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分营:茶的“前世今生”

2021-10-18陈龙任桂瑾蔡雄春

中国科技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前世今生茶类工具包

陈龙 任桂瑾 蔡雄春

因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2020年青少年“云上科学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分营以“直播+录播”的方式组织实施,涉及“名家大师面对面”“线上科学实践”“走进实验室”“云游校园”和“朋辈交流”5类21项活动,努力把科学的艺术性和生活化呈现给营员。科学营围绕中国农业历史、大学精神与文化、生命科学前沿、动物科学与生活、食品营养与健康、土壤与生态、观赏植物等内容开展名师讲坛,使营员感悟科学精神;以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黄土高原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旱区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为云游主体,使营员领略科学魅力;开展花草世界、茶的前世今生、家庭食品小课堂、现代牧业揭秘、奇妙的昆虫世界等线上实践课堂,让营员体验学科特色和大学文化;组织破冰之旅、优秀朋辈面对面、大学专业揭秘、科学营脑王争霸赛和联欢晚会等活动,让营员零距离感受大学生活。其中,通过“茶的前世今生”活动,营员不仅能学到有关茶的知识,更能从茶中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到生命的意义。

活动概况

茶,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饮品,据传自神农氏时期就有煮茶解毒的故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也是茶的故乡。从古至今,茶的使用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药用、食用再到饮用,从煮茶、点茶再到泡茶,变化的过程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当今社会,茶依然是中国最为流行的饮品,六大茶类代表着不同地域的茶树品种差异、加工工艺差别和文化特色,茶汤也有明显区别,风味各具特点。形成这些不同的核心因素,是加工过程中茶叶所含茶多酚含量的变化。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感悟茶的‘前世文化,探索茶的‘今生科学”。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中国茶叶历史、茶叶分类与加工工艺、六大茶类的最佳冲泡方法,引导营员观察与品鉴不同茶汤的色与味。科学营提前向营员发放了专属科普实验包,营员通过化学方法测定不同的茶叶种类、浸泡水温和浸泡时间下茶多酚含量的差异。通过活动,营员在感受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体会生活中的科学,实现文化自信与科学感悟并重。

活动内容

茶文化课堂

目标:引导营员了解茶文化的内涵与外延、饮茶历史的起源和演变,以及传承茶文化的重要意义等。

形式:邀请茶学专业教师制作课程视频,编写茶学知识手册;营员线上观看录播,线下学习知识手册。

所需设备及材料:线上科普实践课程视频。

茶科学课堂

目标:引导营员学习茶叶分类的依据和六大茶类特点和形態、颜色、口感上的区别,以及内在物质的不同。

形式:邀请茶学专业教师制作课程视频,编写茶学知识手册;营员线上观看录播,线下学习知识手册。

所需设备及材料:线上科普实践课程视频,科普实验工具包A——茶叶套装(六大茶类的代表茶叶)。

茶叶冲泡体验与风味品鉴

目标:引导营员学习盖碗茶冲泡茶艺步骤和饮茶礼仪文化。

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邀请专业教师演示盖碗茶冲泡茶艺,介绍冲泡技巧并介绍饮茶文化,把整个过程制作成视频课程供营员线上学习;营员利用科普实验工具包中提供的盖碗茶具和六大茶类的代表茶叶体验茶叶冲泡与风味品鉴,在实践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所需设备及材料:线上科普实践课程视频,科普实验工具包A——茶叶套装,科普实验工具包B——盖碗茶具,白开水。

茶多酚的浸出和测定

目标:引导营员通过“先品后测”,品鉴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的不同,并设计对比实验让营员探究口感不同的原因。

形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提前录制好的课程视频作为实验示范,营员跟随课程在线下动手实验操作。

将等量(10g)的六大茶类用同一温度的水(沸水)冲泡相同时间(5分钟),随后利用福林酚试剂与多酚反应显色原理,测定六大茶类中的茶多酚含量。通过实验,让营员直观感受到不同品类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差异,引导营员思考是加工工艺中的哪一环节导致了茶多酚含量的差异。

鼓励营员将等量(10g)同一茶类分别用不同温度的水(沸水、70℃、室温)冲泡不同时间(2分钟、5分钟、10分钟、30分钟),再次用福林酚试剂测定茶多酚含量。通过实验,引导营员思考不同浸出条件下同一类茶中茶多酚含量的差异是否会带来口感上的差异。

所需设备及材料:线上科普实践课程视频,科普实验工具包A——茶叶套装,科普实验工具包B——盖碗茶具,科普实验工具包C——科学实验器材(50mL塑料烧杯6个、10mL塑料量瓶1个、5mL塑料试管6支、1mL塑料滴管8支、福林酚显色剂2mL),白开水。

活动特色

以历史文化故事导入课程,增强课程吸引力

主讲教师利用茶的历史故事生动讲述茶叶发展及种类,有效提高了营员的学习积极性。浓缩精简录播课程内容,加快课程节奏,营员对感兴趣的话题可通过弹幕交流,互动热烈,相比于现场知识传授,可以让营员更多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有利于后续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完善。

把生活中的科学原理引入实验,强化活动趣味性让营员观察、动手、品鉴,通过生活化体验建立起与课程内容的共鸣,再提出问题,引发营员思考不同茶叶风味的差异,明确后续实验环节的目的性,以目标导向教学方法,提升活动科普效果。此外,活动还设置附加题——不同水温和浸泡时间对茶多酚浸出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激发营员深入探究的好奇心。

站在学生的角度优化活动全要素,提升营员体验感努力打造“颜值即正义”的科普实验包,选取学校主色调作为配色方案,以青年人最喜爱的国风素描表现活动主题,设计了3个科普实验工具包共42件工具,让营员对实验包一见钟情,提升做实验的体验感。

突出自主学习,鼓励交流分享,巩固强化学习成效主体课程由专业教师提前录制,实验部分分步骤、分环节讲解,营员可利用科普实验包进行同步操作,重点环节可暂停重复观看,营员可自己把握学习进度,反馈极佳。课程结束后,鼓励各组营员积极合作制作成果展示视频,引导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知识分享与互助,增强营员的团队意识,培养团队凝聚力。另外,活动设置附加分,鼓励营员与家长分享交流,用家庭品茶会巩固课程所学。

猜你喜欢

前世今生茶类工具包
茶类提取物抗氧化损伤的研究进展
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对福建水仙茶儿茶素组分和生物碱的影响
常喝白茶益处多
谷歌云与Digital Asset合作推出区块链工具包
精油的“前世今生”
运用MATLAB软件求解高中数学中的线性和非线性规划问题
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工具包”应用
建议为基层站点配备软硬件“工具包”
茶类词汇英译翻译策略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