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

2021-10-25宫丽娜马素春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混合教学线上线下

宫丽娜 马素春

摘要: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目标,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在课程思政中可能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以《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在课程顶层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有机融合思政元素,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平台数据驱动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新模式体系改革进行探索和研究,进而实现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让学生成为具有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Python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也是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云计算等行业的重要基础,在计算機相关专业的学生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当前高等教育推进协同育人机制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在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思政中可能起到的关键作用,结合线上学习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EduCoder或PTA程序设计类实验辅助教学平台)及线下教学形成线下线上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升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效果。

1《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现状

Python作为一种通用的、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具有易于学习,编写简洁等特点,适用于人工智能、数学计算等当前科技领域,使得《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成为当前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项基础编程课程。然而由于Python程序语言丰富的内涵功能使得学生不能把握Python程序设计的重难点,导致目前的《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特别“专”,主要是简单的讲解专业知识内容,而忽略了思想政治课程,使得目前的Python程序设计课程存在“课程思政”认识模糊,重专业技能、轻育人以及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1]。

1.1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欠缺

目前《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专任教师未充分的区分“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两个概念,未充分认识到专业知识讲解与正确价值观引领之间的关系,未能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合到Python程序设计课程内容中。更进一步,由于Python程序设计语言具有生态丰富、多语言集成等特点,真正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多重挑战。

1.2“教学目标”重技能,轻育人

Python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的交互式跨平台语言,目前高校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等专业技能,未制定德育和智育的有效融合的教学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只具备专业技能,而缺失了思想素质的提升。

1.3 课程评价方式较单一

课程评价是衡量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的《Python程序设计》课程评价方式较单一,主要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为依据,忽略了评价教学环节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导致了不够客观和全面的评价指标[3]。

2 《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改革方案

针对目前《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专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借助线下课堂教学及线上教学网络有机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下[2],要采用思政课程在课程思政中可能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承担起学生的德育与智育的相互融合,实现全方位育人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了 《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一些思政改革新思路,其主要改革内容如下:

2.1 发挥好课程思政功能,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保障教学质量必要措施,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需要发挥好课程思政功能,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来制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在以培养高技术人才的前提下,深入推动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专业知识与 “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转变,按照 “立德树人”的要求,将Python程序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岗位需要相结合的同时,把育人工作有机地贯穿到教学过程中,最终做到不仅要提升高校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也要正确地引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成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2融合好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标准,教学内容中适当地融入正向的思政元素或社会热点话题,通过与企业及国际技术发展实际需求接轨,有效地组织枯燥分散的Python程序设计知识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构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进而成为一名合格的Python程序设计开发人员。例如在《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双分支结构中,可以举“学习强国登陆模块”的执行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人身选择,逐渐培养学生细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数组中,引导学生理解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潜移默化灌输生活处理哲理。

借助多种网络教学平台,实现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4]。同时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技术,分析挖掘学生学习数据,进而实现精准化的“教”与“学”。

同时,充分运用院系及教研室的集体备课工作例会以及与企业的沟通合作等方式,促使专任教师形成“课程思政”及行业发展新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协同效应的教学理念,进而有效融合好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2.3 落实立德树人,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在制定过程中要避免单一化,因为其关系到学生成绩的公平公正。因此,本文借助多种网络教学平台的线上学习数据及学生的课堂表现,实现对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多元评价,同时做到学生的学习结果的及时返回,做到过程可回溯,最终实现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公平公正的评价。

3 总结

秉着做事先做人的原则,高校教师应当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有效的融合“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内容,实现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与思政思想的协同效应。因此,本文提出采用“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的Python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而能激发高校学生的德育和智育的统一,培养出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艳菊,陈彦保.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教育研究.教育教学论文.2019(07):36-37.

[2]罗平娟,吴晓刚,李珏,叶俊.Python程序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17):126-128.

[3]吴经志.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探索.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29(15):94-96.

[4]刘海浪,流滑动,林大川.从混合教学模式视角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61-65.

[5]黄林竹,李莹.大数据背景下基于OBE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为例.电脑只是与技术.2020:16(36):134-135.

第一作者简介:

宫丽娜,1985年11月,女,汉,山东东平,博士,讲师,智能软件工程。

马素春:山东省枣庄市公安局市中分局。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混合教学线上线下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AHP方法对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网络平台效应对传统大型零售企业线上商业模式选择的作用机理探讨
大班教学环境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
《高级食品化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移动环境下高职金融课程混合教学的研究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对我国零售行业O2O模式的分析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