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创设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的主要做法与运营成效

2021-10-21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1年10期
关键词:服务中心主体农民

近年来,为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实施路径,广东省以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和农业生产托管工作为抓手,以培育合作社服务中心为切入点,创新农民组织和农事服务方式,全方位优化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通过标准化生产、组织化联合、专业化服务、数字化工具,打通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全渠道,初步建立了赋能小农户发展增收的体制机制。截至2021年8月底,全省有由社会力量承接的县级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35个。全省县级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运营1年来,走访行政村4317个,走访合作社、家庭农场9221家,新培育农民合作社近6000家,指导2000多家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

在做法方面,合作社服务中心在我国尚未有广泛的实践基础和扎实的理论支撑,是全新的制度创设,广东省在制度设计、孵化机制、支持手段等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1.坚持市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当前,广东省农民合作社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辅导孵化尤为关键。广东省以农民合作社的现实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建立县、镇、村三级农民合作社辅导服务体系,培育了一支专业化、社会化的辅导服务队伍。一是建立县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通过公开遴选,择优选择有实力、有经验、有情怀为农户服务的社会力量作为合作社服务中心的承接主体。一方面,合作社服务中心承担政府委托项目,为农民合作社提供运营指导、事务代办、交流培训、技术推广等服务;另一方面,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生产托管、土地流转、区域公用品牌运营、政策性金融保险服务等有偿服务。二是设立镇、村农民合作社服务站点。为高效推动服务工作落地,实现就近服务,全省有28个县级合作社服务中心设置了近300个镇(村)服务网点,主要为本地农民合作社提供农产品集散仓储、技术培训、运营指导、资源整合等服务,解决服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问题。如廉江市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在良垌镇上井村设立服务站,为上井村及周边村提供产业规划、技术托管服务,协助建设番石榴示范基地,开展入园采摘、乡村旅游等项目,带动全村2000多人就业和致富。

2.整合社会资源,丰富服务内容。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的承接主体大多是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农业服务公司,单靠自身力量服务能力有限。为赋能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发展,广东省加强与邮政集团、供销系统、中化农业等大型企业的合作,引导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实行平台化运营,积极对接各类大型企业的优势业务,进行资源整合后,再向农民合作社输出示范基地建设、产品销售、物流仓储、金融保险、品牌宣传、技术指导等服务。如信宜市供销系统的信通达企业管理服务公司承建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除提供注册登记、财税代理、项目申报等服务外,利用丰富的生产服务资源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为全市168家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5200亩“三华李”果园提供除草、施肥、剪枝等服务,推动了三华李种植标准化、规范化。大埔县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聚焦梅州柚优势产业,与中化农业深度合作,建立“MAP示范农场”和“MAP技术服务中心”,就近为农民合作社及成员提供品种规划、测土配肥、定制植保、检测、技术培训、智慧农业、仓储及销售、金融保险等服务,帮助当地100多家农民合作社实现种植环节降本增收15%以上。连平县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与广东邮政集团共建农产品交易中心,依托邮政“邮乐网”,线上线下集中展示农民合作社特色农产品,还提供电商直播、南粤厨师、南粤家政、栽培技术等技能培训。截至2021年8月底,连平县合作社服务中心共组织各类培训1647人次,帮助农民合作社销售农产品2000余万元。

3.引导社企联合,提升服务能力。各地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组织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联合会、产业联合体、行业联盟等组织,制定示范章程和工作手册,引导规范发展。通过成立联合社、行业联盟,有效发挥资源整合功能,将先进的生产技术、人才、装备、管理、金融等要素导入农民合作社,带动了当地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如开平市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联合农民合作社、农机推广部门、农机农资企业等主体,成立广东农机农事服务联盟,为农民合作社及其成员提供农机农事作业服务,从服务中心成立至今共完成水稻作业面积约23万亩,带动农机作业面积达500万亩。据不完全统计,在合作社服务中心指导下,近一年广东省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数量增速达255%,新增2家地级市农民合作社联合会,产业化联合体达100家。

在进展方面,经过1年多的发展,全省35个合作社服务中心的运营情况良好,效果显著。

1.运营模式多样,以相对独立运作为主。主要有三类模式:第一类是创立新的组织机构作为承接主体,合作社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与承接主体的业务范围基本重合,该类占比30%左右,如乐昌市、阳山县、龙门县合作社服务中心。第二类是承接主体设立单独的业务部门承接合作社服务中心工作,有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稳定的业务服务,该类占比40%左右,如廉江市、陆丰市合作社服务中心。第三类是依托承接主体开展业务,在过去业务的基础上增加了为合作社提供服务的职能,该类占比30%,如惠东县合作社服务中心。

2.业务范围逐步扩展,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基础。各合作社服务中心成立以来,都开展了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购买的服务,包括政策宣传、注册登记、财税代理、运营辅导、技术指导等;约60%的合作社服务中心开展了农业生产托管、土地流转和培育农机、土地、劳动力等各类型合作社等服务;约80%的承接主体拓展了市场化服务,主要包括财政项目申报、品牌认证、产业规划、产品销售等服务,承接主体向服务对象收取一定费用。

在成效方面,通过探索实践,合作社服务中心不仅按照政府购买服务或委托授权的要求,为当地农民合作社提供专业化的运营指导服务,还发挥了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孵化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器、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新引擎的作用。当前,全省绝大多数合作社服务中心运营良好,服务效果明显。94%的服务中心制度建设扎实,72%的服务中心承接主体2020年营业性收入超过100万元,其中39%超过500万元。

1.成为孵化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力量。合作社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新注册登记合作社数量大幅增加,2020年全省新增合作社5745家,其中35个合作社服务中心所在县(市、区)新增数量占比达90%。35个合作社服务中心为1483家合作社提供财税代理服务,为2046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为67家合作社提供金融保险对接服务,协助经营主体完成项目申报和验收651个,参与生产托管服务38万亩。阳山县的绿茵农业专业合作社,从合作社注册登记到创立后的土地流转、产业规划、生产计划、技术指导、市场拓展等都由合作社服务中心指导协助完成,通过一对一的专业指导,减少了合作社自身摸索的时间和成本,也让合作社能够集中力量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蕉岭县在合作社服务中心成立前,由于缺乏专业的服务机构,农户办理合作社注册登记、财务年报等事务不仅耗时长,而且经济成本高,合作社服务中心成立后,大大降低了农户抱团发展成本。乐昌市、廉江市合作社服务中心已建立产地仓,开展分拣分级,拓展冷链渠道,与京东、百果园、华润万家等大型商家合作构建“订单农业”模式。

2.成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省35个合作社服务中心共有全职工作人员226人,辅导员队伍超过500人。有了这支相对专业、稳定的合作队伍,基层农业农村部门可以将部分服务外包,依托合作社服务中心将合作社辅导服务工作落地,由此产生的成效及影响是巨大的。目前,89%的合作社服务中心初步完成了政策宣传、运营指导等基础性服务,90%的合作社服务中心走访了所在县(市、区)85%以上的行政村,56%的合作社服务中心服务合作社数量超过100家,67%的合作社服务中心承接了生产托管相关服务。化州市合作社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水稻耕种防收机械化,实现托管作物产值提高10%以上、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合作社服务中心的工作成效表明,市场化社会力量能够成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生动实践。

3.成为组织盘活乡村资产资源的重要平台。不少合作社服务中心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合作社培育工作,引导农户组建农机、劳务合作社,整合本地农户生产需求、生产资源和服务资源,组织和实施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引导服务组织将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设备等要素导入传统农业。乐昌市合作社服务中心引导23个村成立妇女劳务合作社和2个合作社联合社,在全市范围内为当地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用工服务,对解决劳动力就业和维持社会稳定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猜你喜欢

服务中心主体农民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耕牛和农民
论碳审计主体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何谓“主体间性”
股东大会知多少
纠纷调解知多少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