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白山市典型作物生长的气象条件分析

2021-10-20郭俊廷李佳奇王太然

乡村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白山市积温降水量

郭俊廷 李佳奇 王太然 刘 娜

(1.白山市气象局,吉林 白山 134100;2.白山市江源区气象局,吉林 白山 134700)

1 温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温度是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一方面,其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品种类型选择和产量;另一方面,其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量、发育速度、作物全生育期等。另外,温度还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有关。

1.1 三基点温度指标

植物的生命过程有3个基点温度,即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在最适温度下,植物生长发育迅速且良好。而在最低和最高温度下,植物停止生长发育,但仍能维持生命,如果温度继续降低或升高,则会对植株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直至植株枯萎死亡。表1汇总了吉林省白山市常见农作物玉米和水稻的三基点温度指标。

表1 玉米、水稻三基点温度 ℃

1.2 积温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常用积温指标有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2种。活动积温是作物在某时期内活动温度的总和,而有效积温是作物在某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不同农作物要求的有效积温不同,即使是同一作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所要求的有效积温也不相同[1]。

吉林省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可分出若干个气候区域。以浑江区为例,其年平均气温为5.1℃,7月最高气温平均值为27.9℃,1月最低气温平均值为-23.2℃,年较差为51.1℃;极端最高气温为35.8℃(1999年),极端最低气温为-42.3℃(2001年),5—9月气温日较差平均为10.6℃,较大的温度日较差较大,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糖淀的转化及果穗籽粒的形成。

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0℃及其期间内的积温和是衡量该区域热量资源多寡的主要标准,白山市≥10.0℃的积温和一般在2 600.0~2 850.0℃,最高可达3 129.0℃,最低为2 440.0℃,最高和最低年份相差689.0℃。白山市每年5月5日至9月25日,无特殊早霜年份可获取2 550.0~2 750.0℃左右积温和,其中80%保证率的积温亦可达2 600.0~2 650.0℃[2]。由于白山市地处山区,各乡镇的海拔高度各有差异,所以气温差值较大。此外,地形、地貌、植被及纬度不同也会影响温度的变化。笔者采用气温随高度递减及递减率在时空上的分布差异原理,计算出白山市4个类别气候区≥10.0℃积温值分配表,见表2。

表2 白山市四大类别气候区≥10.0℃积温值分配表 ℃

1.3 白山市各类主要农作物的气温临界值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表示寒冬已过,早春来临,大田(旱田)土壤开始解冻,水田育苗农事即将开始;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表示植物开始生长,水田要放水泡田、耙地,为插秧做好准备;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水田掀起插秧高潮;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大田农作物小苗出齐,已插秧的水田进入返青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0℃,水旱田农作物、各类木草本植物及蔬菜类、经济(药材)作物生长发育进入旺盛时期。20℃是喜温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最适宜的下限温度[3]。

2 光照

2.1 光照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光照是农业生产中各种作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因子。太阳辐射是光照的主要来源。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强度及产量,均与光照强度有关。植物的叶绿素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叶片的光合作用也只有在光照下才能进行。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质越多,但光照强度超过一定限度后,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之增加。研究证明,农作物的干物质积累有90%~95%是通过光合作用获得的,因此,光周期与农作物的发育成熟关系密切。

2.2 白山市日照条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日照时间是指太阳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开始受光,至西边地平线落下而失光的实际照射时间。白山市农作物生长发育期间(5—9月)的日照时间一般为1 055 h,最多为1 302 h,最少为957 h,5—9月白山市日照百分率平均为49%。由于域内山高谷深,白山市在吉林省属于光照较少的地域之一。白山市虽然光照时间较少,但热量资源较多,这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

3 水分

3.1 农作物常见水分指标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土壤水分是作物吸取水分的主要来源。土壤水分含量对作物的光合作用、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等均有很大关系。根据作物的反应、土壤的保水力以及水分的移动性等,可确立各种临界值指标。农作物常用的水分指标有致死水量、有效水分下限、适宜水分下限、有效与适宜水分上限指标等。

致死水量即植物最大吸湿量,指干土在接近水汽饱和的大气中吸附水汽,在土壤表面凝结成液态水的数量。接近水汽饱和时土壤的吸水量一般为31 atm,而植物的吸水量一般不超过7 atm,至多到15atm,故剩余这部分水对植物无效,被称为致死水量。一般情况下,连续降水在72 h以上,降水强度在100 mm以上,雨水过后120 h,若田块积水得不到排除,就会出现上述问题[4]。

有效水分下限即凋萎系数(萎蔫系数),指的是在农田中当土壤水分含量下降到某一数值时,农作物因缺水而丧失膨压以致萎蔫,即使在蒸腾率最小的夜间膨压也不能恢复,这时的土壤水分含量称为凋萎系数。

适宜水分下限即在土壤水分降低过程中,毛管水逐渐停止向其消失点供水时的土壤含水量。当其低于某一量值时毛管断裂,水分移动缓慢。在该含水量以下,植物开始因缺水而影响生长。例如,夏季田间铲耥,旱能保墒、涝能散墒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适宜水分上限即田间持水量(又叫田间最小持水量),是指地下水位很深时,地下水位以上的毛细管饱和层不能达到土壤的根系分布层时,土壤中所保持的水量。其代表在排水良好的情况下,土壤所能保持水分的最大量。

3.2 白山市自然降水变率

白山市全年降水在地理分布上比较均匀,各地(乡、镇)的年降水量一般在700~900 mm,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降水变率为20.0%。白山市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汛期),占年降水总量的61.3%;降水变率以冬季(12—2月)最大,为42.4%。其中,春季(3—5月)降水量占年降水总量的16.2%,降水变率为31.7%;夏季(6—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总量的61.3%,降水变率为30.0%;秋季(9—11月)降水量占年降水总量的18.4%,降水变率为35.5%;冬季(12月至翌年2月)降水量占年降水总量的4.1%,降水变率为42.4%;农作物生长期(5—9月)平均降水量为639 mm,占全年降水量的79.9%。

3.3 白山市降水时空分布情况

春季,白山市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最大降水量一般在东北片,降水量约150 mm;最小降水量在西片,降水量一般为120 mm。夏季,白山市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西南片大于西片和东北片,西南片约550 mm,西片约500 mm。秋季,白山市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东片、东北片约150 mm,而西片在130 mm左右。冬季,白山市东片、北片降雪量较大,西片、西南片降雪量较小[5]。由于降水时空分布存在差异,白山市常在下列2个时段内出现阶段性干旱。一是5月上中旬,有时会延伸到5月下旬,此阶段正是旱田播种后,种子发芽、拱土、出苗的关键时刻,如果在连续2个候次内不下透雨(透雨为24 h累积降雨量≥10.0 mm),则会影响小苗的生长。二是7月中下旬,此时正是玉米抽雄、吐丝、授粉阶段,需要大量的雨水来满足玉米生长要求。如果此时发生阶段性干旱,可能会形成“掐脖旱”。了解白山市的降雨分布情况,有利于在实际生产中及时有效采取灌水措施,从而促进农作物良好生长。

4 结语

白山市地处山区,地形比较复杂,山、川、平、坡交错分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发育,而各种作物对气象因子要求较高。因此,分析白山市的温、光、水等气象因素非常重要,通过分析有利于找出与农作物生长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及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条件,有利于培育优质高产的农作物。

猜你喜欢

白山市积温降水量
成都市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白山市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与价值研究
1981—2020年西藏“一江两河”主要农区负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湟源县30年0℃活动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18年高密市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白山市农村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
1956—2014年铁岭县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1970—2016年吕梁市离石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温度对杂交水稻恢复系和不育系生育期的影响研究
积温对春玉米叶面积和产量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