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村夜话”:办实事解难题的桐庐模式

2021-10-24吴安桐

杭州 2021年19期
关键词:夜话桐庐新村

吴安桐

在桐庐的乡村,今年兴起了这样的场景:一群村民聚集在庭院、公园、礼堂或是农户家,兴致勃勃地谈论交流。这便是普通村民和村委干部常挂在嘴边的“新村夜话”。2021年初,桐庐县创新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民办实事服务机制“新村夜话”,县领导带头参加,访民声、讲政策,广泛征集问题需求,搭建乡村和部门的对接平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桐庐又将为民办实事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新村夜话”成为学党史、办实事、解难题的重要机制。

红色教育的新平台

“1930年5月,中共建德中心县委派陈一文委员到毕浦联络中共地下党员祝光焘,筹备武装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分水地区人民公开向国民党进行武装斗争的先声,在瑶琳这块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火种……”5月28日,桐庐县瑶琳镇毕浦村老党员、老干部、乡贤代表围绕“夜话毕浦发展”的主题,展开了一场“新村夜话”。现场,“潮”聲宣讲团成员陈怡诉说着鲜为人知的毕浦农民武装暴动历史,拉开了毕浦村“新村夜话”的序幕。

毕浦村有重要的红色历史,听着老同志们讲述的红色历史,在场的干部群众都深有感触,一致认为要好好地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共同振兴乡村,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现在的年轻党员们,有机会还是要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收获更精彩的人生。”6月,白云村的“新村夜话”邀请了村里5名50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讲述亲历故事,分享在奋斗年华中的初心使命。77岁的王樟清和大家分享了他的“军旅生涯”并鼓励年轻党员积极锤炼自身,为美好生活奋斗。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老党员们言语朴实,情感深沉,信仰坚定,话语中满是对党和祖国的热爱。通过“新村夜话”宣讲、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老百姓不仅学习到了党史知识,更受到了建党精神的熏陶。接下来,“新村夜话”还将围绕重大理论、形势政策变化和模范典型、文化传承等主题,结合国家重要会议决策、传统节日,在农家、庭院、文化礼堂等地继续开展红色教育。

解决民生实事的桥梁

“宅基地审批手续到位后,就可以建房了!”50岁的桐君街道君山村村民濮正权满脸喜悦,没想到困扰自己5年多的大难题,竟然通过“新村夜话”迎刃而解。老房子倒塌后,濮正权的建房申请一直未能完成审批,一家三口在亲戚家借住。不久前村里举办“新村夜话”,濮正权谈到了自己的困难,让他没想到的是,没多久村里就把农户宅基地分配的问题进行了协商调处。

“村两委现场公开设计方案、审核标准,认真解答农户提问,让百姓自己决定家园怎么建、农房怎么选,通过民主议事的方式,解决了宅基地分配这项难题,大家直呼生活有盼头。”获得建房审批的濮正权激动地说。

“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更要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桐庐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村夜话不仅搭建了思想工作的平台,同时也成为解决村民各类困难的桥梁。”

鼓励农民用“桐庐话”讲“桐庐事”解“桐庐题”,办实事始终是“新村夜话”工作的落脚点。为保证“新村夜话”起到实效,桐庐明确了五环节——挨家挨户“访”、重要节点“讲”、围绕主题“议”、为民服务“办”、讲究实效“评”。

截至7月15日,桐庐县累计组织开展学“新村夜话”1035场,线上线下受众达到10.2万人次,在“新村夜话”中收集群众民生需求3360件,办理问题2918件。

共同富裕的推进器

几年前,城南街道仁智村馒头作坊业主们还在为馒头销路发愁,今年4月,经过“新村夜话”多次商议后,街道决定举办首届“馒头文化节”。在文化节上,街道连线,促成了馒头作坊与3家食品公司签约,统一生产标准、合作扩大销路。

5月25日,围绕美丽乡村3.0示范村建设,一场“为民分享会”在桐庐县钟山乡举办,全乡民宿代表、种植户代表、村干部代表、个体户代表等一起讨论交流农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会议提出的挖掘红色文化、引进旅游项目、争取政策扶持、解决融资问题、吸引人才留乡等5个方面问题需求经梳理后交办相关部门,分别形成5个方案。这些聚焦乡村振兴的发展问题,从“呼”到“应”再到“为”,形成了闭环的全流程管理,成为共同富裕的推进器。

目前,桐庐县正在建立长效机制,发挥部门联动办实事效应,建立满意度回访制度,强化督察督办、跟踪问效,确保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未来,还将重点培育一批“新村夜话”精品项目,围绕共同富裕建设策划优秀选题,持续壮大“农民理论家”队伍,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从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共同富裕等维度提供桐庐经验。

作者单位:桐庐县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夜话桐庐新村
孙和平
美味的鼠曲粑
桐庐县全省首创“企业家日”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家畈新村
孙和平(二首)
乡村夜话
姐姐的桐庐
姐姐的桐庐
感人至深的“夜话情”
美丽、整洁的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