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囊结石伴发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1-10-21余云刚

医疗装备 2021年19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道胆囊

余云刚

丰城市人民医院 (江西丰城 331100)

胆囊结石伴发胆总管结石属于外科病症,具有病程短、症状显著等特点,一旦发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现阶段,临床治疗胆囊结石伴发胆总管结石患者多选用手术方式,如开腹手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不同术式的疗效不尽相同,选取最佳术式对治疗胆囊结石伴发胆总管结石患者具有重要意义[2-3]。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住我院的68例胆囊结石伴发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囊结石伴发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住我院的68例胆囊结石伴发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5~62岁,平均(44.28±4.81)岁;病程2~8 d,平均(4.54±0.87)d。试验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26~62岁,平均(44.41±4.96)岁;病程2~8 d,平均(4.61±0.92)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MRI、CT 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伴发胆总管结石;无手术禁忌证;临床资料完整;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病症;意识障碍;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拒绝配合本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选用开腹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于下腹部做一切口,探查腹腔情况,切除胆囊,纵行切开胆总管前壁后取出结石,冲洗胆总管,留置引流管,选取可吸收线缝合胆总管,置入T管后术毕。

试验组选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建立人工气腹,腹压控制在13~15 mmHg(1 mmHg=0.133 kPa),通过三孔法置入腹腔镜及手术器械,选取腹腔镜探查腹腔情况,于剑突下3 cm 偏右侧1 cm 位置进行穿刺,充分暴露胆囊三角区,并在这一区域对胆囊动脉与胆囊管进行分离处理,选取超声刀离断胆囊动脉,离断过程中先不切断胆囊管,仅选取可吸收夹夹闭并牵引近胆总管位置,防止胆总管内坠入小结石,同时于胆囊管与肝总管交汇位置纵行切开胆总管前壁做一长1 cm 的切口,由剑突下穿刺孔、胆总管切口放置胆道镜进行探查,清除胆总管内结石,清除后取导尿管冲洗胆总管,并选取胆道镜进行检查,确定结石无残留后置入T 管,缝合胆总管切口,切除胆囊后术毕。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 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美国Becton-Dickinson 公司,FACSCantoⅡ型)测定两组T 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4+、CD8+)、CD4+/CD8+水 平, 正 常 值 参 考 范 围,CD3+为60%~80%, CD4+为35%~55%,CD8+为20%~30%,CD4+/CD8+为1.4~2.0。(2)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胆道感染、胆漏、切口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术后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术前,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术后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x-±s)

2.2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x-±s)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胆囊结石作为肝胆外科的常见病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有关,多伴发胆总管结石,临床上以黄疸、高热及腹痛等为主要表现,一旦发病极易诱发胆石性胰腺炎,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应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4-5]。

以往临床治疗胆囊结石伴发胆总管结石患者多选用开腹手术,虽可有效清除结石,但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大,不利于术后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更高,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对胆囊结石伴发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效果显著。无论何种术式均会破坏免疫屏障,产生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下降。但免疫抑制程度与手术创伤大小密切相关,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创伤较开腹手术小,免疫抑制程度更低,术中出血量更少,利于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6-7]。

综上所述,在对胆囊结石伴发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促使其快速康复,且并发症较少。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道胆囊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261例诊疗体会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