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乳头瘤病毒-DNA 分型检测在早期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2021-10-16陈思祖林燕华廖长征陈思曼

智慧健康 2021年25期
关键词:感染者年龄段上皮

陈思祖,林燕华,廖长征,陈思曼

(龙岗中心医院,广东 深圳 518116)

0 引言

据流行性病学、生物学资料研究显示,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女性发生宫颈恶性病变的主要致病因子,并在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截止目前,全球发现的HPV-DNA 分型高达200 余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对宫颈癌病变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中约20 多种分型被认为与宫颈癌的发生相关,HPV 持续性感染女性患者其宫颈癌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女性,超过99%的宫颈癌患者可检出发生HPV 感染[1]。宫颈癌存在较长的癌前病变期,在这一阶段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起到预防癌变的良好效果。同时新近研究表明,HPV-DNA 分型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等。因此对容易引起宫颈癌的HPV-DNA 分型进行预测、加强对该HPV-DNA 分型感染人群的筛查并及时采取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龙岗中心医院妇科2015 年11 月至2019年10 月收治的197 例HPV 感染患者,年龄20~59岁,平均(41.56±5.36)岁;病程1~5 年,平均(2.55±0.78)年;伴宫颈疣体71 例,伴阴道疣体63 例,伴外阴、肛周疣体63 例。本研究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妇产科学》[2]中HPV 持续感染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早期宫颈癌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已婚,有正常性生活者;③无严重心肝肾疾病者;④无精神障碍、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者;⑤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

排除标准:①处于妊娠期、哺乳期者;②在接受本研究治疗前3 个月阴道或子宫进行过任何形式治疗者;③患有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内外科疾病者;④存在盆腔放射治疗史、子宫切除者;⑤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无法正常沟通者;⑥中途退出者。

1.3 检测指标

①采用宫颈细胞取样器(广州安必平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取患者宫颈病变组织细胞,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DNA 含量,将HPV-DNA ≥1pg/mL 判为阳性,对阳性率进行统计;②采用PCR 法使用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广州安必平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HPV-DNA 分型的检测,对检测出的分型进行统计;③根据《乳腺及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结果进行判断,CIN Ⅰ:轻度不典型增生;CIN Ⅱ:中度不典型增生;CIN Ⅲ: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对正常、CIN Ⅰ、CIN Ⅱ、CIN Ⅲ以及宫颈癌等不同病理分型患者16、18、31、33、35、51、52、56、58、59 等不同HPV-DNA 分型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HPV 感染情况比较

197 例疑似HPV 感染患者中,阴性患者117 例,阳性感染80 例,阳性率40.61%。发生HPV 感染的患者主要集中在20~39 年龄段,共60 例,占75.00%。见表1。

表1 HPV 感染情况比较[n(%)]

2.2 HPV 阳性感染者HPV-DNA 分型分布情况

80 例HPV 感染患者中,共检出10 类HPV-DNA 分型,包括58 型占13.75%,16 型、18 型、52 型分别占12.50%,56 型、59 型分别占11.25%,51 型占7.50%,35 型、31 型、33 型分别占6.25%,见表2。

表2 80 例HPV 阳性感染者HPV-DNA 分型分布情况[n(%)]

2.3 HPV 阳性感染者不同HPV-DNA 分型病理结果

80 例HPV 阳性感染者病理学检查检出CIN Ⅰ12例,占比15.00%,CIN Ⅱ14 例,占比17.50%,CIN Ⅲ15 例,占比18.75%,宫颈癌12 例,占比15.00%。宫颈癌中主要为感染类型为16 型和18 型,各占7.50%和5.00%,与52 和58 分型(均占1.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80 例HPV 阳性感染者不同HPV-DNA 分型病理结果[n(%)]

3 讨论

HPV 属于一种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附属A属,能够引起人体皮肤黏膜鳞状上皮异常增殖。人体在生理状态下很容易感染HPV,特别是活跃期女性,多数人在感染HPV 后未出现明显症状,HPV病毒通过在受损的宫颈上皮处寄生,引发宫颈处于持续感染状态,甚至导致不同程度癌前病变。但是HPV 引起宫颈癌的发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机体感染后从不典型增生发展到浸润癌大约需要8~12 年过程,其中对于CIN Ⅱ及CIN Ⅲ的患者约5%~30%可发展为浸润癌,但其中约10%~40%经早期干预后可发生逆转[3-4]。因此,防治宫颈癌的关键在于早期筛查、早期确诊、早期治疗,能够降低高级别CIN 或宫颈癌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妇科收治的HPV 阳性感染者主要集中在20~39 岁年龄段,提示临床可将宫颈癌早期筛查的重点放在此年龄段的人群。

DNA 序列分析发现HPV 至少有200 个基因型,其中20 余种与子宫颈肿瘤相关。本研究80 例HPV 感染患者中,共检出10 类HPV-DNA分型,包括58 型、16 型、18 型、52 型、56 型、59 型、51 型、35 型、31 型、33 型。HPV 感染后,可通过将自身基因整合至宿主细胞基因序列中,引起宿主细胞基因序列发生变化,从而发生癌变。本组研究资料显示,发生HPV 感染的患者主要集中在20~39 岁年龄段,感染HPV 的高峰年龄与宫颈浸润癌的自然发展时间一致。说明HPV 感染以性活跃的生育期年龄为主,年龄始终是HPV 感染、宫颈癌的相关因素。

HPV-DNA 作为筛查宫颈高危型病毒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病理组织分级中HR-HPV 感染率不同,随病理组织学分级上升,HPV 感染率也逐渐上升,更好地说明了宫颈病变以及癌变的发生与HRHPV 有关,在高危型HPV 检测组织病理学分级中,宫颈癌患者中主要感染HPV-DNA 分型为16 型和18 型。提示HPV 感染能够通过整合宫颈柱状上皮细胞核DNA促进宫颈细胞异常增殖、分化,最终形成CIN 或者宫颈癌的发生。在吴思等[5]研究显示,HPV16-E6 蛋白可通过诱导宫颈上皮恶性转化剂增殖失控导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异常高表达,从而增强宫颈癌浸润转移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此外,陈宓[6]研究发现,HPV16-E6-DNA 病毒载量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存在明显相关性,中晚期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DNA 病毒载量明显高于早期宫颈癌。HPV18 的E6 蛋白可通过与p53 蛋白的C 端相结合将p53 滞留在胞浆内来阻止p53 蛋白功能的发挥,从而实现HPV18 致癌的作用[7-9]。此外HPV18 的E7 蛋白还可通过多种途径破坏细胞周期,实现宿主细胞的永生化[10]。这也说明了在HPV 检查下,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明确引发黏膜组织鳞状上皮增殖的致病菌,多数分布于鳞状上皮或宫颈鳞状上皮交界处。而宫颈癌的重要病变部位即为HPV 高危感染处,经HPV 检测显示阳性的宫颈癌患者中,其病变区域率高达90%以上,即宫颈癌进展与高危型HPV 感染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综上所述,HPV 病毒筛查是一种依据宫颈癌病理学致病因素研制出检查方法,其阳性感染者主要集中于20~39 岁年龄段女性,宫颈癌患者感染的HPVDNA 分型主要为16 型和18 型,据此可通过亚临床对20~39 岁年龄段、HPV-DNA 分型为16 型和18 型的女性患者进行重点筛查,有效判断宫颈组织受感染程度以及患者病变严重程度,灵敏度较高,提高宫颈癌的早期检出率,积极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猜你喜欢

感染者年龄段上皮
知信行模式在HIV感染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手部上皮样肉瘤1例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
FHIT和PC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