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线性图形组成的复杂型面铣削编程方法分析

2021-10-23李建宏

新型工业化 2021年7期
关键词:宏程序刀具编程

李建宏

(中国航发西控,陕西 西安 710068)

0 引言

数控加工中心设备的应用实现了机械加工的自动化。为了保证数控加工质量与效率,编程方法是基础。复杂型面铣削的数控编程体现一定的特殊性。本文结合宏程序编程,分析了编程的方法。

1 宏程序简介

1.1 宏程序的概念

宏程序是将一群具有特定功能的命令集合体,类似于子程序存储于数控系统的内部存储中。功能的实现借助命令的调用。在执行程序时只需要调用相应的命令,就可以执行相应的程序。所使用命令组合可以被称为用户宏指令。通常来说,编制数控程序中字表达为常量,此方法只能用于描述单一的几何形状,灵活性与通用性不足。而针对数控机床的使用产生了一种新的编程方法,宏程序编程。宏程序编程借助变量与用户宏命令得以实现,可以用于不同变量间的操作执行,可以结合需要灵活设置变量的数值。加工工艺类似的工序可集中于同组,借助变量提前编写出用户宏程序的主体部分。需要加工成批工件时,对于变量赋于实际参考值即可以实现,由于不需要再重新编程,可以提升加工效率。

1.2 宏程序的特点

宏程序是各类变量的组合,借助不同算术和逻辑运算,编制出能灵活运用的程序。宏程序借助变量,使具有特定功能的指令保存于存储器中,利用程序来循环并存入相应的指令,只需要改变变量的数值,即完成相应的加工。宏程序体现出如下特点:

(1)编程更加方便、灵活。编程人员可结合需要灵活调用宏程序,结合加工中心的功能实现与数控操作系统的特点,结合工件的轮廓特点,建立加工模型,完成综合编程。借助编程软件可以自动生成相应的程序,需要输入几何参数,才可以实现重复建立建模。加工时需要重新设置各类参数,重新生成数控程序,因此需要较长辅助时间[1]。基于宏程序的数据编程可以解决枯燥、乏味重复性工作存在的弊端,可以大幅缩短编程所用时间。

(2)程度占用的存贮空间小、并且数据传输速度快。自动编程软件的应用虽有优势,但是会生成多行的程序,导到可读性差,并且需要较大的存储空间。普通机床难以存下,只能采用 DNC进行在线加工,需要较长的传输的时间。宏程序占用了较少的存贮空间,传输需要的时间短,可以消除自动编程的缺点,方便加工,体现出较强的操作性。

(3)加工可以保证高精度、高效率。编程软件可以自动生成的数控加工程序,其应用采用了逼近原则,即借助直线逼近圆弧实现近似加工。其不足是需要较长的运算时间,计算中还会存在误差,后续需要采取措施处理误差,产品的加工精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宏程序通过直接调用指令的方式完成圆弧插补,螺旋插补等相关操作,刀具行走路径的控制更加有效,体现出运算快、执行效率高、加工精度高等优势。

2 复杂型面铣削编程要点

2.1 刀位点的合理选择

刀位点是会发生变化的,不同铣刀的刀位点存在差异,如针对盘铣刀,要考虑到其刀位点位于平面与圆柱面的交点上。针对立铣刀,其刀位点位于平面与刀具轴线的交点上。在铣削编程前,要结合工件的特点与加工需要合理选择铣刀,结合铣刀类型,确定刀位点的位置[2]。

2.2 综合考虑零件的尺寸公差

在数据加工中,不同零件的尺寸公差有一定的差异,使用相同类型刀具如果按照规定尺寸编程,规范性会受到影响。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图示标注的公差尺寸加以调整,还要优化非对称公差,再完成编程;还可分析图纸中的封闭尺寸,明确累计误差,此方法可以保证编程后的加工误差得以控制;还可适当调整原尺寸,分析封闭式尺寸的定位基准,调整原孔距的标注尺寸。

2.3 防止过切的发生

在数控铣削加以中可发现,过切现象易于发生。铣刀常常过量切削,影响到零件的精度,严重时导致加工零件报废。针对过切现象的控制,可采用多种方法避免过切问题的发生。如对于内角交界处加工时的过切问题,要意识到此类过切现象的发生是因为刀具轨迹在拐角处有了变化,原有的稳定速度发生改变,又不能控制,由于惯性作用而发生过切。铣刀到达内角,接触面积会增加,切削力度会增加,刀具由于变形而发生过切。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要选择刚性强的刀具,虽然刀具的改变会增加加工成本,但是可以保证加工质量,能降低加工的综合成本。

2.4 确定合理的加工路线

确定加工工序后,加工路线的设计要结合相应的工序的特点,保证合理性。针对加工路线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影响因素。如零件的精度要求,还要综合考虑到同等条件下,采用逆

铣加工难以保证精度,针对精加工时要尽可以选择顺铣加工;要尽可能缩短程序执行中的走刀路线,还要控制空刀时间,如果需要加工多个孔,要保证不同点的刀具运行总路线最短。数控编程还要保证切入点的合理性。工艺设计要科学控制走刀路线,力求设计出最短走刀路线,以提高整体的加工效率。走刀路线采用的一般原则是:零件的加工精度与表面粗糙度要保证设计要求;走刀路线要缩短,减少进退刀时间以及辅助时间;易于数值计算,简化编程工作量;尽量减少程序段数[3]。

2.5 保持切削精度

在零件加工时,加工工艺的分析要依据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的原则,要结合粗加工逐步精加工,工艺设计要保证加工零件的精度与速度的要求,以发挥数控加工高精度的优势。加工前对先对零件粗加工,粗加工要控制切削量,保证加工余量的合理,以减少精加工的切削次数,以达到提高数控加工效率的目标。粗加工后如有必要还要实施半精加工,零件留有过多余量的粗加工进行后如果不能保证尺寸的均匀性,要采用半精加工保证加工余量的合理。精加工要尽可能采用一刀形成的加工方式,在粗加工时要合理控制余量,还要考虑到出刀位置,防止切削力变化引发加工件表面存在划痕。数控加工要依据粗到精的原则,合理选择工艺,以保证加工的精细度,提高加工质量。工艺设计要依据就近的基本原则,加工位置与吃刀距离要合理控制。加工工艺设计采用就近加工原则先要加工距离刀具最近的部位,再考虑离刀具较远的位置,工艺设计要能减少刀具移动距离,降低刀具调作次数,还可以防止由于刀具移动中产生摩擦存在的热传递问题,可以保证刀尖的韧性,有利于避免加工零件时表面有粗糙纹理存在。依据就近原则的加工工艺设计,还能保证半成品的刚性,可以提高效率[4]。

3 采用宏程序加工实例

在实际加工中,分层切削较为普遍,考虑到刀具承受载荷的限制,针对加工深度大的工件,都要多层加工,这会增加加工时间。借助宏程序编程,将深度变为变量,机床会自动完成深度的递减,实现整个轮廓的加工。采用直接进给的方式,避免抬刀,可以减少切削的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具体举例说明利用宏程序加工复杂型面。如下加工件,两个半圆柱面需要借助加工中心[5]。

如图1所示,该型面由两个半圆柱,一个平面及45°锥面组成。编程前先构思走刀轨迹,建立数学模型,如图2所示。加工工序结合对零件图的分析,分析工件的外形结构,须加工部位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与表面粗糙度;了解加工部位不同尺寸的相对位置和尺寸精度;分析工件材料的特点及其他技术要求。明确工件经加工后要达到的标准,包括主要加工尺寸以及重要位置的尺寸精度。分析外形尺寸、在工件的结构及其他连接部位的相对关系等。针对复杂工件或较难以确定工艺基准的零件,要详细分析装配图,了解该零件的使用特点,综合分析工件的工艺基准。研究制定工艺方案的前提是熟悉机床设备条件,把加工内容分配给最适宜的工序,尽可能提高机床的加工特长,保证使用效率。工艺设计要分析零件图的加工要求,加工顺序要合理安排。加工顺序的安装方法是先安排工件上基准部位,然后加工其他部位,重点是安排工件工艺基准面的加工工序。结合工件加工批量,分析加工工序,充分估计加工中会发生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编程时选用的刀心轨迹,对刀完成后要加入刀具半径补偿。倒角与倒圆角可以采用变量来实现刀具补偿,在每次改变刀补会有空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工效率,但其编程方法简单,在同类型倒角与倒圆角时可直接调用宏程序,只要改变子程序就可以,因此其适用性较为广泛。

图1 加工件的结构

图2 刀具轨迹(白色线)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根据数学模型设立宏程序变量:

图3 刀具轨迹放大图

4 结语

使用加工中心进行机械加工时,要保证加工质量与加工效率,编程是基础。宏程序体现出简洁、方便的特点。针对复杂型面的铣削编程要解决刀位点的合理选择,综合考虑零件的尺寸公差等相关因素,保证加工路径的合理,体现出数控加工的优势。

猜你喜欢

宏程序刀具编程
椭球槽宏程序编制及其Vericut仿真
编程,是一种态度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编程小能手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无织构刀具与织构刀具铣削性能对比研究
切削刀具刃口形貌对刀具使用寿命的影响
应用Fanuc宏程序的球面螺旋加工程序编制
多功能刀具
基于Vericut的四轴数控加工宏程序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