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困境与机制优化

2021-10-24陈晨胡婷婷

现代企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院校

陈晨 胡婷婷

产教融合即为产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我国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教学改革的关键。党的十九大以来,产教融合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系列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通过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的现实意义

1.实现校企资源整合,推动高校教育改革。高职院校以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主,是实施“产教融合”的主力。对高职院校而言,通过与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是实现校企资源整合,信息互补,为教师提供接触企业的机会,教师通过与企业交流,可以更好地获取行业发展一手信息,更好将经验收获运用于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加贴近实际,培养出与企业实际需求接轨的技能人才。二是高职院校通过产教融合,促进学校教改新模式探索,摒弃固有陈旧教学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吸纳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方法经验,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工作间,在真实工作场景下以实践模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进而提升学生高质量就业率。

2.缓解企业用工压力,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对实体企业而言,与学校开展产教融合,一是可缓解企业技能人才短缺的压力,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同时产教融合型员工的工作能力普遍高于一般市场招聘方式选用的员工,解决企业招工数量问题的同时可解决招工质量的问题。二是降低企业培养员工的成本,通过企业常规招聘模式进入企业的新员工,对企业工作流程内容不了解,需要企业花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性培训,而企业通过产教融合,将员工培养前置在学生上学期间完成,待学生完成学业,企业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无缝衔接”上岗工作,为企业节省巨大的成本开支。

3.提高学生产业技能,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通过接受产教融合模式的培养,学生由传统的接受教师单方面教学,转变为接受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双师带教”的新模式,一是学生通过学习将更加熟悉产业动态、掌握产业前沿技能、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更好地与未來工作相衔接,二是学生通过在校期间深入企业接触行业前沿技术,将对学生求职助益很大。

4.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速产业变革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不仅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要求,更需要运用一批掌握新技能、具备高素养的产业技师队伍。对政府而言,一方面,学校与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将有助于地方高技能人才的培育,满足地方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从而促进当地经济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积极朝着创新驱动型方向转变,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掀起一轮新的科技革命。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教育可以将产业链与人才链、技术链相互衔接,将创新人才贯穿于各链条上,利用高等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变革发展。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现实困境及问题剖析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需求脱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但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基本是学校单方制定,较少听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进而导致学校单方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用人实际需求脱节。

2.企业对产教融合政策缺乏了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相关政策是促进产教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及地方政府层面出台诸多政策性文件,深化产教融合。2014年至2020年期间,国家层面出台的相关政策已有近40个。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的出台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实施办法,同时地方政府可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2019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出台《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要求深化产教融合。

3.校企双方达成合作意向较困难。在国家推进产教融合工作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一方面为深化校企合作,另一方面迫于每年各类考核压力,期望与企业多开展产教融合活动。在调研走访学校和企业过程中发现,校企双方就产教融合工作达成合作意向存在困难。对企业而言,其合作意愿首先是获得人力资源,希望学校可以提供学生来企业进行实习工作,并从中选拔个别人才留用,其次才是给学生进行培训及技术指导,同时履行社会责任。对学校而言,其合作意愿首先是希望企业能够提供实训场地、技术支持等,同时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共建。因此,双方在洽谈合作具体细节时,较难达成合作意向。现阶段,合作共识和利益共享的联结点未被充分挖掘,即使在政府主导下实现校企双方的联姻,也难以成为真实的利益共同体。

4.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政府作为地方产教融合政策的制定者,在开展产教融合活动中,应起到主导性作用。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政府对于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缺乏主动性,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在激励政策制定方面缺乏系统性,统筹规划方面做得不到位,政府缺乏专职部门开展产教融合相关工作;另一方面是政策推动不够广泛,未能将产教融合普及到较多的企业当中去,遴选出的产教融合企业仍然局限在地方性大型企业,占据企业总数97%份额的中小企业未能获得产教融合政策的有力扶持。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优化机制研究

1.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吻合度。①制定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大智移云时代技术的快速更新发展,产业升级迭代迅速。在调查中发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仍停留在传统模式。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结合当地产业特点,行业发展需求,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在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同时,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经济需求接轨,实现培养新兴产业应用人才的目标。②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建设。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面向生产及管理一线、熟知细分行业最新前沿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实际操作技术能力的新兴产业人才。学校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应高度重视实训课程建设,侧重与行业密切相关的技能课程知识学习。③优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方面,应提升与专业对口行业标准的契合度,制定符合行业标准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将行业用人标准纳入评价体系指标,将学校专业课考核指标与行业对职业认证的标准相结合进行制定。

2.扩大产教融合政策覆盖面。①地方政府出台具体产教融合政策。地方政府应参照国家及各省出台的产教融合相关政策,依据各地区产业发展特点及规划,制定具体政策,从经济、文化、行政、区位等多维度创新性推出配套措施,加强政策制定的可操作性。各区县级地方政府通过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可以大幅提升产教融合政策的扩散面和覆盖面,从而促进产教融合政府惠及更多企业。②加大行业协会参与力度。扩大产教融合政策惠及范围,一方面通过“自上而下”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还需要依靠基层的积极参与,这样才能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融会贯通,因此需要产教融合多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互惠互利。这其中行业协会的参与度显得尤为重要,应加强行业协会、组织深入融合到产教融合发展规划的确立、政策的制定执行等各个环节,借助行业协会组织在企业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扩大产教融合政策的覆盖面,帮助精准企业与学校借助产教融合政策精准对接,形成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行业创新生态。

3.提高产教融合参与主体合作内驱动力。若想提高产教融合主体即学校与企业参与意愿度,就需要使得学校与企业对产教融合发展有内驱动力。政府应当引导学校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加强与企业的技术服务项目合作。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加速发展,企业、政府、学校都无法逃脱产业革命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应对变革。政府、企业和学校应该正确认识到产教融合对各自发展的利好性,在认知层面,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发展。凭借产教融合的跨界优势,以及产业发展给教育带来的结构性变革,企业和学校借助政府产教融合各项措施,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实现更大范围的汇聚融合,深化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学校教育形态的变革及企业创新发展。[基金项目:2020扬州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计划“扬州市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动力机制视角”(YZ202021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院校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