种是空间差异性。与宏观经济相比,区域经济是在时间维度的基础上纳入了空间维度,区位空间的唯一性与独特性决定了区域间发展的差异性。另一种是融合互动性。一方面国家战略与宏观政策深刻地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从属于国家宏观经济;另一方面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可有效促进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正因如此,在国家战略与宏观政策框架之下出台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及政策,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和区域发展服务于国家宏观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呈现出从非均衡转向高水平协调、从追求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出均衡导向—效率优先的非均衡导向—增长极培育与总体协调并进的演进特点,区域经济的空间载体沿三大地带—四大板块—城市群与重点支撑带逐渐细化。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考量。这深刻地影响区域发展导向由“公平与效率”向“效率、公平与安全”拓展。围绕效率、公平与安全,融入并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六大任务。一是打造内需引擎,通过形成稳定的经济发展预期、促进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等路径,实现内需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建设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二是实现效率导向的经济增长,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新高地和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枢纽,以经济增长促稳定、以经济增长保安全,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三是夯实经济安全,通过强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重构产业链、技术链与创新链安全,成为我国突破技术封锁与强化自主创新的试验区。四是促进公平导向下的均衡发展,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缓解区域内部落差,成为辐射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五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海空口岸等战略资源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成为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有力支点。六是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聚焦“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目标,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和大尺度空间治理探索,建设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引领区。

聚焦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五大维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要构筑北方的经济高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还应在探索新发展格局下区际关系协调发展起示范作用。

协同发展下的京津冀地区间关系可以解构为五大维度,即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市场协同、空间协同与治理协同。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纽带,主要聚焦于地区间建立有序的产业分工、转移与合作网络,增强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拓展区域产业链价值链。创新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能源泉,主要聚焦于形成动力强劲的区域创新共同体,实现地区之间创新成果高效转化与知识技术空间溢出。市场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前提,主要聚焦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共建透明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现要素自由流动与资源优化配置。空间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载体,主要聚焦于建立合理高效的城市规模体系与区域空间结构,以优化空间关系和国土开发利用为主线,提升地区综合承载能力。治理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保障,主要聚焦于优化政府间的关系,致力于通过更加有效的区域协同机制和创新治理工具,促进地方政府间协同合作。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痛点和难点问题,在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这些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和紧迫。区域经济增速放缓,地区之间落差依然显著,河北省各地级市之间的分化也很明显。城市规模体系的断层特征显著,大城市重负与中小城市滞后并存,与世界级城市群网络化空间结构尚有较大差距。城市间技术转移与技术溢出有待加强,北京建设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但受地区技术交易市场不发达、产业转化渠道不通畅等因素影响,津冀未能充分发挥区位临近优势承接技术转移,使北京创新成果呈现蛙跳转移态势。市场活力有待进一步激活,生产要素与企业主体缺乏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自由流动、进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口岸优势发挥不足,港口功能仍以交通枢纽为主,贸易、产业与开放功能未能有效发挥,口岸开发建设的市场化和开放度低,口岸产业链条不完整且功能不完善。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五大区位优势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我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从属于和服务于新发展格局,应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积极调整并有所作为。

合力推进京津冀区域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质与量的双提升,奋力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新发展格局之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增长动力问题,强化产业链、价值链与创新链相互融合是实现新旧动能转化和提供持续经济增长动力的必然要求。以價值链升级为导向重塑产业链,提高产业供给对市场需求的适配性,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借鉴深圳在培育技术交易市场方面的经验做法,尽快建立高度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转化渠道,使三地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创新知识、高新技术为核心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并形成经济持续增长新动力。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支撑和引领的突出作用,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强化津冀的科技创新转移与孵化功能,借助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优势获取高质量产业技术供给,形成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体系之间的有机互动机制,促进地区经济规模扩大与发展质量提升。

分类推进就业导向、财税导向和技术导向的产业发展,构建统筹安全与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京津冀落实各自功能定位,不仅应大力引进和发展技术导向型的战略新兴产业,也应推进轻纺工业等就业导向和石油化工、汽车工业等财税导向型产业升级,后两者在稳定社会就业、确保地区税收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制定分门别类的产业发展政策,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推动园区平台整合与低效产业用地整治,提升产业发展的土地资源支撑力。以产业图谱为导引加快补链延链、固链强链,通过对标产业链条、对标标杆企业,完善专项基金、招商策略及环境建设等,实现产业体系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的双赢。

深入推进口岸开放大通道、大通关、大协同模式创新,建设高质量协同开放的引领示范区。充分利用空港、海港以及自贸区等口岸戰略资源,加速三地口岸市场协同发展。深化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以及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之间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建立国际航空枢纽与区域航空枢纽相衔接、客运航空与货运航空有序分布的机场网络,形成高速畅通的航空通道和高度发达的临空经济。天津港、黄骅港和秦皇岛港等海港口岸协同合作促进口岸功能完善、口岸产业链拓展和口岸要素集聚,实现海港功能由交通通道向开放、贸易和产业等功能拓展,增加海港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充分发挥天津自贸试验区和河北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抢抓政策创新红利,做好试点经验的复制推广工作,为京津冀建设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引领示范区提供制度供给。

持续推进城镇空间格局优化、城镇化水平提升,实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目标。北京和天津城镇化率已达到较高水平,下一步重点是提升城镇化质量,完善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功能,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着力填平京津两地之间的发展洼地,建设京津国际都市连绵带。提升石家庄、唐山、保定和邯郸等节点城市发展水平,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改善城市群的城市规模体系落差。规范化、差异化发展特色小镇,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吸引产业、人口及资本要素集聚,推进特色小镇与城市、乡村之间的融合发展。

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城市群协同治理模式。体制机制创新的核心是打破行政分割与地方保护,促进区域分治向区域融合发展。以打破行政分割为核心,探索地区之间相容性和统一性的政策体系,如产业转移中的财税共享机制、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制度衔接、金融投资与技术研发政策统一等。以加速市场协同为核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做法、完善市场服务和监管体制等,激发市场活力,形成要素自由流动的内生动力。以提高国土利用效率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为切入点,共同探索“多规合一”的大尺度区域空间规划,对空间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与调控引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作者简介:李兰冰,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 / 曹   晶

猜你喜欢

新发展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改革
新发展格局下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牵动人心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