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和解释疗法在老年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0-16刘新君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25期
关键词:评量弹性依从性

马 威,刘新君(通讯作者),胡 蓉

(巴中市中心医院肾病中心 四川 巴中 630057)

现阶段,我国终末期肾病老年患者数量呈现递增趋势[1]。终末期老年患者基于生命及健康需求需要进行维持性血液净化[2]。有研究表明,采取关注和解释疗法(AIT)对终末期肾病老年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患者生活治疗得到显著提升[3]。关注和解释疗法可理解为基于压力管理和心理弹性训练所制定的系列的训练方法[4-5]。AIT目前主要在肿瘤患者中应用较多[6],我院自2018年3月—9月在老年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前瞻性应用AIT,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8年3月—9月所收治的末期肾病需进行维持性血液净化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30例。试验组男女患者分别有16、14例,平均年龄(65.4±2.8)岁;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有13、17例,平均年龄为(64.7±3.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病程、婚姻状况等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已被医院伦理委员会认可(巴医伦审20170503)。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终末期肾病,需在我院进行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3)未接受其他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的治疗方案或心理干预。排除标准:(1)有心理、认知或精神障碍;(2)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如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3)不能有效沟通或交流的患者;(4)其他影响本试验结果的因素。

1.2 方法

成立AIT研究小组:成员共7人。主任护师担任组长,主要进行研究质量管控;组员由3名副主任护师和3名主管护师构成,主要负责AIT的落实。

试验组:该组共有30名患者,随机划分3个小组,干预工作由1名副主任护师和1名主管护师完成。每个患者参加12周的压力管理和心理弹性训练课程,其中第5、9周采用户外集体交流的方式,第12周采用科室内集体交流的方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专科护士通过问诊及查看患者透析记录对患者造瘘口、超滤量、饮食、运动、用药、化验指标、心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透析方案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调整,落实期间出现问题需及时改进,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供必要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等。

1.3 干预效果评估

中期效果评估:中期以培训6周作为时间点,需对干预方案的落实效果进行评估,找出其所存在的问题并改进。终期效果评估:培训12周以及结束后3、6个月需各进行1次效果评估,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具体情况。

1.4 质量控制方法

患者对待干预工作的态度会对干预效果产生影响,本研究涉及较多层面的心理干预,通过主动求助方式的引入提高患者参与积极性,训练完成后需患者签名确认,进而进行合理评价。

1.5 评价指标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婚姻情况、民族、经济情况等。(2)训练依从性评定:依从程度划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完全依从可理解为患者严格按照要求完成训练;部分依从可理解为需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监督下,患者才能完成训练;不依从可理解为患者未根据要求进行训练。训练依从率为完全依从和部分依从人员人数和在总人数中的百分比。(3)心理弹性量表:通过Yu和Zhang[7]翻译并修订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评估患者心理弹性水平。通过Likert 5级评分来量化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分数为0~4分,对应水平依次提高。(4)焦虑自评量表:采用由Zung[8]的焦虑自评量表。小于50分者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则可判定为中度焦虑,分数高于70分则可判定为重度焦虑。(5)抑郁自评量表[9-10]:分数低于53分则表明不存在抑郁情况;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大于72分为重度抑郁。

1.6 资料收集方法

研究者对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评价,每组患者分别存在四个评价结果,对应四个评价时期,分别为干预前、干预12周后、干预结束后的3个月、干预结束后的6个月,通过量表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弹性、焦虑、抑郁情况,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依从性比较

干预12周后,试验组有24例(80%)完全依从,4例(13.3%)部分依从,2例(6.7%)不依从;对照组有8例(26.7%)完全依从,18例(60%)部分依从,4例(13.3%)不依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315,P<0.001),见表1。

表1 干预12周后两组依从性比较[n(%)]

2.2 两组心理弹性量表得分比较

干预12周后,试验组有15例心理弹性量表评分改善;对照组有3例心理弹性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强于干预前(t=-4.516,P=0.002);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试验组有21例和24心理弹性量表评分改善;对照组有1例和1,心理弹性量表评分改善,程度低于干预12周后(t=-7.055,P=0.003;t=-5.105,P=0.00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对照组心理弹性量表分数在各时期都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干预后两组心理弹性量表评分改善比较[n(%)]

2.3 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比较

干预前,试验组有26例患者焦虑;对照组有27例患者焦虑,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试验组组内焦虑情况进行对比,干预12周后,试验组有15例患者焦虑;对照组有26例患者焦虑,情况强于干预前(t=-16.227,P=0.018);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试验组有17例和15患者焦虑;对照组有26例和24例患者焦虑,较干预12周后降低(t=-20.146,P=0.025;t=-26.723,P=0.03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焦虑量表分数在各时期都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见表3。

2.4 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比较

干预前,实验组22例患者存在抑郁,对照组21例患者存在抑郁,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均处于较高水平,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试验组组内抑郁情况进行对比,干预12周后(14例)情况强于干预前(t=-3.878,P=0.014);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16例和15例),较干预12周后降低(t=-37.085,P<0.001;t=-41.213,P<0.00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抑郁量表分数在各时期都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比较[n(%)]

3.讨论

慢性病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尤其老年的终末肾病患者更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1]。依从性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通过研究可知,在依从性方面,采取心理干预的试验组要高于对照组。心理弹性水平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外界环境变化时,心理及行为上的反应。对比心理弹性水平,试验组要高于对照组,但是干预12周时效果最为明显,强于干预3个月和6个月。由此可知,持续关注和解释可对患者心理反应状态进行有效调整,这也提示任何心理干预需要反复、持续的进行。

依从性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在临床工作中,老年终末期肾病的患者,不仅病程长、身体素质低,且由于年长、人生经历长、阅历丰富、社会经验多、自尊心强、容易缺乏客观冷静地听取护理人员意见的宽容性,又因为长期固定的生活习惯,在行为上表现为固执、刻板、坚持己见,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依从性差,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通过心理干预试验组患者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完全依从80%:26.7%),这与试验组患者通过感恩、同情干预,使患者能够主动倾诉自身的不良情绪和问题,发现生活中值得感恩的人或事,进而拾起生活的希望,能够从更加积极的角度看待病情配合治疗相关。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积极观察试验患者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干预和引导,并组织户外聚会,提高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更加积极面对生活,面对疾病。

本研究也具有一定局限性。首先,由于患者来源于一家,样本量有限,可能存在导致抽样偏倚;其次,实施干预的人员较单一,对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影响;再次,该类型的研究属于我院我科首次开展,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可通过拓展样本数据及多元化的研究方式对AIT长期效果进行更科学与深入的了解。

猜你喜欢

评量弹性依从性
计算机通识课德育渗透的评量方法与手段研究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