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龈下刮治术联合根面平整术与米诺环素局部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

2021-10-21罗雪晴周文伟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1年19期
关键词:根面米诺菌斑

罗雪晴,周文伟(通信作者)

九江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1 口腔内科,2 口腔外科 (江西九江 332000)

慢性牙周炎以牙周脓肿、牙龈退缩、牙根敏感及牙松动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引起口臭、牙龈出血、肿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龈下刮治术联合根面平整术是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有效手段,可清除牙面上的菌斑和牙石,有利于牙周组织的附着和新生,能够起到改善患者病情的作用[2]。但该治疗方式对牙周袋细菌的清除效果欠佳,术后患者常因牙周袋内细菌增殖引起疾病复发,对手术治疗结局造成了不利影响。碘甘油虽对常见的牙周真菌、病毒具有杀灭作用,但其抗炎作用较弱。而米诺环素为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二甲胺四环素,通过注射至牙周袋内,可对菌群产生较强的杀灭作用,抑制细菌增殖[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龈下刮治术联合根面平整术与米诺环素局部治疗牙周炎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编号1~50号,将编号为奇数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编号为偶数的患者设为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6~59岁,平均(42.36±5.34)岁;患牙颗数4~8颗,平均(5.13±0.86)颗;病程2~8年,平均(4.62±1.37)年。试验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7~61岁,平均(43.16±5.29)岁;患牙颗数4~8颗,平均(5.22±0.81)颗;病程2~9年,平均(4.83±1.2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已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牙周病学(第3版)》[4]中慢性牙周炎的相关诊断标准;患牙颗数≥4颗。排除标准: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合并糖尿病;服用抗炎药物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时间≥3个月。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龈下刮治术联合根面平整术治疗:常规清洁术区,局部麻醉后采用超声洁牙机(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LM-ProPower 1007375)治疗,功率设置为5 W,水成喷雾状;每个患牙牙面治疗约5 min,之后采用Gracey 标准龈下刮治器械套装(Hu-Friedy)进行刮治,每一动作的刮除范围要与前次有部分重叠,连续不间断,刮除牙石后,继续刮除软化的牙骨质层,之后做根面平整处理,直至探针探查根面光滑无结石后停止操作,手术完成后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牙周袋。

对照组在手术完成后即刻在牙周袋注入适量的碘甘油[朗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注册证号:(鄂)卫消证字(2018)第0004号/(鄂)卫消证字(2009)第0029号,规格20 ml],直至药液充满牙周袋,1次/周,治疗4周。

试验组在手术完成后即刻将盐酸米诺环素软膏[Sunstar INC,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50106,生产批号1911061,规格0.5 g,每支注射器10 mg(按C23H27N3O7计)]注射入牙周袋内,直至龈缘处,1次/周,治疗4周。

1.3 评价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牙周指标[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AL)、牙龈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及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及炎症指标。(1)AL:采用标准手用牙周探针测量釉牙骨质界至袋底的距离。(2)SBI:依据SBI 记分标准进行评估,0分为外观健康,不出血;1分为轻度炎症,不出血;2分为有颜色改变,无肿胀或水肿,探诊后点状出血;3分为中度炎症,有颜色改变和轻度水肿,探诊后出血;4分为重度炎症,有颜色改变及明显肿胀,探诊后出血;5分为为牙龈有颜色改变,明显肿胀,有时有溃疡,探诊后出血或自动出血[5]。(3)PD:测量牙齿与牙龈间龈沟的深度(方法同AL)。(4)PLI:根据菌斑显示剂染色范围对牙面菌斑覆盖范围进行记分,分值为0~4分,PLI 分数越高则菌斑覆盖范围越大。(5)炎症指标: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 的转速离心处理10 min 后获得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 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牙周指标

治疗前,两组AL、SBI、PD 及PL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AL、SBI、PD 及PLI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牙周指标比较(x-±s)

2.2 炎症指标

治疗前,两组血清CPR、IL-1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CPR、IL-17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炎症指标比较(x-±s)

3 讨论

慢性牙周炎主要由长期存在的牙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临床治疗以控制菌斑为主要原则。目前,龈下刮治术联合根面平整术是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主要手段,通过彻底清除牙面上菌斑、牙石、内毒素等,破坏菌斑生物膜的结构,改变龈下菌斑的构成,形成与健康牙龈一致的菌斑成分[6]。但患者牙根形态较为复杂,该手术方法无法抑制其牙周袋中的菌群,故还应结合降低牙周袋中的炎症反应进行治疗,以进一步改善病情。

细菌侵袭深部牙周组织后,会激活炎症启动因子IL-17,进而激活破骨细胞,促进炎症反应发生,造成CRP 分泌大量增加,进一步破坏牙周组织,加重病情。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试验组AL、SBI、PD 及PLI 均低于对照组,且血清CRP、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龈下刮治术联合根面平整术与米诺环素局部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分析原因在于,龈下刮治术联合根面平整术是通过去除附着于牙周袋内牙根表面上的龈下牙石和菌斑,清除附着和嵌入牙骨质内的牙石,从而形成光滑、坚硬且清洁的根面,使根面成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表面,有利于牙周组织的附着和新生[7]。碘甘油为消毒防腐剂,通过促使菌体蛋白发生质变,对常见的牙周真菌起到杀灭作用。但临床实践发现,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被菌群长时间浸润,炎症反应较为严重,加之碘甘油无强效抗炎作用,故难以较好地降低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而米诺环素对牙龈卟啉菌、核梭杆菌等牙周袋常见菌群有较强的杀灭作用,通过注射至牙周袋内可有效阻止细菌的蛋白合成,并在病变组织维持药物的高浓度,从而发挥强效的抗菌作用,降低血清CRP、IL-17水平[8]。同时,米诺环素对破坏牙周组织和形成牙周袋有关的胶原酶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而可有效降低AL、SBI、PD 及PLI,从而改善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龈下刮治术联合根面平整术与米诺环素局部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牙周指标,减轻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根面米诺菌斑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用深潜悬停米诺解锁河流斑鳜的思路
根面龋微生态的研究进展
一种新型含稳定亚锡-氟化钠牙膏的菌斑渗透率和脂多糖中和效率的临床评价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探讨
局部用氟在老年人根面龋预防中的应用进展
老年根面龋诊疗指南(讨论稿)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Er:YAG激光去除老年人根面龋的临床研究
西药药剂头孢米诺的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