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的探索与启示

2021-10-24范丹莹

现代企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校企大学生专业

范丹莹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高校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专业性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校企合作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普遍。但目前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一定弊端,亟需创新实践活动模式,让校企优秀文化融汇相通,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成长,凸显大学生社会服务功能,更好地为社会输送人才。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在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开展的全部社会性活动。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可以将学生自身所学的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锻炼中,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目的。

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长才干,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和接触,更准确地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比照,逐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自身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的认识,逐渐摆正个人与国家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2.学校和企业合作的优势。在教育条件和实习实训受限的情况下,大部分高校不具备培养全面型人才的教育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自我创造性和动手能力。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也是实现学校和企业共赢的一种途径。校企合作培养有利于大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工作现状,避免毕业后在工作岗位长期处在“过渡适应期”。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社会实践活动模式的探索

当前,由于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不全面、学校组织管理不到位、社会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流于形式、内容单一、缺乏深度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管理,创新活动模式,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向纵深开展。

1.以实习实训为抓手,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结合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相关负责部门要加强与专业导师、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在尽可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走访参观,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实习实训单位。通过了解企业发展道路,学习企业个人素质提升方法,联合企业开展创新发展研讨会交流经验,了解更多相关知识与市场,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2.以互联网为依托,强化社会实践教育引导。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民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强互联网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学生通过抖音、快手、bilibili、淘宝等直播平台,变身“带货主播”,针对其产品的特点和特色,发挥专业和自身优势,宣传企业创新精神与文化底蕴,实现产品销售量的增加。这种将传统社会实践模式与网络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既为企业带来了收益,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促进高校社会实践网络化、多元化、智能化。

3.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创新高校社会实践。随着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越来越受到高校重视,改进和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对提高学生就业、择业、创业的能力具有一定作用,这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通过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走出自我意识的“象牙塔”,对自身定位和社会价值有一个正确认知,培养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支持企业专家、讲师进校园开展理论宣讲,引导高校低年级学生以社会实践方式进企业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提升就业创业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成效和就业率。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

1.完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模式。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内容深度不够、专业结合度不够、为社会服务度不够等问题,把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是高校推进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性发展的有效模式。项目化管理的过程包括:起始过程、计划过程、执行过程、控制过程和结束过程,这五个过程在项目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循环往复,是前后衔接的,是相互输入输出关联的。因此,社会实践项目要经过组建团队、选题申报、立项、实施开展和验收评估五个阶段,这就要求实践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在各阶段具有明显周期特征。校企联合下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长期开展和传承,让学生之间相互友好配合,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避免盲目开展,使有效活动达到最优化。

2.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关键所在,是高校办学治校的首要问题,高校的办学质量对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任重而道远的意义。因此,高校面临着如何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严峻任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由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自由组成,多学科的交流可以让学生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利用在学校中获取的专业知识与企业对接,能帮助解决社会实践团队在活动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自身专业帮助百企业生产维修电器、带货直播等,都是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体现。

3.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全过程参与实践,不仅进一步检验和巩固在“学校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练就的技能应用到“社会课堂”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脱离传统的“在家靠家长,在校靠教师”的依赖性,使大学生的自立能力得到强化,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社会位置和将担负的社会责任,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责任感,增强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校企合作背景下社会实践活动的启示

1.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双向培养。目前,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指导老师多为学生所在学院的团委老师和所在专业的任课教师担任,因为专业提供的便利,任课教师和企业有多渠道的合作。为了高校暑期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必须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动。一方面,在前期有指导老师的沟通和企业老师的传授经验,学生可以在实践茜提前了解和掌握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对彼此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方便指导老师根据企业需求挖掘人才,做到资源互换、合作共赢,使活动受益最大化。

2.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网络宣传。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媒体传播是大范围的,大众化的,是通过各种大众媒体广泛传播的信息交流。就高校而言,做好宣传工作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重要保障;就树立企业品牌而言,做好宣传工作是树立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实践活动前期,校团委和二级学院团委要做好活动宣传,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从团队、高校、企业三个角度对活动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充分挖掘先进典型事迹和优秀团队个人,通过学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活动结束后,可以在中青网、中国大学生网、今日头条、共青团中央等校外主流媒体投稿,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和理解,为后期社会实践的开展做好铺垫。

3.加强实践活动的专业特色。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专业认同教育的重要抓手。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加强专业导师的指导和参与,在辅导员带领学生开展实地走访、志愿服务的同时,要结合专业特色开展课题研究、创新创业、实训操作、服务社会等,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形成“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推动工作”的良性循环模式。

五、结语

校企合作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社會实践能力,高校需要通过实习实训、网络宣传、就业创业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模式,进而完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扩大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因此,高校和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建设和创新,引导青年大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助力国家建设发展。

猜你喜欢

校企大学生专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