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河干流河道疏浚弃土处置对策浅析

2021-10-25许田地

治淮 2021年8期
关键词:土场干流淮河

许田地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合肥 230088)

1 引言

淮河干流工程有着河道长、河槽宽、土方疏浚量大的特点。历次淮干治理河道疏浚多采用较为经济的绞吸式挖泥船疏挖,岸上布置排泥场的方式处置弃土。河道疏浚弃土利用难度高,排泥场占地面积大、受周边环境约束多、排泥场复耕年限长等问题一直是弃土处置面临的重点及难点。

安徽省淮河干流上起洪河口,下至洪山头,全长418km。沿淮两岸的圩区多,水系复杂,淮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产地。在历年的淮河干流治理举措中,疏挖干流河道,增强淮河干流河道的过流能力,一直是治淮工程的主要举措之一。本文以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峡山口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为实例,介绍涧沟口至峡山口段淮河河道疏浚设计疏挖方式及疏浚排泥场布置方案,总结排泥场布置设计中遇到重点及难点。

2 工程概况

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峡山口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系进一步治理淮河38 项工程之一。工程涉及董峰湖和寿西湖两个行洪区调整,同时疏浚涧沟口至峡山口段河道,疏浚总长度24.83km 。疏浚河道设计河底高程为12.0~10.0m,底宽为330m,两侧疏浚边坡均为1 ∶4,疏浚工程量为1948.51 万m3,河道的开挖以两岸切滩为主。

3 正峡段弃土处置方案设计

3.1 河道疏浚弃土处置设计及排泥场布置

淮河河道疏浚右岸可利用的水上土方,主要集中在寿西湖行洪区外滩地和靠山圩外滩地处。寿西湖外滩开挖水上土方结合利用作为寿西湖保庄圩的筑堤土料;靠山圩外滩开挖水上土方用于退堤填筑以及张管村的垫高堆填,水上土方开挖利用量约181.27 万m³。其余部位的疏浚土方则采用绞吸式挖泥船开挖、岸上布置排泥场的处置方式更为经济。

根据本段河道的河线走势、地形条件,综合绞吸式挖泥船排距性能,在两个行洪区内共布设9 个排泥场。相应排泥场划分河道疏浚施工段,见表1。

表1 河道疏浚分段表

3.2 水下土方疏浚排泥场设计的重难点分析

(1)选择适当的排泥面高程及单个排泥场面积是减少排泥场总占地面积的重点及难点。排泥面与地面高差越小越便于复耕;单个排泥场面积越大,围堰占地就小。通过现场调查及设计比选,工程沿线布设了9 个排泥场,排泥场排泥面高程高于地面约0.6~3.0m,围堰压地58.9 万m2,约占排泥场总面积的9%。

(2)河道疏浚的开挖土方及排泥场的综合利用是工程土方平衡规划中的关键点。根据工程土方供需分布,寿西湖三个保庄圩堤防填筑取土需求大,排泥场选择布置在三个保庄圩附近,堤防取土料场与河道疏浚排泥场结合布置,先取土满足堤防填筑取土需求,后作为河道疏浚排泥场。排泥场内取土总量约489.4 万m³,既满足了取土需求,也满足了排泥场的布置需要,充分利用了排泥场的土地资源。董峰湖行洪区对应河段河道疏浚的排泥场,与新堤堤后平台结合布设,充分利用了河道开挖弃土,减少堤后平台占地面积,降低工程造价。

(3)工程综合土方调配受周边环境变化影响大。在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后,仍需对排泥场的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复核,排除排泥场与城市建设规划、生态环保要求的冲突。同时根据政府信息资源,研究结合其他建设项目进行土方综合调配的可行性,优化工程的筑堤土料来源,调整河道疏浚土方的去向,从而降低建设成本,减少临时占地面积。

(4)历年淮河沿岸排泥场存在土方含水率大、自然固结时间长等问题,是排泥场复垦的难点。工程吸取以往治淮工程中排泥场复耕措施的经验,提出适合于本工程的具有针对性的排泥场快速固结措施,以降低复耕的难度。

3.3 淮干后续河道疏浚弃土处置的重难点分析

(1)历年淮河干流经过多轮疏浚整治,沿河岸适于布置排泥场的场地逐渐减少。河道疏浚弃土处置,可充分利用政府信息资源,掌握淮干沿线各城区对于土料资源的需求,做好镇、区、市各级土方资源优化利用,尽量减少排泥场或弃土场占地是后续淮河干流河道疏浚设计中的重点及难点。

(2)根据沿淮地形地貌及河道疏浚开挖方式的特点,结合沿淮城市对于排泥场或弃土场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地选择河道疏浚开挖及弃土处置方式。既充分利用疏浚弃土,又能发挥排泥场或弃土场的后期生态效益是工程的难点。

(3)随着生态优先建设理念的推行,严守生态红线和基本农田红线的政策是今后工程建设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同时,横跨淮河的公路、铁路、电力、地下管线等基础设施逐年增多,导致沿淮附近的排泥场或弃土场布置受到极大约束。排泥场或弃土场的布置与沿淮生态发展、城市近远期规划及建设需求相适应成为工程实施的关键点。

3.4 淮河干流河道后续治理弃土处置措施研究分析

(1)优化河道疏浚弃土处置方式。在后续的淮干工程建设中,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保效益是选择淮干河道疏浚弃土处置方式的重要指标。针对不同治理河段的生态地理环境,采取适当的施工方法,因地制宜地选择弃土处置方式,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措施。对于沿淮适宜布置排泥场的区域,可优先选用更为经济的绞吸式挖泥船疏浚施工方式,同时创新排泥场快速固结工法、工艺,更好地满足复耕需求。对于沿淮城区段或生态需求较强的河段,可选择以水上机械开采、驳船与陆上机械运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既能保证工程的经济性,也有利于河道开挖土方的综合利用。

(2)结合塌陷区打造生态湿地。根据已有的沿淮城市建设成功经验,部分两淮采煤沉陷区融入城市水景观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果。淮河干流沿线的淮南段沉陷区目前多保持原状,部分沉陷区水面广阔、水深大,河道疏浚开挖弃土可用来堆填沉陷区,形成沿淮岸线的浅水湿地,营造美丽淮河生态湿地场景。

(3)建设淮北大堤生态廊道。根据淮北大堤沿线地貌特点,结合周边城镇规划,选取水岸较近的堤段布设具有微地形弃土场,形成以生态淮北大堤、秀美淮河河道为主题的沿水利景观廊道,促进沿淮两岸的旅游经济发展。

(4)结合沿淮周边建设环境,开发弃土资源综合利用。淮干河道疏浚弃土处置结合取土坑或堤后水塘的填埋进行布置。同时,协调河道弃土与沿淮城市建设项目取土在时序与空间上的结合,将河道弃土场与沿淮城市生态湿地公园规划进行融合。

(5)结合生产圩治理,提高耕种效率。以不高于现状生产圩堤顶高程为原则,对沿淮生产圩内的地面进行整体填高,既能提高生产圩的耕种效率,又可消除生产圩汛期防汛压力,满足干流度汛要求。

4 结语

在以往的工程中,河道疏浚工程的弃土处置方式主要是以工程经济性作为选择的前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央提出生态河湖的理念后,生态效益成为考验工程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今后的淮河干流治理工程中,需贯彻河湖生态、环保设计理念,以生态淮河、安澜淮河为建设目标,在提高沿淮城镇防洪保安能力的同时,利用沿淮地形地貌,结合工程河道疏浚弃土处置方式的不同特点,营造淮河生态湿地、打造淮北大堤生态走廊,谱写秀美淮河新篇章

猜你喜欢

土场干流淮河
浅谈山区高速公路弃土场选址和设计
福建省山区高速公路弃土对隧道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淮河
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中弃土场的选址及与水土保持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江段封冻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淮河防总检查组赴江苏省开展汛前检查
松花江干流最大冰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江西省信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