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路径探讨

2021-10-25闫卓豪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郑州发展路径

闫卓豪

摘要:鄭州市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经过长足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成为了郑州市主导产业之一,“十四五”期间郑州市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飞跃,本文首先梳理了郑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其次分析了电子信息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对郑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对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子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郑州  电子信息产业  子产业  发展路径

一、郑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梳理

电子信息产业是郑州市重要的战略支撑产业,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全市电子信息企业已突破6000家,销售产值由2013年的2023亿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超5000亿元。“十四五”建设中郑州市将在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北斗等新兴产业重点布局,强化产业培育,加快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条,构建产业生态,全面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取到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将郑州打造成为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制造研发基地,为加快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一)郑州已成为智能终端重要生产基地

2011年富士康首条生产线在郑州航空港区投产,截止到2019年该区入驻智能终端企业200余家,智能终端产业贡献了全市电子信息产业90%以上的产值。郑州市已经形成了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产业,建立了航空港区的智能手机产业园,通过引进富士康,郑州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居于我国前列,在富士康项目的带动下,郑州的智能终端产业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产业集聚,郑州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从2016年以来一直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七分之一,2017年郑州智能手机出货量更是达到29505.7万台,由于智能手机硬件变革明显放缓、整体进入微创新发展阶段,郑州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和全世界一样出现了下滑趋势,2019年郑州的出货量为2.14亿万台,全球手机出货量为13.71亿万台,郑州手机出货量依然有全球的1/7,可以说郑州已经是全球性的智能手机制造基地。

(二)郑州智能传感器龙头企业实力突出

郑州在气体传感器、农业传感器、综合气象传感器、电力(网)传感器、环境监测仪等多个传感器品种已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以及批量生产能力,在气体传感、安全监测、环境检测应用等传感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国内领先优势。郑州具有以汉威、光力为代表的智能传感器龙头企业,其中汉威科技从1998年起一直深耕在气体传感器领域,到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了气体传感器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70%,汉威科技气体探测产品采用多项传感器新技术及独创性电路设计,创新性较强,技术含量高,多项技术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奖,多个产品取得了消防产品型式认可和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综合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知名度,不过汉威这几年也是重点聚焦在水务、环保等总包工程,没有传感器的生产线在郑州。

(三)郑州市已初步布局新型显示产业,

2019年4月8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改局审批了郑州航空港区光电显示产业园有限公司光电显示产业园建设项目,审批结果为通过。该项目预计用地328663.13平方米。郑州目前在新型显示制造业为空白,不过已经建立了与华锐光电和惠科股份的合作,华锐计划在郑州内建立第5代LCD产线,目前设备已经进入调试期;惠科计划在郑州建立第11代LCD产线,目前厂房还在建设中。2020年8月18日,位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华锐光电第五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正式转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华锐光电是河南省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位于航空港实验区南部高端制造业集聚区,占地约500亩,项目以第五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产品为核心。华锐光电集电子产品、通讯产品、数码产品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身,其引进的韩国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以a-Si技术为核心,全力打造智能化系统,填补了河南省在新型显示产业领域的空白。产品定位于尺寸1200mm*1000mm的玻璃基板,涵盖1.44-42英寸多尺寸,可满足车载显示、智能家居、可穿戴显示、智慧医疗、精密工业仪器及部分智能手机等多种市场需求。2020年4月华锐光电开始主厂房清洁,5月15日首台STK设备入场。随着首台工艺设备的搬入,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将正式进入设备的调试安装阶段,预计2021年实现点亮投产,未来可形成产值超400亿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对促进河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重要意义。

二、郑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郑州智能终端产业链还有待完善

目前郑州航空港区以富士康、郑州联创等企业为龙头,汇集了金昌威、创酷通信、领胜科技等200余家整机企业及配套零部件企业,还有友嘉、惠科、华锐、合晶、朝虹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相继落户,年手机产量达到2亿部以上,其中苹果手机年产量近1亿部,形成了“整机+配套+零部件”的智能终端产业链,但是在关键零组件和方案研发设计等配套方面郑州还有不足。

(二)智能传感器生态体系不全且创新力不足

郑州市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体系不完整,缺乏研发中试平台、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配套方面薄弱,如人才、资金和产业服务。特别是在人才问题上,缺乏高端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在传感器方面的技术人才缺失,产业集群能力薄弱;传感器产业园区的公共配套和其他产业园有很大的差距,无法带动全产业协同发展,不利于郑州市形成自己的技术驱动力。另外目前产业创新体系不健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方面,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较少,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能力不强,对基础技术和制造工艺的研究不够,科研经费投入偏低。高校和科研院所方面,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少,科研成果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与企业合作不强,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尚有不足。在产业链上也不完整,主要体现在上游的材料和设备、中游的MEMS代工和芯片制造、下游封测环节的缺失。MEMS传感器最重要的环节就是MEMS智能传感器的制造环节,但是郑州市在MEMS智能传感器制造方面处于空白,本地的企业都是靠外地代工来生产传感器,导致了郑州市在技术研发、流转周期方面影响较大。郑州智能传感器产业链下游的应用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核心的传感器制造环节的缺失,使得本地的传感器产业很难发展壮大起来。

(三)新型显示产业门类不健全

郑州在OLED产线方面还没有布局,随着手机屏幕越来越向着柔性可弯曲的方向发展,OLED技术的逐渐成熟,未来全球OLED面板产业将会迎来大的爆发,郑州也应在OLED面板方面提前布局。另一方面,郑州目前在新型显示产业的上游材料与设备等方面也发展薄弱,郑州要抓住这次机遇,积极发展新型显示上游相关材料与设备。

三、郑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路径探讨

(一)强力建设智能终端科技研发中心。

要加强完善智能手机产业链布局,完成对5G新产品需求的更新,积极引进智能手机企业总部,并大力引进相关技术领域的研发类人才,建立郑州市智能终端技术创新中心,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逐步成熟,智能终端将会运用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郑州市已经有强劲的智能终端产业基础,要借助自己的优势多样化发展自己的智能终端产品,如智能穿戴、无人机、智能家居等,多样化的智能终端产品能够适应多样的应用场景,郑州市作为智能终端产业的中心区,要发挥郑州的优势,积极探索智能终端产业新的应用场景,争取走在我国前列。

(二)加速完成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

传感谷将以汉威、光力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具有核心关键技术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立足产业链拓展延伸,不断吸纳上下游产业链上国际先进企业入驻,快速带动区域内该产业及其配套产业的发展,在智能传感器材料、智能传感器系统、智能传感器终端具有规模影响力,坚持存量培育和增量引进,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提升本地产业在国内的影响力。加大对技术的重視程度,逐步从资源依赖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研发方向转变,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实力,做大做强产业高端环节。

(三)全产业链布局新型显示产业。

郑州市要充分利用国家和河南省大力支持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利用好郑州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建设的契机,以航空港智能终端产业园区为主要平台,以TFT-LCD、AMOLED等新型显示产业为主线,打造主导产业、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有效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引入或培育本地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在产品、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带动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加快产业集聚速度。同时,在产业管理、投融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营造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环境,保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四)全方位突破集成电路封装、设计,试探性打造集成电路制造产业。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产业化平台运作,高标准推进郑州市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通过构建集成电路产业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构建产业生态,完善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配套服务能力,打造规模效应明显的产业集聚区。在郑州市构建以集成电路封测为龙头,集成电路设计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加强龙头企业引进力度,展现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推动产业资本良性发展;后期着力引进集成电路设备企业,合理发展集成电路材料企业,时机合适时填补集成电路制造产业空缺。建立公共服务平台,针对共性技术提供检验检测服务、专业人才培育服务、产线工人培训服务等,协助企业对接资本及上下游产业链,协助企业兑现产业专项补贴等。建立创新中心,提升企业在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岗位人员的专业能力。

(五)重点突破北斗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应用。

要跨行业协作,推动北斗+产业应用,借助威科姆、郑州星空北斗等相关龙头企业在人才和技术上的优势,加速相关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引进,形成以芯片、模块、天线研发为主的高端研发环节、北斗导航应用服务末端环节;搭建企业与域外优质科研资源、国内重点高校的合作平台,重点突破北斗关键零部件、北斗芯片和终端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突破融合芯片、组合导航、应用集成、室内外无缝定位等一批基础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加快提升产品成熟度和核心竞争力;依托黄河人才计划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研发团队以及高层次管理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打破传统人才吸引方式。

参考文献

[1]杨梦洁.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8):38-39.

[2]崔从俊.如何推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端化发展[J].信息系统工程,2021(07):20-22.

[3]李传志.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对策分析[J].经济问题,2019(01):68-74+83.

[4]张于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形势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8(03):53-60.

猜你喜欢

郑州发展路径
Love Forever, Damon Salvatore
《关于郑州的记忆》(部分)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郑州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郑州擂台赛纪实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巧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