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景口水利枢纽坝枢工程设计

2021-10-27曾令华陈辉煌职承杰

中国水利 2021年19期
关键词:趾板导流洞坝顶

曾令华,朱 勤,陈辉煌,张 洋,职承杰

(水利部长江治理与保护重点实验室,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430010,武汉)

一、工程概况

观景口水利枢纽是重庆市重点水源工程之一,位于巴南区五布河干流上,水库坝址位于巴南区东温泉镇上游约4.5 km的双胜村,距重庆市市中心约50 km。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以城市供水为主,同时兼顾沿线小城镇、农业灌溉及农村用水。水库正常蓄水位281.00 m,死水位254.00 m,设计洪水位281.32 m,校核洪水位283.03 m,水库总库容1.52亿m3,调节库容1.19亿m3。输水工程线路总长24.965km,设计输水流量4.76m3/s,加大输水流量5.76 m3/s。

该工程为Ⅱ等大(2)型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主要建筑物包括水库大坝、泄水建筑物及输水建筑物(进水口、隧洞、管桥、埋涵、渡槽等)、永久支洞、控制建筑物(检修口和分水口)及提水泵站等。坝址位于五步河、芦沟河两条河交叉口下游,工程岩石条件较好,采用围堰一次性分别截断芦沟河、五步河,并各建1条隧洞导流。施工期采用导流隧洞泄洪,前期利用围堰挡水,坝体在汛前上升至度汛断面高度后利用坝体挡水,坝体全年施工,主体工程完工后,右岸导流隧洞下闸挡水,并用混凝土封堵;左岸导流隧洞作为正常运行的泄洪兼放空洞。

坝址区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 102 mm,多年年平均气温18.3℃,累年最大10 min平均风速15.0 m/s,多年10 min平均最大风速9.86 m/s,多年年平均输沙量24.2万t。

2.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

1.水文气象条件

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2.36亿m3,100年一遇设计流量1 500 m3/s,2000年一遇校核流量2 400 m3/s。坝址不同频率洪峰流量见表1。

表1 坝址各频率洪峰流量

(1)地形

坝址位于五布河干流,上距芦沟河与五布河交汇处约50 m。在坝线附近,五布河流向为SE-NW向,在坝线下游约500 m转为NE向。河谷为不甚对称的“V”形谷。两岸地形坡度为20°~30°,局部超过35°。左岸山顶高程328 m,右岸山顶高程376 m,河床高程约228 m,岸坡高差100~150 m。枯水期河水面宽度60 m左右,水深0.5~3.5 m。

坝址两岸冲沟较发育,大小不一,多与河谷近直交,并下切至河床。沟谷底部多覆盖有冲洪积物。

(2)地层岩性

坝址区出露地层有侏罗系上中统自流井组 (J1-2z),中统新田沟组(J2x)、下沙溪庙组(J2xs)、上沙溪庙组(J2s),以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大坝地基主要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第一段(J2s1)、第二段(J2s2)。按岩性组合,第一段地层分为二小层,第二段地层分为五小层。第一段第一小层(J2s1-1)和第二段的第一、三、五 小 层(J2s2-1、J2s2-3、J2s2-5)为 厚 度20~30m的砂岩,第一段第二小层(J2s1-2)、第二段第二和四小层 (J2s2-2、J2s2-4)岩性为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局部夹砂岩。

地层为单斜构造,走向NE20°~45°,倾向SE,倾角32°~50°。

岩体总体透水性较弱,但很不均匀,弱风化岩体大多数试段透水率小于5Lu,微新岩体大多数试段透水率小于3Lu,基本属于弱透水性—微透水性,局部属于中等透水性。

二、工程布置

观景口水利枢纽由主坝、副坝、右岸岸坡式溢洪道、左岸泄洪放空洞、输水工程取水口、提水泵站、生态放水管等建筑物组成。

主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布置在五步河与芦沟河交汇处下游的主河槽上;副坝2座,均为石渣坝,布置在主坝左岸两个垭口部位;溢洪道为开敞式岸边溢洪道,紧邻主坝布置在其右侧;泄洪放空洞布置在五布河左岸,距左坝肩直线距离约150 m,施工期用于五布河导流,运行期用于泄洪并兼做水库放空用;输水工程取水口和生态放水管共用进水口,布置在大坝左岸约400 m处一冲沟内,取水口采用岸边塔式型式;提水泵站布置在桐子垭口下游花生基(距输水工程取水口约0.24 km),厂区由主厂房、副厂房和出水池等组成;上坝公路位于主坝右岸,与S105省道相连。

观景口大坝面板浇筑

三、主要建筑物设计

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主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为284.80 m,防浪墙顶高程为285.10 m,最大坝高64.8 m,坝顶宽度7.54 m,坝顶轴线长312.3 m,上、下游坝坡均为1∶1.4。面板顶部厚度为30 cm,底部最大厚度50 cm,分缝间距中间16 m,两岸8 m。趾板型式为平趾板,置于弱风化中上部,趾板厚度40 cm、宽度5.0 m,河床部位后接2.0 m的防渗板。

坝体填筑分区从上游至下游分别为垫层区、过渡层、主堆石区、下游堆石区和草皮护坡。上游坝脚设黏土铺盖和任意料铺盖压重区。

上游铺盖区(1A):位于面板上游,顶高程247.0 m,顶宽3.0 m,上游坡度1∶1.6,采用黏土等防渗料,最大粒径0.2~5 mm,黏粒含量30%以上,渗透系数小于1×10-5cm/s。

上游盖重区(1B):位于上游防渗铺盖区之上,顶高程248.0 m,顶宽5.0 m,上游坡度1∶2.5,采用开挖弃渣料粗粒料填筑,对1A区起保护作用。

垫层料区(2A):位于钢筋混凝土面板下部,采用3m宽等厚设计,控制最大粒径80mm,小于5mm颗粒含量35%~50%,小于0.075 mm的颗径含量5%~7%,级配连续,孔隙率控制在16%。

特殊垫层区(2B):位于周边缝下游侧垫层区内,作为对上游黏土铺盖(1A区)的反滤层,具有良好的反滤和滞留细颗粒的自愈功能,孔隙率控制在16%。

过渡料区(3A):位于垫层料与主堆石区之间,水平宽度3 m,最大粒径300 mm,小于5 mm颗粒含量10%~25%,小于0.1 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5%,级配连续,孔隙率控制在18%。

主堆石区(3B):采用微新灰岩料,最大粒径800 mm,小于5 mm颗粒含量5%~15%,小于0.1 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5%,孔隙率控制在20%。

下游堆石区(3C):基本采用与主堆石区相同坝料。堆石料设计指标与主堆石区相近,孔隙率控制略高于主堆石区。

下游坝坡(P):下游坝面在混凝土格构内铺设0.3 m腐殖土,采用草皮护坡,草皮护坡自坝顶至243.9 m高程,243.9 m高程以下坝脚采用超径块石压坡。

2.溢洪道

溢洪道布置在大坝右岸岸边,紧邻主坝,溢洪道轴线与大坝轴线夹角为167°21′24″。溢洪道采用2孔开敞式方案,设计和校核工况下最大泄量分别为769 m3/s和986 m3/s。

溢洪道全长576.58 m,由上游引渠段、闸室控制段、泄槽段、消力池及下游防护段组成,上游引渠段全长82.78 m,闸室控制段上游40 m为矩形断面,向上游为14 m长的单侧渐变段,再向上为单侧贴坡梯形断面(坡比1∶1.0);右侧导墙墙顶高程283.5 m,左侧导墙近闸室20 m墙顶高程为283.5 m,向上游20 m左侧墙顶高程渐降至281.5m。靠近闸室40m段底板采用3.0 m厚钢筋混凝土护底,其上游为i=0.025的倒坡,采用0.5 m混凝土护底。

闸室控制段长27m,整体式结构,共2孔,每孔宽10.0 m,中墩厚2.0 m。溢洪道采用驼峰堰堰形,堰顶高程273.5 m,闸底板基底高程269.0 m,闸顶高程285.10 m,闸室前端交通桥宽6.0 m。

泄槽段全长222.50 m,矩形断面,槽宽22.0 m,底坡i=0.222,底板前段厚70 cm,接近消力池段45.5 m范围底板厚200 cm。

消力池形式为综合式消力池,采用单面扩散,河道一侧扩散角为5.193°,净宽从22.0 m扩散至28.0 m,池长69.0 m,池深6.0 m,坎高2.0 m,消力池底板厚3~4 m。

消力坎后接海漫段,海漫长50.9 m,采用1.0 m厚混凝土护底,海漫后设浆砌石尾水渠段,长124.4 m。

3.泄洪放空洞

泄洪放空洞运行期用于泄洪兼放空用,施工期用于五布河导流,设计和校核洪工况下最大泄量分别为504 m3/s、518 m3/s。

泄洪放空洞布置在五布河左岸,距大坝直线距离约150 m,为龙抬头形式。泄洪放空洞总长495.22 m,由引渠段、进口控制段、洞身段、出口连接和消能段组成。引渠段长44 m,底板高程245.5 m,平底。控制段长29.0 m,为岸边式进水塔,底板高程246.5 m,进水塔塔顶平台高程285.1 m,控制段设平板事故检修门和弧形工作闸门,弧门前为有压段,后为明流段,有压段出口尺寸5.0 m×5.15 m(宽×高)。洞身段长298.22 m,其中前段为射流竖曲线、陡坡及反弧段,水平长62.21 m,前接进水塔明流段,其后为底坡i=0.16%的城门洞形隧洞,长236 m,前后段断面均为城门洞形,7.25 m×5.6 m(宽×高)。出口连接及消能段长124m,其中出口埋涵段长14.0 m,陡坡段长20.0 m,消力池长60.0 m,护坦段长30.0 m,其后为海漫。

观景口水库分层取水塔

4.输水取水口及生态放水管

输水工程取水口采用岸边式进水塔,布置于大坝左岸岸坡,距主坝坝头约为400 m,采用叠梁门式分层取水。输水工程设计输水流量为4.76 m3/s,加大输水流量为5.76 m3/s。

进水塔前引渠长273 m,进口引渠底宽4 m,引渠底板高程245.50 m。

进水塔建基面高程243.50 m,进口底板高程为246.00 m,进水塔顺水流向长20.2 m,宽18.3 m(其中门库宽7.8 m)。进水塔设置有拦污栅、分层取水叠梁门、事故闸门,孔口宽度均为5 m,事故闸门孔口高5.0 m。

进水塔塔顶设检修平台,平台顶高程285.10 m,塔顶检修平台通过交通桥连接岸坡,交通桥宽5.0 m,通至连接主坝的公路。

进水压力总管长164.49 m,共分为3段,进水总管内径取为5.0 m和4.5 m,靠近进水口114.36 m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内径5.0 m,衬砌厚度0.5 m,后接8 m渐变段;中间23.53 m采用钢板衬砌外包50 cm素混凝土,内径4.5 m;后18.6 m为明敷钢管外包钢筋混凝土。

生态放水管和输水工程取水口共用同一进水口、输水隧洞和进水总管,在进水总管斜分至泵站进水支管前引出内径1.5 m放水管,后接控制阀室导入泵站区的排水明渠,最后经沟南-2放入泄洪放空洞下游消力池,进入五步河河道。生态放水管最大下泄流量2.587 m3/s,其中生态流量2.25 m3/s,东温泉镇灌溉及农村饮水0.337m3/s。

5.提水泵站

提水泵站布置在桐子垭口下游花生基(距进水口约0.24 km),厂区由主厂房、副厂房和出水池等组成。

厂区地面高程253.30 m,高于沟南-2(D1断面)2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249.25 m。进厂道路在管理区右侧,与厂区至泵站的运行检修道路相连。

主厂房机组中心线基本与上、下游等高线平行。水泵进、出水管中心线高程248.00 m,主厂房尺寸62.3 m×15.6 m×19.1 m,地面以上高度为12.50 m,地面以下高度为8.1 m。主厂房内布置6台卧式单级双吸离心泵,其中4台大机组2台小机组,一字形布置,大机组间距8.5 m,小机组间距6.4 m,安装间布置于主厂房右侧,底宽12.8 m。主厂房分3层布置,为机组层、盘柜层和安装间层。

副厂房位于主厂房下游侧,与主厂房构成整体基础,上部长62.3 m、宽8.3 m,共分3层,地上2层、地下1层。

泵站进水系统接上游进水压力总管,泵站采用侧向进水、正向出水,泵站出水侧布置2根出水总管,内径分别为1.8m和0.8m,其中4台大机组每2根出水支管汇成1根岔管,2根岔管汇成出水总管。出水总管内径1.8m,2台小机组出水支管汇成的出水总管内径为0.8 m。进水总管直径4.5 m,进水支管内径分别为1.2m、0.6m,出水支管内径分别为1.0m、0.5m。总管、岔管、支管全部采用明敷钢管外包混凝土。

出水池布置在距离机组中心线下游146.31 m处的山顶,设出水平台,出水池底面为矩形,出水池底顺水流向长39.92 m,垂直水流向宽21.82 m。出水池进口端及右侧池边墙直立,出口端及左侧为开挖坡1∶0.7的斜坡面,坡面采用20cm厚钢筋混凝土护坡。池顶高程303.00m,池底顶高程293.0m,出水池中心线桩号0+385.982 m。出水池四周设排水沟。

四、工程施工相关优化

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主要对导流洞线路布置、大坝趾板宽度、泄洪放空洞进口竖线以及大坝坝顶宽度进行了局部优化和调整。

1.导流洞线路布置调整

为满足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截流的进度要求,将右岸导流洞进口位置向下游平移至距坝轴线上游约195 m山坳处,导流洞出口位置向上游平移至距坝轴线下游150 m右岸山坡,导流洞后段从溢洪道泄槽底板的岩层中穿过。导流洞原出口为泥岩、泥质粉砂岩局部夹砂岩,出口段约200 m洞顶围岩厚度小,成洞条件较差,调整后出口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互层夹砂岩,岩层产状倾向155°,倾角42°,隧洞进口轴线与岩层面夹角65°,导流洞出口与岩层面近似正交,对洞室及出口边坡稳定较为有利。导流洞出口位置调整后,隧洞结构断面及纵坡不变,过流能力有所增加,上游最高水位略有降低,导流洞长度由700 m缩短至350 m,导流洞施工工期显著减少。

工程施工期,导流隧洞过流后,溢洪道泄槽进行土石方开挖和混凝土浇筑,调整后导流隧洞后段与溢洪道成约30°立体斜交,最小厚度为7.3 m,按浅埋隧洞对导流洞后段进行了复核,复核结果表明导流洞衬砌结构满足要求,工程施工期不会对溢洪道泄槽底板造成不利影响。

工程运行期,为确保泄槽底板安全,在下闸蓄水后对导流桩号DL0+269~DL0+324段进行混凝土封堵和灌浆处理。

2.趾板宽度优化

本工程大坝趾板采用平趾板,规范规定趾板宽度由趾板基础岩体的允许水力梯度确定,本工程趾板位于弱风化岩石中上部,基岩以泥岩为主,初步设计阶段,最大趾板宽度按1/10倍水头考虑,同时满足趾板自身稳定和起到帷幕灌浆压浆板的作用,趾板宽度采用6.0 m,厚度0.4 m,略小于面板底部厚度。

施工详图阶段,为减少趾板上游侧开挖工程量,将河床部位最大趾板宽度由6 m减小至5 m,同时在趾板下游侧(左侧高程241.0 m以下、右侧高程242.3 m以下)增加2 m宽的防渗板,两岸趾板宽度均为5 m,不设防渗板。

考虑趾板下游防渗板宽度后,趾板基础岩体最大水力梯度为9.0;无下游防渗板的趾板基础岩体最大水力梯度为9.2,满足规范要求。

3.左岸泄洪放空洞进口竖曲线调整

初步设计图中,进水塔后的隧洞进口陡坡段由两段半径为50 m的圆弧(洞底、洞顶)组成,参照《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 319—2018),坝身泄水孔体形,进水塔工作弧门后明流段竖曲线常设计为抛物线,泄洪放空洞在下泄设计洪水时,孔口流速为25.8 m/s,施工详图时,隧洞进口陡坡段修改为由抛物线(方程)接1∶4的斜坡及半径57.25 m反弧(洞底)组成,修改后的隧洞底坡与水流更贴合,体型更合理,减小水流冲击隧洞顶部的风险。

4.坝顶宽度调整

为满足业主打造新型水利工程风景区的要求,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将下游高程263.90m平台以上下游坡向下游侧方向平移1.5 m,即高程263.90 m平台宽度由3 m减小至1.5 m,以达到加宽坝顶路面宽度的要求。

同时为方便大坝坝顶与左岸上坝公路、右侧溢洪道顶部间1.2 m高差的纵坡连接,将坝顶高程由283.9 m提高0.9 m至284.8 m,坝顶下游设置挡墙,坝顶路面加宽后,坝体断面设计满足规范要求。调整后坝顶宽度增加至7.54 m。

猜你喜欢

趾板导流洞坝顶
基于贝叶斯参数更新的高土石坝坝顶开裂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
运行期土石坝坝顶高程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乌斯通沟水库导流洞偏压洞段埋藏式锚筋桩的应用
水下机器人在长河坝电站导流洞闸门堵漏中的应用
兴仁县尖山水库大坝趾板基础处理设计
老挝Nam Khan 2面板堆石坝趾板优化设计与实践
基于CATIA的面板坝趾板三维设计研究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趾板的三维设计方法研究
白鹤滩水电站导流洞金属结构安装技术总结
汾河水库坝顶裂缝成因初步分析及处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