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缓解心脏手术患者紧张情绪的效果研究

2021-10-21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湖南衡阳421001

吉林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缝隙组间手术室

刘 玺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湖南 衡阳 421001)

临床上多数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均背负较大心理负担,一方面由于对自身病情缺乏认知,往往高估了自身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了内心的恐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手术相关知识,高估了手术过程中的风险性,担心术中发生意外,对于医生缺乏信任[1];因此多数患者在手术前通常陷入了较大的焦虑状态,通过术前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进行观察可洞察患者的心理状况,一旦患者过于紧张将影响手术的推进,即便继续实施手术,也会对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2]。因此,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对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显得至关重要[3]。本次研究探究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对于缓解手术室患者焦虑情绪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梳理分析病例资料,排除对手术耐受能力低的老年患者及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90例进行入组试验,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所有受试个体均自愿同意参与本次试验研究,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比分析患者满意度、焦虑水平、临床相关指标及紧张缓解情况的组间差异性。受试个体的性别、年龄及手术类型等基线资料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受试个体基线资料的组间对比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术前1 d引导患者禁食,按照医嘱进行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不同手术类型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对于有异常情况的患者进行详细记录并告知手术医生。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层面实施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4],具体程序如下:①建立无缝隙巡回管理小组:建立3个全程管理小组,全天24 h进行巡回无缝隙管理,每个小组严格执行8 h在岗,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服务。②全面分析患者病例资料:对患者病例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既往病史、过敏史及拟进行的手术,以便为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同时对患者的心率、血压指标进行检测,若患者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应给予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多向患者讲述以往成功案例,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和决心,缓解心理压力。③护理人员做好手术配合工作: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积极准备术前工作,对手术室微环境进行调节,观察温度、湿度变化情况,将室内湿度调节到40%~60%之间,将温度调节为22~25 ℃,将手术器械、药物进行定置管理,每台手术保证2名巡回护士陪同,1名配合手术医生进行辅助工作及物品准备,另1名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与患者保持沟通,根据患者的主诉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缓解不适症状。④术中的应急准备:在手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静脉通路情况,若生命体征出现较大波动,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急救。⑤术后工作的交接:手术结束后应对器械进行清点和处理,确保无误后进行工作交接,由巡回护士将患者送回病房,并根据患者病情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措施,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的注意事项。⑥病房监护:患者送入病房后由巡回护士进行24 h监护,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术后各项指标水平,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

1.3观察指标:①患者满意度及紧张缓解情况:对患者的手术室环境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患者紧张缓解情况的组间差异性。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5],术后第3天对患者进行调查,主要涉及手术室环境、护理治疗量两个大项;紧张度缓解情况评价采用知觉压力量表进行测评,观察其紧张度缓解情况。②患者焦虑水平[6]:采用状态焦虑(S-AI)量表及特质焦虑(T-AI)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水平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明心理状况越差。③临床相关指标[7]。对患者入室手术前后的心率、血压变化情况进行检测,观察患者的心理紧张情况。

2 结果

2.1满意度及紧张度缓解情况的组间对比: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手术室环境满意度、护理质量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紧张度缓解方面,观察组为91.1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满意度及紧张缓解情况的组间对比[例(%)]

2.2焦虑水平的组间对比:巡回无缝隙护理干预前,焦虑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I评分、T-AI评分均得到了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焦虑情况的组间对比分)

2.3入室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的组间对比:进入手术室前,患者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手术室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入室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的组间对比

3 讨论

手术是临床中风险性较大的治疗措施,尤其是对于有创性手术,增加了治疗中的风险性和不可预知性,同时由于手术室环境较为封闭和安静,容易诱发待手术患者的心理紧张和焦虑,甚至给手术质量造成严重的干扰,对患者的预后结局造成不利影响[9]。有相关研究指出[10],对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国外通常将优质护理理念与手术治疗进行密切联系,在护理干预措施的辅助下有效促进了手术过程的顺利推进,同时也取得理想的术后效果。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是一种全过程的护理理念,对患者实施全天24 h的护理管理,是现代护理管理模式中的新突破,通过对护理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全面分析和纠正,不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使得护理工作得以持续性提升,逐步推进护理目标的实现。

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不断对护理工作进行优化,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加了手术过程的安全性。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手术室环境满意度、护理质量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紧张度缓解方面,观察组为91.1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使得护理人员在术前与术后均陪同在患者身边,通过人文关怀拉近了护患距离,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而且缓解了紧张情绪。巡回无缝隙护理干预前,焦虑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I评分、T-AI评分均得到了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说明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通过术前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与讲解,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针对患者需求的心理疏导措施,对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入手术室前,患者各项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进入手术室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指示,巡回无缝隙护理管理通过加强护患间的沟通交流,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在缓解患者心理紧张的同时使患者的相关指标恢复至了正常水平,为手术的持续推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将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可明显提升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不仅有效改善了各项临床指标,而且缓解了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提升了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缝隙组间手术室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雨的缝隙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