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鸥肌功能研究中心矫治器结合肌功能训练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儿的疗效

2021-10-21黄泽红林杭

医疗装备 2021年19期
关键词:安氏矫治器下颌

黄泽红,林杭

福建省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 (福建泉州 362000)

安氏Ⅱ类错颌作为常见的错颌畸形,表现为下颌后缩,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矫治的重点在于下颌骨的改型,需在生长发育期采取以生长改良为主的功能性矫治,以协调上下颌骨位置关系,促进下颌骨向前生长[1]。目前,麦鸥肌功能研究中心(Myofunctional Research Center,MRC)矫治器为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的常用方法,能够建立正常颌位关系,矫正错颌畸形。但经临床实践发现,采取单一MRC 矫治器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2]。鉴于此,本研究观察MRC 矫治器结合肌功能训练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儿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41例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试验组(20例)。对照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9~12岁,平均(10.31±1.52)岁。试验组男12例,女8例;年龄9~12岁,平均(10.29±1.5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安氏Ⅱ类错颌,经X 线检查可见以下颌后缩为主,上齿槽座点、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apointnasion-B point,ANB)≥5°,前牙覆盖>5 mm,深覆颌Ⅱ~Ⅲ度;年龄9~12岁,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唇腭裂史、正畸治疗史或外伤史;颞下颌关节检查存在异常;面部偏斜;存在认知交流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MRC 矫治器治疗:依据患儿口腔情况、X 线检查结果及牙弓大小等,选取适宜MRC 矫治器,于每日18 ∶00至次日7 ∶00佩戴MRC 矫治器(清醒状态下累积佩戴2 h,睡眠状态下全程佩戴),佩戴时舌头顶在上颚部的小突起上,尽量闭合双唇,不要说话,佩戴3个月后复查,依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肌功能训练,具体步骤如下。(1)舌体上抬训练:指导患儿嚼软口香糖,形成球状,并向舌尖缓慢传送,上抬舌尖,将口香糖黏附于硬腭,逐渐碾压扩大口香糖面积,配合吞咽动作,待口香糖甜味消失后替换,每天咀嚼4个口香糖。(2)唇肌训练:选取光滑软质纸片,厚0.15~0.20 mm,大小为3 cm×5 cm,于上下唇间夹紧纸片一端,另一端露出口腔长度<2 cm,紧闭双唇进行纸片抽拉,纸片被抽出后再次进行上述训练,10次/组,5组/d。(3)下颌前伸位训练:患儿保持站立位,端正头颈,双手自然下垂,前伸下颌至上下切牙相对位置,保持3~5 min,10次/组,4组/d。

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评价指标

(1)影像学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由同一位医师拍摄X 线头颅侧位片,描点、定点,测量并记录ANB,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ella-nasion-A point,SNA),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ella-nasion-B point,SNB),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pper incisor and sella nasion plane,UI-SN),前牙覆盖,面下部高(anterior nasal spine–menton,ANS–Me),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2)家属治疗满意度:治疗3个月后,依据患儿家属对患儿侧面轮廓及面部正面形态满意情况进行评估,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家属治疗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治疗依从性:依从,患儿未自主摘除MRC 矫治器,1 d 内能够积极佩戴;部分依从,患儿1 d 内偶尔自主摘除MRC 矫治器;不依从,患儿1 d 内多次自主摘除MRC 矫治器;治疗依从性=(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像学指标

治疗前,两组ANB、SNA、SNB、UI-SN、前牙覆盖、ANS-Me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ANB、SNA、UI-SN、前牙覆盖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SNB、ANS-Me 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影像学指标比较(x-±s)

2.2 家属治疗满意度

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家属治疗满意度比较

2.3 治疗依从性

试验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3 讨论

下颌后缩是导致安氏Ⅱ类错颌的重要原因,与下颌部分发育不足有关,会导致上下颌关系不协调,影响颌骨发育、咬合关系及口腔功能[3]。人体骨骼中下颌生长持续时间最长,女性能够持续生长至20岁左右,男性能够持续生长至23岁左右,针对处于发育期尤其是儿童时期的下颌后缩患者,多数能够通过矫正治疗,以协调下颌骨位置关系,促进下颌骨发育。

MRC 矫治器是上下颌合一的软质塑料功能性矫治器,佩戴时间灵活,能够通过特定功能结构,将舌体、唇及口内肌肉等调整至正常位置,矫治错颌畸形,且对牙齿无依赖,对进食、发音基本无影响。佩戴MRC 矫治器时要求患儿闭合双唇,下颌处于适当前伸位置,以使下颌骨将力量经矫治器传至上颌牙弓,利于刺激下颌骨正常生长,缓解过度收缩的下颌肌,促进下牙弓长度发育。但经临床实践发现,MRC 矫治器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疾病严重程度及患儿治疗依从性将均会对其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4]。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的ANB、SNA、UI-SN、前牙覆盖均低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的SNB、ANS-Me 及家属治疗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MRC 矫治器结合肌功能训练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儿的疗效显著。肌功能训练主要包括舌体上抬训练、唇肌训练、下颌前伸位训练,其中舌体上抬训练能够调节舌体活动自由度,缓解因舌体后坠所致的下颌后旋现象,从而改善侧貌;唇肌训练能够增强矫治后上前牙唇倾角控制效果,调节上唇短缩增加的肌力,促使下颌向前移动,恢复正常位置;下颌前伸位训练能够增强翼外肌及浅层咬肌肌力,将下颌不断向前调整并稳定[5]。张维琼等[6]研究发现,MRC 矫治器联合肌功能训练治疗错牙合畸形患儿的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儿面型,促进颌骨、牙弓发育,提高语言清晰度,纠正口腔不良习惯,且患儿治疗依从性及舒适度均较高,是防治错牙合畸形的有效方法,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进一步证明MRC 矫治器结合肌功能训练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缓解由于佩戴矫治器所致的不适感,进而增强患儿治疗依从性,提升家属治疗满意度。

综上所述,MRC 矫治器结合肌功能训练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儿的疗效显著,可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治疗满意度,利于改善下颌后缩状态及面貌。

猜你喜欢

安氏矫治器下颌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比较
大块头安氏中兽
恒牙初期安氏Ⅱ1类错畸形颅底形态特征的分析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自锁托槽矫治器在成人牙周病中的应用
固定矫治器佩戴健康宣教方式的持续改进
磨骨术在下颌角肥大患者整形中的应用分析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非减数矫治对唇部软组织的影响
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