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陵区稻鸭共作模式下的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技术研究

2021-10-21田洁董长生张玉华曹璇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9期
关键词:稻米种养稻田

田洁 董长生 张玉华 曹璇

(扬州市广陵区农作物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扬州 225002)

广陵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南部,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自然条件优异,区位优势明显,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60%以上。近几年,广陵区稻田综合种养稳步发展,截至2020年,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334hm2左右,其中稻鸭共作约94hm2。稻鸭共作是目前新形势下以生产绿色优质稻米为主,同时生产绿色食品肉鸭的综合种养技术模式[1],能够改善稻田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提升种植效益。近年来,受成本增长、粮价低迷等因素影响,农户种粮效益出现明显下降,常规水稻种植利润空间非常有限[2,3],水稻生产向优质、绿色、有机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4]。将稻鸭共作与绿色稻米、有机稻米结合,集成应用绿色优质水稻种植、水产绿色养殖技术,提高稻米品质,增加附加值,既能满足人们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同时对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根据广陵地区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本文总结形成了稻鸭共作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技术模式,研究分析了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广陵区稻米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技术模式

1.1 地块选择

选择水源条件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无污染的优良生态环境,灌溉方便,田块平整,集中连片便于规范化生产。

1.2 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选用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抗病抗倒能力强的优质食味品种,如“南粳9108”、“南粳5055”等。鸭品种,选用体型适中、抗病性强、活力旺盛、捕食能力强的品种,如高邮麻鸭等。

1.3 田间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

1.3.1 搭建鸭舍和田间栖息场所

育雏前,在驯水沟渠旁搭建鸭舍并消毒。稻田面积1.3~1.5hm2为1个单元,在田埂边搭建1个简易鸭棚,面积4~5m2,作为田间栖息场所。

1.3.2 安装围栏

为防天敌袭击和鸭子逃逸,放鸭前在稻田四周用尼龙网设置围栏,网孔大小约2cm×2cm,高度70~80cm。

1.3.3 拓宽沟渠

拓宽田间沟渠,宽1.5m,深1m。田埂适当加高至20~30cm,宽60~80cm。

1.4 水稻栽培技术

1.4.1 秧苗栽插

栽植密度应适当稀于常规种稻,行株距为30cm×15cm,每穴3~5苗,基本苗5~6万·667m-2。

1.4.2 肥料运筹

基肥,微生物菌剂(有机质≥20%加有效菌≥2亿·g-1)160mL·667m-2;有机无机复混肥100kg·667m-2;分蘖肥,尿素7.5kg·667m-2;穗肥,尿素5kg·667m-2;有机无机复混肥100kg·667m-2;叶面肥,微生物菌剂(有机质≥20%加有效菌≥2亿·g-1)160mL·667m-2。

1.4.3 水分管理

水层深度以鸭脚刚好能触到泥土为宜,随着鸭子的成长,稻田水层深度应逐渐增加。秧苗栽插后保持水层,放鸭初期以3~5cm水层为宜;放鸭中后期,以5~8cm水层为宜;水稻抽穗、鸭子收回后,保持田间间歇湿润灌溉,干湿交替,在水稻收割前5~7d断水。

1.4.4 病虫草绿色防控

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如使用苏云金杆菌防治稻纵卷叶螟;使用井冈霉素A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等;使用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防治稻瘟病,尽量不使用化学农药,或减少用量。结合理化诱控措施防治病虫,可安装使用太阳能频振杀虫灯、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结合鸭子的活动和捕食。

1.5 稻田养鸭技术

1.5.1 集中育雏

6月中旬种植水稻的同时,进行鸭苗集中育雏。育雏室温28~30℃,后期逐渐降低室温,直至与外界温度相适应,同时饲喂商品鸭饲料。育雏室内保持清洁、干燥。育雏时间7~10d。

1.5.2 雏鸭驯水

主要目的是提高雏鸭的稻田生活能力。在水池的一面做成斜面。驯水在晴天进行,2次·d-1,每次0.5h左右。

1.5.3 放养鸭苗

雏鸭放入稻田前注射疫苗预防疾病。秧苗活棵后放养鸭苗,鸭苗规格200~300g/只,放养密度18~20只·667m-2。

1.5.4 饲喂管理

雏鸭觅食能力较弱,每天早、中、晚定时投喂3次饲料,以满足雏鸭生长需要;放入稻田后以自由采食为主,适当饲喂为辅;育肥阶段投喂次数为2~3次·d-1,以成鸭颗粒饲料为主,搭配部分小麦、碎米等。

1.5.5 鸭子收获

水稻抽穗扬花时,及时赶鸭离田,继续育肥,以免对稻穗造成危害。

2 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稻鸭共作模式要兼顾水禽养殖和生态安全,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相比,水稻产量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稻鸭共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稻分蘖,减少了穗数和每穗粒数,并且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但有研究认为,采用稻鸭共作改善了稻米的外观、营养与食味品质[5]。该模式下水稻的千粒重更大,稻谷充实性更好[6,7]。据调查,广陵地区应用稻鸭共作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模式,水稻产量稳定在500kg·667m-2以上,平均产量520kg·667m-2。虽然水稻产量较常规种植模式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由于绿色生态种植,生产的稻米品质优良,价格相对较高。按照水稻产量520kg·667m-2、精米率70%计算,得出稻米产量364kg·667m-2,按绿色大米平均售价8元·kg-1计算,水稻产值2912元·667m-2;收获成品鸭平均16只·667m-2,售价80元/只,鸭子产值1280元·667m-2,除去生产成本,纯收益2045元·667m-2。常规种植水稻产量630kg·667m-2,虽然产量较高,但其粮价较低,收购价按市场价格2.7元·kg-1计算,产值1701元·667m-2除去生产成本,纯收益456元·667m-2。稻鸭共作模式下比常规种植水稻田多收益1365元·667m-2,见表1。

表1 稻鸭共作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本研究中,稻鸭共作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模式选用了商品有机肥,增加了鸭苗、饲料、防疫、配套设施等投入,由于工序增多,增加了人工成本。但单位面积综合产值有所提高,生产的绿色优质稻米加价出售,以及附加的鸭产品获得的经济利益,是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

2.2 生态效益

稻鸭共生时间可持续60~70d,鸭子在稻株间不停活动,采食和踩踏杂草,抑制后生杂草明显。同时,促进了稻田养分物质(包括水体中的氧气)的流动,稻株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抗风及抗病虫能力增强;鸭子直接取食稻株上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减轻了虫害。鸭粪养分含量高,可作为有机肥料施入农田,能部分满足优质稻米生长要求;鸭群活动能活化耕作层土壤,有利于土壤中潜在养分的分解释放,增加土壤供肥能力。据调查,稻鸭共作模式下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减少20%~50%,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稻田生态环境。

2.3 社会效益

稻鸭共作生产出的绿色优质稻米经过商标注册,特别是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后,大幅度提高了稻米单价,增加了稻米销售收入,为市场增加了中、高端粮食与鸭产品有效供给,增加了农民的致富门路。近年来,广陵区创建了一批绿色稻鸭基地,培育出“翠京元”绿色稻鸭米、“苏望”、“聚粒”、“汪文根”等优质稻米品牌,推动全区稻米产业向质量提升、品牌引领、绿色发展转变。在稳定粮食产量,提高稻田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3 存在问题

3.1 技术力量薄弱

目前从事稻田综合种养的农户,种养和管理技术普遍依靠自学或在实践中探索积累而来,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存在较大的差距,生产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缺乏统一标准,影响了稻米品质和最终的经济效益。

3.2 稻米品牌优势不突出

近年来随着广陵地区稻田综合种养稳步推进,优质水稻产业迅速发展,创建了一批稻鸭米品牌,拥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仍缺少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品牌,品牌效应不突出。同时,大部分小规模生产者对产品认证相关知识匮乏,未申请绿色大米、有机大米或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生产的优质稻米只能按普通大米销售,达不到应有的效益。同时,稻米品质功能单一,不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市场营销力度不够,竞争力偏弱。

3.3 基础设施投入大,成本偏高

稻鸭共作田间工程改造、配套设施建设等前期投入大,农资、人工成本逐年增加,缺乏资金长期扶持和配套支撑,面临政府投入不足、市场投入不多、农民投入不起的问题,制约了该模式的扩大和发展。

4 发展对策和建议

4.1 加强政策扶持

建议各级政府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引导各地结合实际,坚持以粮为主,将稻田综合种养和绿色优质稻米生产纳入当地农业发展规划,结合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江苏省绿色优质水稻基地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等,有效整合项目资金和技术力量,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4.2 加强品牌建设

将稻鸭共作等稻田高效种养模式与绿色有机品牌建设相结合,打造富有本地特色的、叫得响的稻田综合种养绿色优质稻米品牌。积极探索品牌代理,拓宽网上销售途径,扩大产品销量。发展订单农业,降低经营风险。

4.3 加强稻米功能开发

建议在稳定发展优质食味稻品种的基础上,拓展稻米产品类型及功能,如开发各类胚芽米、富硒米、宜糖米、方便米饭等绿色功能性大米和产品[2]。进一步丰富大米产品层次,满足不同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4.4 加强主体培育

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鼓励种养大户适度规模化流转,连片集中,从而形成规模效益[8]。试点打造稻田综合种养绿色优质稻米生产基地,推动示范带动效应。

4.5 加强技术集成创新

稻鸭共作绿色优质稻米生产,不仅需要优质的水稻品种,还需要集成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禽绿色养殖技术等,需要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团队和联合协作机制,开展技术攻关,破解技术难题,加快配套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猜你喜欢

稻米种养稻田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稻米香喷喷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稻田摸鱼记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稻田里的写真
发挥内外因作用 促进稻米业发展
稻田里的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